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是左右爬行?蛇照镜子时能认出自己吗
蛇到底有没有自我意识?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应该没有。不过,一项来自于《行为》(Behaviour)杂志上的新研究,正在打破这个观念,研究人员发现了通过实验证明一种束带蛇可能拥有自我意识。那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要想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证明“自我意识”的?
镜子实验
一般来说,正经的科学研究之前,都需要对要研究的对象进行严格定义,这个定义要求是可以被测量和量化的,这是从牛顿时代就定下来的范式。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一种动物是不是拥有“自我意识”呢?
不同学科对于自我意识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那这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可以意识到“我”的存在,以及“我”与周围环境,其他同类,其他物种的区别,意识到“我”是这个世界上独特的存在。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在想:这有什么难的?
事实上,因为人类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所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1970年,科学家戈登·盖洛普就曾经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镜子实验”来证明自我意识的存在。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动物自己照镜子,看看它能不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他用一种没有任何气味和味道的标记物给动物进行标记,然后把一面镜子移动到这个动物的面前,看看他们的反应。一般来说,会有两种反应:
如果该动物能够在镜子里发现自己身上有了这种特殊的标记,那么就可以证明它是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
反之,如果该动物不能在镜子里发现自己身体上有这种特殊标记,那么就证明它是不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
他和他的同事首先把一只黑猩猩******后,给它涂上了几个小红点,然后等它清醒后,给它照镜子。结果,这只黑猩猩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脸上出现了奇怪的红点,并试图去抹掉这些红点。
随后,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给一种比黑猩猩低等不少的猕猴做了实验,结果这只猕猴在镜子前照了几个星期,都没有办法发现这些红点,甚至猕猴都没有意识到镜子里的“猕猴”就是它自己。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却一下把“动物是否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给显现了出来。这个实验随后被广发地推广开来,全球各地区的对这类研究感兴趣的科学家用了各种各样动物做了相同的实验,而且结果十分出乎意料。
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仅仅发现了10种左右的动物可以从镜子里认出“自己”,它们分别是:大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喜鹊等。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养的猫、狗都无法通过镜子实验,也就是说它们照镜子时,根本看不出镜子里的“我”就是它们自己。
不仅如此,人类儿童在18个月大之前,也无法识别出镜子里的“自己”,18个月大时,有大概一半的孩子无法识别镜子里的“自己”,一半可以。
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自我意识很有可能和镜像神经元有关,不过对于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到现在为止还相对比较初步,我们对其还不够了解。
束带蛇的“自我认知能力”实验
那么问题来了,束带蛇也能通过镜子实验吗?
其实这个根本不用做实验,也知道它是通过不了的。原因也很简单,蛇的视力普遍不好,它们根本没办法看清楚镜子中的“像”。
科学家认为,虽然蛇无法通过镜子实验,但这并不代表蛇不具备自我意识。要知道人类是依赖视觉来识别,但蛇其实不是,它们依靠的是化学信号来识别猎物、逃离捕食者以及寻找配偶。而这些化学物质主要依靠的是它们的嗅觉,以及通过蛇的信子把化学信号传递到口腔顶部的一个特殊器官来进行识别。
所以,如果它们对于外界的识别方式也能够区分自己和环境,其他同类,那么意味着它们是具有自我识别能力的,因此,来自于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行为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戈登·伯格哈特专门为蛇设计了一个量身定制的“镜子实验”。
他们首先把刚出生的束带蛇都单独圈养起来,每天用鱼和蠕虫进行喂食,确保参与到实验中的蛇,一部分饮食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饮食是不同的。当这些束带蛇都长到4个月大时,研究小组让它们分别暴露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下,来让它们进行区分,这四种环境分别是:
- 笼子1里放置:该蛇自己笼子里的垫子;
- 笼子2里放置:喂食相同饮食的同性兄弟姐妹的笼子里的垫子;
- 笼子3里放置:喂食不同饮食的同性兄弟姐妹的笼子里的垫子;
- 笼子4里放置:没有使用过的干净垫子。
研究团队测量了每条蛇在不同刺激下,吐信子的频率以及在笼子周围的整体运动状态。结果,他们发现,这些束带蛇在笼子1和笼子2的环境中,吐信子的频率明显前者要低于后者。要知道,在饮食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上这些蛇的粪便的化学成分应该是十分接近的。但即便是饮食情况完全相同,它们依然可以用吐信子的方式,识别出自己和其他同类的不同。
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束带蛇的“自我认知能力”实验,证明了蛇可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
蛇或许不低等?
一直以来,作为变温的爬行动物,很多人认为:蛇属于低等动物。这类动物是不会学习,不懂社交、更不会适应不同的环境。然而这些年的研究看来,人类或许应该对这类动物的看法有所改变。除了束带蛇的“自我认知能力”实验之外,科学家还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了很多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事情,比如:
- 北太平洋响尾蛇在狩猎前会移开树枝,通过改变了它们的栖息地以帮助它们伏击猎物;
- 束带蛇各有各的个性,还喜欢与特定的个体交往;
- 雄性成年响尾蛇年基本上一直都都独居在同一个巢穴中,而幼年和怀孕的雌性响尾蛇更喜欢与近亲“拥抱”在一起。
换句话说,它们其实也会学习,也会社交,也能够使用不同的环境。
当然,关于这些实验,有些科学家也提出了其他的想法,他们认为,关于“蛇”的研究,无论实验人员把实验安排得有多研究,想要排除掉了“对刺激的基本反应”之外的任何东西是非常难的,这也使得有一些科学家对这些实验怀疑态度。
推荐
宠物
- 1养兔子注意事项兔笼离地多高最好:养兔人必备的摸胎技巧475
- 2德云社郭麒麟撒娇集锦:跟德云社少爷郭麒麟学撒娇吧444
- 3路边发现一只小奶狗:超市门口偶遇一只叼着火腿肠的狗狗311
- 4怎样训练狗接飞盘的方法:飞盘狗训练养成集,不是不会玩飞盘250
- 5新手养狗要知道狗狗的求救信号 养狗知识,狗狗也会哭如果你做了下面5件事425
- 6狗狗喜欢撕东西怎么回事?狗狗爱撕纸是怎么回事210
- 7新手养猫怎么选品种?新手选猫必看品种习性336
- 8狗狗髋关节炎的康复训练,这应该是目前最科学最简单的预防和养护狗狗髋关节的方法420
- 9狗狗为什么愿意舔人?狗狗喜欢舔人的脸真的是因为喜欢你149
- 10宠物狗喝什么水合适?如果你家宠物狗喜欢喝这种水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