五谷丰登形容人什么样的心情?五谷丰登,四畜兴旺晚夏时期的人们日子过得也是悠哉游哉
偃师二里头300万平方米大都邑的崛起、青铜礼器的滥觞以及伊洛河盆地聚落数量的急剧增加,昭示着晚夏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农业方面,延续并进一步完善了瓦店和新砦以来粟、黍、水稻、大豆和小麦多品种兼营的格局,使得五谷丰登成为真正的现实。
夏早中期,考古人员在禹州瓦店遗址浮选出了 8 粒小麦的炭化籽粒,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 0.18%;在新密新砦遗址浮选出的小麦炭化籽粒更是少到只有 1 粒,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 0.013%。而进入夏晚期的二里头时代,炭化小麦在伊洛河盆地至豫中平原等广大地区普遍被发现,如郑州东赵、登封南洼、信阳皂角树、偃师二里头等,虽然出土的数量和概率均较低,但比起早前的瓦店和新砦高出了很多,像皂角树和南洼遗址,小麦的出土概率甚至超过了水稻。
二里头时期水稻的种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基盘遗存。稻谷基盘是指稻谷与稻秆小枝梗连接处用来承托稻谷的部分。这和当时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瓦店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豪猪 ,巩义花地嘴遗址发现了竹鼠和疑似水牛的遗骸 。
此外,上述三处遗址都发现了淡水贝类遗存,说明中原地区当时的自然环境比较温暖湿润,存在湿地或沼泽。当然,由于二里头遗址大都邑的性质,不排除有向外埠征集谷物的情况。
在这五种农作物中,粟和黍占绝对优势,合计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 80%,说明晚夏时期二里头遗址的农业生产虽然是多品种的种植结构,但还是以种植谷子和糜子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
多品种种植的农业结构对夏文明的滥觞、延续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
其一,能够有效防止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旱地作物和湿地作物同时种植,可使得统治者在面对或旱或涝的灾害时,不至于颗粒无收,总有一种作物可以取得收成,从而对不同地区进行有效的粮食调剂,让灾民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其二,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由于粟、黍、水稻、大豆和小麦各自对土壤、水分等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地就可以种植不同的作物,从而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由单品种的农作物种植发展到多品种的农作物种植,可以说是早期中国农业的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有效防止了无常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的冲击和危害,保障了整个社会不至于因为某种作物的绝收而陷入瘫痪状态。
家庭蓄养业方面,二里头文化时期出土有猪、狗、黄牛、绵羊和山羊等几种家养动物。调查统计表明,二里头一期家养动物约占全部哺乳动物总数的 67%,野生动物约占 33%;二期时家养动物约占 75%,野生动物约占 25%;三期时,家养动物约占 67%,野生动物约占 33%。显然,二里头文化各期都是以家养动物为主。
在这几种家养动物中,山羊是新引进来的品种,此前在中原地区还没有发现家养的山羊。
科学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绵羊死亡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文化二期绵羊死亡年龄结构偏小,暗示二里头人养羊主要应该是以开发肉食资源为目的,而到了四期,绵羊死亡年龄更大一些,说明养羊主要以开发羊毛为目的。
两种不同的畜产品开发模式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家庭蓄养业的畜产品开发策略是复杂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其他部门的发展,如纺织业等。
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牛骨骼分析表明,二里头人养牛的主要目的是肉食的开发,但一些牛在偏晚阶段死亡,则说明养这些牛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利用畜力或用于祭祀。
牛羊等食草动物开发利用的多样性,使得家庭蓄养业在二里头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牛羊的喂养、生长,不存在与人或猪、狗争食的情况,实际上是开启了人类以草食性动物为新生计资源的航道,意味着早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渔猎经济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螺贝与鱼类等淡水水生动物,有龟、鳖、鳄鱼等爬行动物,有雉、雁等禽类,有鹿、兔等野生哺乳动物,还有熊、豹、虎、犀、野猪等猛兽。二里头先民一方面把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作为肉食享用,另一方面也同时利用野生动物的骨骼、角、牙齿,贝壳和羽毛等作为骨器、角器、牙器、蚌器和羽饰等材质,还将某些动物骨骼如鹿的肩胛骨作为卜骨使用。
另外,还把可能是通过远程交换而得到的海贝作为货币使用。可以说,野生动物资源的获取、利用与供应已经成为晚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
二里头遗址作为晚夏都城遗址,获取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渠道具有多样化的倾向,凸显了其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资源汇聚辐辏性功能,也反映了城乡之间或地区之间的动物资源交流的繁盛景象。
——本文摘自李琳之《晚夏殷商八百年》,因阅读流畅需要,删去了注释部分。有需要者,可参读原著。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商亡这三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自2022年6月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7月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