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一生运势 狗年说狗,汪星人
游牧时代,惟犬独多,穴居则畜犬守御,狩猎则携犬自随,因而人必畜犬。——程树德•《说文稽古篇》
大概几万年以前,一匹与狼群走散的灰狼,饥肠辘辘,目不转睛地盯着不远处人类升起的篝火。虽然很害怕,但是它抗拒不住烤肉的诱惑,一点点靠近过来,想着要拼死一搏,从人类手里抢一口肉吃。没想到的是,一位善良的小伙子,居然直接扔过来一大块热乎乎香喷喷的羊肉来,让它吃到了离群以来的第一次饱饭。无家可归的灰狼,虽然依然对人类怀着戒心,但为了生存下去,它开始帮助人类狩猎,甚至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危,与自己的同类搏斗。一天,那位经常喂它的小伙儿友善地伸出了手,狼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凑上前去……
从那一刻开始,一段跨越物种,穿越时光的伟大友谊诞生了。这匹灰狼的后代,就是今天陪伴在人类左右的狗狗。
文章开头这则有关狗的起源故事,虽然已无法考证,但在今天,许多品种的狗确实保留了许多狼的特征,比如哈士奇(上图)、萨摩耶、德国牧羊犬等等。狼与狗并不存在生殖隔阂,由喀尔巴阡狼和德国牧羊犬混合培育成的捷克狼犬,在外形上与灰狼基本一致。在生物学上,狼与狗同属哺乳动物-食肉目-犬科-犬亚种-犬属-灰狼种,科学家用DNA分析法对狼和狗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根本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狗只是狼的一个亚种,无论是体重90千克左右的獒犬,还是只有2千克左右的吉娃娃犬。
影视作品里的狼,其实很多都有由狗狗来客串的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强悍无比心狠手辣的大灰狼和善良温顺忠心耿耿的狗狗,怎么可能是同一种生物?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在美国加州养尊处优,游走于上流社会的狗狗巴克,突遭变故被卖到了阿拉斯加做了雪橇犬。凛冽的寒风,严酷的环境,凶残的敌人,唤醒了巴克体内的狼性。在他唯一的人类朋友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巴克断绝了对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丝依恋,毅然走进了荒原。
克拉克•盖博(中)主演的电影《野性的呼唤》(1935),和饰演巴克的狗狗在一起。
《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白牙》描写的是一个完全相反的故事。一匹名叫白牙的狼来到了人类的世界,它骄傲孤僻,愤世嫉俗,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在黑心主人的威逼利诱下,白牙成为了一匹“斗狼”,终日与其它生物搏斗,供人取乐。在一场决斗失败之后,奄奄一息的白牙遇到了善良的威登•斯科特和他的爱犬马特,在爱的感召下,白牙脱胎换骨,成为了主人忠心的伴侣。
杰克•伦敦的这两篇小说,用狼和狗的生存变迁来表达人类的生存哲学,认为人类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的狼性,更需要保持忠诚勇敢的狗性。有人说,从狼到狗的变化,也许正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面镜子。
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狗并肩坐在河边,犹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米兰•昆德拉
在中国东北、以色列北部和德国境内,都发现过距今1万年前的家犬化石,东亚、中亚和欧洲也被普遍认为是最早驯化家犬的地区。在位于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距今8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十几处单独下葬的狗的墓穴。中国目前发现的近300个犬类遗存,都没有发现一例把狗作为肉食来源或遭到虐杀的证据,可见,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便已经把狗狗作为家人或伙伴看待。
在神话故事里,许多神仙都是养狗的。《山海经》里讲,玉山上的西王母,养着一只长着羊角的狗,名字叫“狡”,只要它一出现,整个国家都会大丰收;二郎神杨戬和哮天犬珠联璧合,连孙悟空都招架不住;而轩辕黄帝的子孙帝喾,养了一条叫“盘瓠”的大狗,立下了赫赫战功,帝喾承诺要把女儿嫁给它。为了化为人形,盘瓠要在金钟罩里面待上七天七夜,但是多情的公主怕盘瓠饿着,在第六天就叫它出来了,结果盘瓠的身子变了,可头还是狗头呢。传说中的“犬封国”,国民都是狗头人身,据说便是盘瓠和公主的后代。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桥忽自归”、“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古代的中国不乏爱狗之人。西晋文学家陆机家里有一条名叫“黄耳”的狗,能够为主人送信,深受宠爱。“黄耳”死后,陆机特意派人用棺木将它运回老家安葬;而大文豪苏东坡,更堪称是北宋第一爱狗人士,他虽然吃遍天下美食,却最反对吃狗肉。“狗死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认为狗死了都要安葬,怎么还能忍心杀狗吃肉呢?
在西方文明里,狗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与一只伤狗的邂逅,使南丁格尔开始了她的救死扶伤生涯:一只叫做罗伯的大胖狗对作曲家瓦格纳一见钟情,最后竟尾随至其家中安营扎寨,陪伴他写出音乐史上不朽的作品;拿破仑一生对狗厌恶至极,而当他身处险境时,恰是一只勇敢的狗使他死里逃生……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其实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最早提出的。他还夸奖狗“有着所有善良人类的美德,却没有任何人类的不足。”在一场战役中,腓特烈二世的爱宠突然冲入战场,被敌军俘虏了,爱犬心切的皇帝暗中与对手进行了战俘交换谈判。当爱犬归来之时,皇帝高兴得几乎发狂,拥抱着自己的爱犬,泪水充满了眼眶。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则开启了英国王室100多年的爱狗传统。在她17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给了她一条名叫“达什”的查理王小猎犬。1840年,这条狗因病离世,伤心的女王亲自为它题写了墓志铭:“它的依恋无私;它的陪伴无怨;它的忠诚没有欺骗;人们啊!如果你们想生活在爱中,死去时没有遗憾,达什就是你们的榜样。”
维多利亚女王一家和宠物狗
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宠爱柯基犬,只要有空,都会亲自喂它们。目前英国王室的柯基犬,都是女王年轻时最宠爱的柯基犬“苏珊”的后代。
狗是地球上唯一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物。——乔西•比林斯
相比于“喵星人”的特立独行神秘优雅,“汪星人”则明显单纯的多。人类和狗的交往,要远远长于猫,可能是太过熟悉彼此的缘故,狩猎、牧羊、运输、警戒、看护、导盲,狗狗在人类社会中承担了比猫重得多的责任。狗为人类付出了太多,但却毫无怨言,终生陪伴。忠诚,是人类对狗的最高评价,也是狗对人类的终极回应。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历尽艰辛,流浪二十年的战士奥德修斯终于回归了故土,连妻子儿女都已经不认识他了。而已经垂垂老矣的爱犬阿尔戈斯看见主人,马上挣扎着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来到主人身边。苦苦等待一辈子,就是为了能再见主人一面,阿尔戈斯咽下最后一口气,安心离世了。
1924年,日本东京大学的上野英三郎教授收养了一只秋田犬,取名“八公”。每天早上八公都会送主人到车站,目送他离去,晚上再回来接主人下班。1925年,教授突然心脏病,再也没能从学校回来。而不知情的八公,一直等到深夜。此后,每天八公都风雨无阻,准时出现在车站门口,希望能够等到主人再次出现,直到9年之后也随着主人到了另一个世界。后来,人们在涉谷车站为它树立了雕像,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缅怀八公的感人事迹。
电影《忠犬八公》剧照
而感动欧美的狗狗,则非莱西莫属。柯利牧羊犬莱西是英国作家埃里克•奈特小说《灵犬莱西》里的主人公,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英格兰约克郡的一位小男孩和牧羊犬莱西是一对死党,每天形影不离。但是父亲失业,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把莱西卖给了一位苏格兰的公爵。为了能和小主人团聚,在公爵孙女的帮助下,莱西逃离了庄园,翻越苏格兰高地,游过尼斯河,摆脱了猎人的枪口和狗贩子的陷阱,风雨兼程,九死一生,终于回到了主人身边。到了放学的时间,瘸着一条腿的莱西准时出现在了小主人的学校门口。
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了25种文字,改编成了许多部电影,而1943年由时年14岁的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主演的那部被认为是最经典的莱西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是,在电影里饰演莱西的狗狗Pal表现得更为出色,此后,几乎所有的莱西电影,都是Pal的直系后代们饰演的。
“如果天堂里没有狗,那么我死后,我想到狗去的地方。”这是美国作家威尔•罗杰斯(Wil Rogers)的名言。今天的人类愈发孤独,人与狗之间的这种至真至深的友情显得更加珍贵。在农历戊戌狗年到来之际,衷心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安康,每条狗狗,都能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