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貂那么厉害为什么数量少?集体变异东北出现大量
貂类动物
一提到貂,想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档的皮草大衣。皮草俗称“貂”,在东北身着“貂”不仅用来保暖,似乎更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而用来制成皮草的原料,最常见的是一种叫做美洲水貂的动物皮毛,并且是养殖的。这种动物并非“正经”貂,而属于鼬科下的鼬属,和我们今天要聊的貂类动物并不是一类。貂在生物学上的分类为哺乳动物纲-食肉目-鼬科动物下的貂属。
貂的种类很多,目前全世界现存的貂共有8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洲。在我国,貂类动物有3个物种:分别是黄喉貂、紫貂、石貂。其中紫貂的毛皮被誉为毛皮之冠。
黄喉貂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是黄喉貂,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数量众多,从东北到西南的森林地区均有分布。
黄喉貂体型细长,成年体长在50-72厘米,体重约2~5千克,头部略扁平,它的头上部及颈背部、四肢、后半身及尾巴为棕褐色至黑色,而喉胸部毛色呈鲜艳的黄色,因而得名“黄喉貂”,腰部则呈黄褐色。
黄喉貂喜欢群居,既吃肉也食素,别看它个头不大,其实性情凶狠。四肢虽短,但强健有力,身姿灵活,行动快速敏捷,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 趾爪粗壮而尖利,在捕食大型猎物时,群体捕猎分工合作,因此有“鼬科之狼”的称号。捕杀林麝、斑羚、猕猴、小野猪等大型兽类,都不在话下。甚至还曾重创过大熊猫。
黄喉貂的皮毛利用价值并不高。因为森林面积减少,该物种的整体数量也随之减少,目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级别。
发现罕见白色黄喉貂
地处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南部区域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就有为数众多的黄喉貂分布于此。
上个月,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内,发现了罕见的多种变异色型的黄喉貂,其中还有通体为白色的黄喉貂。
研究人员在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集的视频监测数据中发现,早在2012年,一只颜色与众不同的黄喉貂首次出现在了视频画面中,这只黄喉貂的整个前半身几乎全部为白色。不仅如此,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还陆续发现多只、多种不同变异色型的黄喉貂个体接连出现:有的黄白相间;有的白色变异部位在腿、爪处;有的从腿部到腹部呈白色;有的白色变异位置覆盖了前半身乃至全身,“白爪”“白脚”“白头”“白身”都囊括在内。
其实,动物皮毛“白化”并不少见,体色异常呈白色的白虎、白龟、白鹿、白鳄鱼等都是相关基因异常影响的结果。对于自然界中的物种来说,通常同一个物种外部形态结构都非常相似。而在同一个区域或同一个种群中,它们的形态基本是一致的,动物的“白化”现象只是偶发在个别个体身上,数量上一般都是极其罕见的。
而这次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观察到的黄喉貂有多种色型变异,且数量之多、分布十分广泛。这种规模性的集体变异,这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此前没有发现任何物种存在过类似现象。
黄喉貂为何颜色变异?
那么,这么多黄喉貂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集体出现颜色变异呢?
野生动物身上的皮毛颜色,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如果出现了动物白化现象,问题很可能出在基因上,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要知道,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黑色素。而黑色素的产生通常是基因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而之所以出现白色的黄喉貂,很可能是因为毛发颜色形成过程中,因基因突变,体内缺少酪氨酸酶,导致黑色素合成出现了异常,造成黑色素的缺乏,从而导致毛色逐渐呈白色,最终出现白化现象。
不过,动物白化现象在种群中都是偶发的,像黄喉貂这样出现大范围变异情况,还是人们第一次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