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蓝猫吗?知道,人猫是什么意思吗
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出巡。途中突遇一人才学出众,一贯爱才的李大亮立刻将此人荐举给朝廷,很快诏下,补为门下省典仪。此人便是李义府。
唐太宗想试试李义府才学深浅。一天,太宗召见李义府,令他当场以“咏乌”为题,赋诗一首。题目一出,李义府脱口吟道:
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此诗流露出李义府渴求朝官的急切心情。太宗听后倍感满意,便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当场授予他监察御史,并侍晋王李治。当时,李治为太子,李义府旋即又被授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因其颇有文采,与太子司议郎来济臣被时人并称为“来李”。
李义府很有才华,而且并非生来就是奸佞之徒。他曾写《承华箴》奉上,文中规劝太子“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又说,“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此言有文有质,以此看,他很可能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材,而结果却堕落为奸臣,这是为什么呢?莫非官场乃一大染缸,要不多久皆清黑一色?
太子李治将《承华箴》上奏父皇,太宗览毕大喜,称:“朕得一栋梁也!”下诏赐予李义府帛四十匹,并令其参与撰写《晋书》。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李义府升为中书舍人,第二年,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土。李义府的青云直上,颇引朝臣注目,特别是他也曾由黄门侍郎刘泊、侍御史马周引荐,又与许敬宗等相勾结,虚美隐恶,曲意逢迎。长孙无忌奏请高宗贬他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做司马。诏令尚未下达,李义府已有所闻,急忙向中书合人王德俭问计。
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其貌不扬,但诡计多端,善揣人意。他向李义府说:“武昭仪如今格外受宠,皇上想要将她立为皇后,只是怕宰相们反对,所以迟迟不敢下诏。你若能进谏赞同,恐怕能转危为安。”李义府心领神会,能在武昭仪立后问题上迎合帝意,贬黜之事便好办得多。于是,他借着替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宿的机会,立即上表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是人心所向,请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
高宗听了,正合心意,马上召见了李义府,不仅赐给他宝珠一斗,还将原来贬斥到壁州的诏令停发,留居原职,武昭仪也秘密派人送礼答谢。从此,李义府便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结成了武昭仪的心腹。水徽六年(公元55年)七月,李义府升为中书侍郎;十月,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李义府又自中书侍郎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并赐广平县男爵。李义府第次尝到了耍阴谋的甜头。
李义府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他总是一副谦和温顺的样子,与人说话也总是面带微笑,显得和蔼可亲;而内心则阴险狡诈,偏狭恶毒,动不动就拉下脸来。人称他是笑里藏刀,柔而害物的“人猫”。李义府仰仗武后的恩宠,进爵为侯,更加胆大妄为。洛阳有一女子淳于氏因为有罪,关在大理寺。李义府听说这女子貌美,淫心顿起,密令大理丞毕正义削免其纳为自己的小妾。大理卿段宝玄听说此事,告到朝廷。高宗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等审理此案。李义府十分害怕,惟恐事情败露,便逼迫毕正义自缢,杀人灭口。高宗听到后,也想息事宁人,便不再追究,不了了之。
后来,侍御史王义方将调查情况,向高宗如实作了汇报:“义府于辇毂之下,擅杀六品寺丞;正义自杀,也是因为畏惧李义府的淫威。这样下去,则生杀之威,可不出自皇上之手。这种风气万万不可助长,请陛下立即加以勘正!”他还当廷陈述李义府的罪恶:“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谁知,李义府顾盼左右,若无其事,见高宗毫无阻拦之意,只好退出。王义方义愤填膺,继续弹劾李义府的罪恶行径,指出“此儿可恕,孰不可容”!要求清除君侧的奸党。高宗见他愈说愈激动,而事已至此,不想再作无谓争辩,于是大声喝止,反说王义方当廷诽谤,侮辱大臣,出口不逊,将其贬到莱州做司户,而不问李义府之罪。
昆庆二年(公元657年),李义府代替崔敦礼为中书令,兼检校御史大夫,监修国史,弘文馆学士如故,并加太子宾客,封为河间郡公。他秉承武后意旨,与许敬宗一起诬奏侍中韩瑷、中书令来济臣与褚遂良图谋不轨。结果二人都被贬到外地,终身不得朝觐。原吏部尚书柳爽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后被诬与褚遂良等朋党构扇而被杀。李义府就是这样,对那些威胁自己权势的人,总要千方百计除掉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