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中枢性尿崩症怎么形成的?分清肾性与中枢性尿崩症

人气:306 ℃/2024-03-22 14:34:44

尿崩症(DI)是由各种原因影响了血管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的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尿崩症包括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两种类型。

肾性尿崩症(NDI)是一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多尿、烦渴及持续性低张尿。

中枢性尿崩症(CDI)是由于创伤、肿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

虽然肾性尿崩症与中枢性尿崩症在临床上都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但是两者的发病机制、发病群体、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分清两种尿崩症类型,对症治疗是关键。

(1)发病机制不同

肾性尿崩症是因染色体异常或原发疾病破坏了肾髓质高渗状态,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血管加压素不敏感所致。

中枢性尿崩症根源在脑部,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所致。

(2)发病群体不同

肾性尿崩症病情较重,儿童比成人多见,90%发生在男性,多为“完全表现型”;女性传递者一般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尿浓缩功能障碍。一般生后不久即发病,也有迟至10岁才出现症状者。

中枢性尿崩症男女发病比例相同,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10-20岁为高发年龄,而在成人则多在25-40 岁之间。

(3)临床诊断不同

临床上通过尿液检查、血液化验等可初步判断肾性尿崩症,通常外源性注射加压素治疗无效,尿液中cAMP液不升高,对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

确诊中枢性尿崩症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禁水试验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

中枢性尿崩症进行禁水试验以及禁水后给予AVP后尿量明显减少,高渗盐水试验,患者血浆AVP水平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可显示垂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以及垂体柄中断或受压。

(4)治疗方案不同

肾性尿崩症治疗原则是补足水量维持水平衡,减少糖、盐等溶质摄入。以利钠利尿的氢氯噻嗪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为主要治疗药物。

服用药物后,通过影响远端肾小管产生负钠平衡来刺激近端小管对钠的再吸收,使流经髓襻与远端肾小管液呈低张性,从而减少尿液产生。

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以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作为一线和首选药物。

醋酸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以1-半胱氨酸脱去氨基和8-D-精氨酸取代8-L-精氨酸进行人工合成的一种去氨加压素制剂。

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后会增加肾的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液排出。

正确认识疾病,分清疾病类型,积极对症治疗才能控制和远离疾病带来的危害。

搜索更多有关“中枢性尿崩症怎么形成的?分清肾性与中枢性尿崩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