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蛴螬的最佳防治时间:红薯地蛴螬增多原因及栽种前后的防治措施
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红薯等多种植物,特别是危害后的薯块,常常引起病害重者引起腐烂,轻者薯块疤痕全身,俗称“地狗眼”,降低红薯的经济价值,给红薯种植户带来很大损失。为彻底消灭这种害虫,找出近年来蛴螬增多原因,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蛴螬增多原因
1、耕作施肥不合理:不进行冬季深耕冻垈,只是在临种植红薯前进行旋耕,杀灭不了残存的幼虫。在秸秆还田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欠缺,发酵不彻底,在发酵过程中引来成虫产卵,致使蛴螬越来越多。再加上施有机肥时,没充分腐熟,致使蛴螬拥有温暖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
2、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暖冬天气和春季回温早,都有利于蛴螬的越冬和生长发育。夏秋季,温度高,降雨量大,蛴螬的孵化成活率高,蛴螬的危害会加重。在温度升高的背景下,不止是蛴螬,还有其它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升高。
3、防治措施不当:对蛴螬防治认识不足,不像其它虫害,发生可直接看到,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往往被忽视,等到看到危害结果后,为时已晚。蛴螬适应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小范围的防治,不能全面灭除,起到效果不大。另外针对蛴螬的药剂有限,最佳防治期难掌握,还会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所以蛴螬越防越多。
蛴螬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成虫出现期一般为5月下旬,终见期在8月上旬,6月中旬是成虫盛期,6月中旬〜8月下旬为卵期,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上旬是卵孵化盛期。幼虫对红薯危害期主要是8〜9月份,这时正是红薯膨大期。从11月份起,幼虫逐渐开始越冬。
成活性规律,羽化后3天出土,昼伏夜出。一般在日落出土交配,然后取食,后半夜很少找到交配的虫体,黎明前潜回土中,白天隐蔽的场所多在3〜6厘米表土层,且喜在草根下。成虫食性杂,食量大,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主要危害叶片。
成虫活动的适宜气温在25°C以上,相对湿度为70%〜80%,低温阴雨时很少活动。成虫趋光性强,有较强的假死习性。
幼虫主要危害对象为蔬菜、红薯、马铃薯、山药等,咬食地下根、茎及块茎,咬食后留有孔洞。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强。
防治措施
1、耕深翻冻晒垡:作为春红薯种植地在冬前进行犁地冻垡,犁后不耙地,将土30厘米土壤翻上来进行冬春冻晒,这可以冻死越冬的幼虫,也可杀死其它害虫,对控制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效果。作麦茬红薯种桂地块,进行耕晒,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
2、轮作换茬:红薯轮作换茬减少土壤内残留虫口基数,这是最科学地防虫方法,既不增加成本投入,又可以提高红薯产量。一般轮作周期在2~3年,也可实行红薯与玉米、大豆间种,也是轮作的一种措施。
3、正确使用有机肥:俗话说生粪生“地狗”,生粪就是没有经过腐熟的土杂肥。就是说施肥必经过充分发酵腐熟,一般自然腐熟期在2个月以上。特别红薯施了没有腐熟的土杂肥,不光蛴螬发生严重,还会引起其病虫害,如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等。特别栽种夏红薯时,进行秸杆还田要将麦秸粉碎,长度不得超过10厘米,能做到边收割边粉碎,能保持麦秸有一定湿度,利于腐烂,并按秸秆量施入尿素或腐熟催化剂,并深埋25厘米以下,切不可留在表土成为蛴螬的“温床”。
4、诱杀成虫:6~7月份是成虫发生盛期,可利用成虫的趋化性、趋光性,利用性诱剂和提灯点火诱杀成虫,可大大降低成虫交配产卵,减轻孵化危害程度,是一项投资小、污染小、防治效果好防治措施。
5、土壤处理:在红薯定植前,可用4%噻虫嗪颗粒剂250~300克,与50公斤有机肥混合均匀后,顺垄撒施,施在幼苗根际附近,噻虫嗪内吸传导性好,不易产生抗性,在土壤中稳定性好,持效期长达90天左右,可长时间保护红薯幼苗不被蛴螬危害。操作简单,防治效果好,可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
6、草木灰防治:有些种植户为了减少农药残苗,不使用农药防治,采用草木灰防治,在栽插红薯时红薯栽种后撒上一把草木灰再盖土,这可以有效防治蛴螬。
推荐
- 1猫咪打喷嚏鼻子一直在流血怎么办?猫咪打喷嚏出血了怎么办481
- 2为什么很少有人养母猫?过来人告诉你,养猫最好不要养139
- 3鹦鹉自动喂食器怎么改良不卡粮食?简单自制鹦鹉自动喂食器266
- 4猫咪可以吃哪些肉你知道吗?猫咪吃得多却不长肉Get以下几点490
- 5狗狗肾衰竭症状是突然出现么 狗狗得了肾衰竭一定不要放弃391
- 6盆栽树莓选什么品种好养?树莓盆栽和草莓盆栽都一样好养好吃479
- 7为什么猫满身都有毛毛?每个猫的身上都有毛毛251
- 8狗和犬的区别大家有知道的吗?300的狗和3000的狗区别在哪里357
- 9猫咪被婆婆扔掉后续找到了没 扩散,全网找一孕妇你的爱猫被人扔掉了267
- 10适合养的猫咪十二星座:你的星座本命猫主子来了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