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鱼的肠炎分几种 鱼的肠道,食性与肠度套肠和肠炎

人气:418 ℃/2023-10-16 07:22:37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鱼类肠道是鱼类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鱼类与陆生动物及虾、蟹等水产甲壳动物的摄食和食物消化方式不一样,其主要摄食方式为吞食,鱼的口、牙齿不具有咀嚼食物功能,鱼的胃也不具备磨碎食物功能,只起到对食物酸化软化初步消化作用。而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肠道,因此肠道在鱼类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获得扮演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肠道颜色,图源:养鱼经)

不同的鱼有不一样的肠道

不同的鱼肠道长度与体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仅仅通过肠道的长度与体长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出鱼类的食性。鱼的食性分成杂食性、肉食性、草(植物)食性、滤食性等四种主要食性。而具体是什么食性,要根据肠道与体长关系来判定。

(鳜鱼)

肠道是其体长1.5倍以下的,定义为肉食性鱼类。比如鲈鱼、鲇(鲶)鱼、乌鱼、马口鱼、鳜鱼等,鲇是其体长的0.69倍,淡水石首鱼的肠系数是其体长的0.68倍,即肠道的长度是其体长的0.68倍,马口鱼的肠道与其体长相当。

(胭脂鱼)

当鱼的肠道长度超过体长的1.5倍以上,4倍以下,则定义为杂食性鱼类。比如胭脂鱼、光唇鱼、裸鲤、鲫鱼等都属于杂食性的鱼类。

(白鲢)

当肠道的长度是鱼的体长的4倍以上,9倍以下,是定义为滤食性鱼类。比如白鲢与花鲢等,白鲢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8.5倍,花鲢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4.6倍。

(草鱼)

草食性鱼类是指主要以水生或者陆生植物为食的鱼,也称为植食性鱼类或者植物食性鱼类。当鱼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9倍以上,则定义为草(植)食性鱼类。比如草鱼、团头鲂、长春鳊均属典型植物食性鱼类。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可以归于植物食性鱼类。

综上,植食性鱼的肠道特别长,比如吃草性的草鱼,肠壁较薄,直径小,肠道为体长的2倍多,经过8次盘曲至肛门。 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草鱼前、中、后肠特点基本一致,仅可以从细胞结构来区分,这是因为草料里有很多纤维素和木质素,要求要有更长的消化时间。肉食性鱼的肠道特别短,大多是直肠子,这是因为对于鱼来说, 肉食比植草更容易消化,不需要那么长的消化时间。 所以, 肠长肠短是由于消化机能的不同而促成的。

鱼类肠道的结构

鱼类肠道由腔内往外可以划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个基本组成。

黏膜层主要负责分泌、消化和吸收工作。粘膜层的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其间散布有杯状细胞,杯状细胞负责分泌消化酶和粘液,润滑食物,使之能顺利通过肠道,并以此保护上皮细胞免受损伤。

黏膜下层分布血管和淋巴管,主要负责营养物质、免疫物质的输送。

肌层分内环肌和外纵肌两层,肌层间分布着神经,肌层主要负责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推进、排泄,及神经反应相关生理活动。

浆膜层与外界组织接触,起保护肠道的作用。

(鱼类的消化系统)

人工投喂的饲料,进入肠道,首先要经肠道内的粘液转化成食糜,经过肠道和幽门盲囊中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参与消化,然后把食糜分解成氨基酸、小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被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最后把营养输送至各个器官。

鱼的第二大脑---肠道为鱼提供免疫力

有一种说法,肠道为鱼提供了70%的免疫力。鱼的肠道富含神经、微血管,可以称之为鱼的第二大脑。

有经验的人拉鱼时,一定会让养殖户先停食。停食虽然可以减轻单个鱼的重量,但最重要的是让鱼耐运输。根本原因就是鱼肠道神经丰富,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鱼的应激反应。其次肠壁血管丰富,当肠内有食物时,鱼体的血液会向肠道集中,以便提供足够的氧,以及对营养物质的转运吸收,就会增大鱼的机体其它部位的缺氧,所以有食物就会不耐长途运输。正是由于肠道的以上特点,所以鱼病预防中,肠炎的预防十分重要。

鱼类肠炎病

导致鱼肠道发生炎症的细菌主要是产气单胞菌,平时养殖水体和鱼的肠道中都可以检出,但并不发病,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以草鱼为例,当鱼吃食过量,如果小草鱼吃食量达到了其体重的5%以上容易诱发肠炎;其次饲料的霉变,不干净,水质过肥,都是诱发肠炎的因素。

(在肠道中有黏液,严重时化脓成黄色)

肠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肛门红肿,严重时向外突出。感染的途径和水温也有关系。当水温超过18度,病原菌的繁殖加快,在肠道内壁富集,一旦肠道有寄生虫叮咬,病原菌则很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血液。

另外,水质差,食物不净会利于细菌的繁殖,为产生肠炎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当水环境变差时,鱼吃了变质的饲料后还会引起鱼的免疫力下降,也是鱼产生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些都是"教科式理论",不足以为据。

有影响的这些条件致病菌,通过肠壁的微血管侵入肠壁血管,再到血液;如果在血液中定植成功,开始大量增殖,并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内脏组织。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例,会产生溶血毒素,致使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让溶解后的血液通过血管壁渗出体外,导致败血症。这就是养鱼人们常说的“出血病”。所以肠炎常伴随有败血症、烂鳃病等症状并发

鱼类套肠病

每年初的黄颡鱼、江团、叉尾鮰会产生套肠症状,特别是叉尾鮰的套肠病好像是它的"专利"。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水温低,酶类的活性低,再加上经过一个冬天的越冬,杯状细胞的分泌的消化酶还不足时,投喂的饲料超过了肠道粘液的润滑与消化酶的分解,饲料坚硬的外壁划伤肠壁,引发肠炎造成套肠。

鱼的肠道,本来就是鱼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防御疾病的屏障,当肠道出现炎症,则后继就会引发大量死鱼,这在肉食性鱼类的养殖中,尤其以叉尾鮰养殖应激反应大,很易发生病害。

(作者:肖建春)

(综合:西南渔业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搜索更多有关“鱼的肠炎分几种 鱼的肠道,食性与肠度套肠和肠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