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古诗怎样背诵:村居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上片前两句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地点,后两句描写了一对老夫妇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然自得的画面。下片四句直抒其事,简单勾勒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里除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三儿子横卧在溪头,拨着刚摘下的莲蓬。
关于他的作者辛弃疾,你以为他只是个豪放的诗人那就错了!诗人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出生时北宋沦陷,济南沦陷金人之手。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祖父长大。在祖父的教导下,能文能武,励志抗金。在他22岁的时候,金主完颜亮大举南犯攻打南宋,他便在山东集聚2000人的起义军抗金。后来他带领起义军加入了耿京带领的一个更雄大的起义军一起抗金。他熟读兵法,知道在沦陷区起义不能孤军奋战,没有后援。于是他便来到南宋请求支援,在回去的路上,起义军内部出现叛徒,首领耿京被害,起义军无人管理七零八落。此时的辛弃疾悲痛万分,带领50人的队伍偷袭了金人的几万人队伍并活捉了叛徒,将叛徒亲手交给南宋皇帝(宋高宗)。这件事也是辛弃疾年少时的一件得意了不起的事情。从此便投靠南宋,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之路。
在南宋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当时的统治者重文轻武,辛弃疾多次上书北上抗金的主张得不到重视,加上他特殊的身份(沦陷区来的)一直被猜忌、排挤,不被当时的统治者重用。
直到他36岁的时候湖北茶商寇乱起兵造反,当朝统治者才想起他。辛弃疾带兵很快就平定了寇乱,但很快受到官场同僚的谏书弹劾他,说他“奸贪凶暴”,他又一次被贬。这一年他42岁,他被匾为民,在江西上饶买了湖边的一片地,建了一个庄园,取名“稼轩”开始了长达20年的隐居生活。
一代铁骨铮铮的人文豪客开启了漫长的隐居生活,他喝酒、赏景、写词聊以******,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清平乐·村居》也是这时的作品。作者描写了美好平静的田园生活,客观了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官场的憎恶。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只能梦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