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鸟类>正文

诗经里的黄鸟是什么鸟?诗经里的恶鸟鸱鸮到底是什么鸟

人气:378 ℃/2024-04-07 17:47:34

猫头鹰作为一种喜欢夜晚觅食的猛禽,现代中国的观鸟爱好者喜欢称它们为“猫”,而在古代,它们通常被称为“鸮”或“鸱鸮”。鸱鸮?好生僻的词,怎么念?真让人吃不消!别急,不要急着喊“吃不消”,这两个字就念“吃、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诗经》里的“夜猫子”——鸱鸮。‍

斑头鸺鹋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知识链接

陈风·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红角鴞

《陈风·墓门》是一首民间讽刺陈佗的诗。原来,春秋时期,陈佗趁其兄长陈桓公生病期间,杀了太子,并在桓公死后自立为君,导致陈国大乱,老百姓对此非常愤慨。参照著名学者余冠英的解释,这首诗大致可以这样翻译:

墓门前有酸枣树,拿斧子砍了它。那人是个坏家伙,全国人民都知道。路人皆知其恶行,而他照样不改正,一直以来都这样。墓门前有梅树,猫头鹰停在树枝上。那人是个坏家伙,编支歌儿责骂他。骂了他也没用,做事依旧不分黑白。在古人看来,棘是恶树,鸮是“恶声之鸟”,诗人以此类东西“见物起兴”,来暗指国中的“不良”之人。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在坟墓前的树上,有长相怪异、叫声凄婉的猫头鹰停在那里,自然会给人以阴森、凶恶、不吉之感。

鸱鸮鸱鸮,无毁我室

知识链接

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如果说《陈风·墓门》里的“有鸮萃止”还只是体现一种静态的阴森氛围的话,那么《豳风·鸱鸮》就是在直接控诉鸱鸮“杀子毁家”的严重恶行了。余冠英先生是这样翻译的:猫头鹰啊猫头鹰!你抓走我的娃,别再毁我的家。我辛辛苦苦劳劳碌碌,累坏了自己就为养娃。趁着雨不下来云不起,桑树根上剥些儿皮,门儿窗儿都得修理。下面的人们,都会把我欺。我的两手早发麻,还得去捡茅草花。我聚了又聚加了又加,临了儿磨坏我的嘴,还不曾整好我的家。我的羽毛稀稀少少,我的尾巴像干草。我的窠儿摇摇晃晃,雨还要淋风也要扫,直吓得我喳喳叫。这下都明白了吧。诗中的第一人称“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只母鸟。这位鸟妈妈在雏鸟遭到“鸱鸮”的摧残后,显得绝望、无助,疲累不堪。诗中的“牖户”(即门窗)、“室家”都是指鸟巢而言,故所谓“捋荼”,即指采茅草的花(白色、柔软)来垫鸟巢。这首诗也是中国最早的“禽言诗”。对于诗里的“鸱鸮”为何鸟,主流观点认为是指猫头鹰‍。

古之“恶鸟”,今之“萌猫”

斑头鸺鹋

领角鹗

知识链接

鸺鹠与角鸮鸺鹠与角鸮,同为猫头鹰,区别何在?最主要的区别,是看头上有没有长“角”——其实应该叫“耳羽簇”,指鸟类头顶竖立的像耳朵或角的羽毛。鸺鹠的头顶只有斑纹,没有“角”;而角鸮头上有耳羽簇,在其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竖立起来。‍

古时,猫头鹰一直背负着“恶鸟”之名。可是,猫头鹰的叫声真的这么难听吗?

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收录,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鸮共31种,分别属于草鸮科(3种)和鸱鸮科(28种)。确实,书上常用“尖利、刺耳”或“深沉、悠远、哀婉”,乃至“猫样喵叫”“似笑声”之类的描述语来形容各种猫头鹰的叫声。

与现代社会高楼林立不同,古代地广人稀,鸟类繁盛,人们听到猫头鹰叫声的概率自然远多于我们。试想一下,深夜,独自一人在野外走路,忽然听到从附近的山上或树林中传来如上所描述的声音,会不会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所以也难怪古人不爱这样的声音。

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代中国,猫头鹰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早已得到了改变。人们都知道,它们的“外表怪异”,只是为了更好地隐蔽、保护自己;喜在夜间活动与鸣叫,也只是出于天性,更何况它们善于捕食老鼠,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很大贡献。此外,有很多人还很喜欢猫头鹰的圆脸盘、大眼睛,觉得萌萌的!总之,古之“恶鸟”,已成今之“萌猫”,幸何如之!‍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标题《诗经里的“夜猫子”》,作者张海华,有删改,转载注明来源。

搜索更多有关“诗经里的黄鸟是什么鸟?诗经里的恶鸟鸱鸮到底是什么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