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被眼镜蛇咬会中毒吗?3米长眼镜王蛇现身山东郯城
5月1日上午9时左右,山东省郯城县一村民发现村道上有一条长约3米的大蛇,他立刻报了警。
这条蛇可把村民们吓得不轻,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蛇,村民们也不敢打蛇,因为村里老人说蛇的报复心很重。好在警察及时联系了消防人员,他们火速抵达现场,很快就把这条蛇抓住了,村民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条蛇通体乌黑,后经临沂动植物园的相关专家确认这是一条眼镜王蛇。
可怕的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被称为“蛇中之王”,它们行动敏捷,尤其是它的头部,可向前后左右多个方向转动,当它们对猎物发起攻击时,可垂直窜起,让人难以抵挡。
眼镜王蛇剧毒无比,它身体里的毒液量非常大,平均注入量可达200-500毫克,大约12毫克毒液就可导致人死亡。
被眼镜蛇咬伤后,人会感觉肿胀、呼吸麻痹,出现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如果在被咬后半小时内不及时救治,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就连被眼镜王蛇咬伤的成年亚洲象,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3小时后也可能死亡。
蛇频繁出没的季节
最近正值春末夏初,草木开始繁茂,各种蛇类也是蠢蠢欲动,频繁出没。
4月28日晚,重庆的陈女士吃过晚饭和朋友一起来到江边散步,走着走着她觉得鞋里进了沙子,于是便弯腰清理,不料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一下咬住了她的胳膊。
陈女士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不过她还是强忍着痛,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条蛇的图片。渐渐地她的伤口开始发黑,手臂慢慢肿胀,皮肤好像要炸裂开一样。不一会儿,陈女士就失去了知觉。
事发后,陈女士的朋友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很快赶来并把陈女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陈女士伤势严重,医生判断咬伤她的蛇一定是剧毒无比,果然通过查看陈女士拍的照片,医生断定咬伤她的正是原矛头蝮,被这种蛇咬伤,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死亡。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也被称为“龟壳花蛇”,因为它身上有许多花纹,和龟壳的纹理很相似,有的地方也叫它“烙铁头”,因为它的头呈三角形,像烙铁一样。
这种蛇在我国分布很广,它属于管牙类毒蛇,毒性极强,单次放毒量可达108毫克,而48毫克的毒液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
为了证实原矛头蝮的毒液有多强,科学家曾把万分之一毫升的毒液注射到体重为10克的小白鼠体内,2小时左右小白鼠就死亡了;如果把0.5毫升的浓度为五千分之一的毒液进行皮下注射,那么小白鼠会在24小时内死亡。
被原矛头蝮咬伤有什么感觉?
被原矛头蝮咬伤后,皮肤表面会留下两个深深的血痕,伤者会感觉刺痛、麻木、皮肤肿胀,伤口周围会形成瘀斑,有时还会出血、流出黄色粘液。
人被咬伤后,如果不及时就医,就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如果中毒过深,伤者会感觉吞咽困难、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同时血压急剧下降,有时还会导致尿少、无尿或者出现酱油样尿液,治疗不及时者多死于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蛇咬伤后,该如何快速自救?
和陈女士一样被原矛头蝮咬伤的人不在少数。2021年10月,浙江台州的罗先生晚上和朋友在乡下小路散步时,就曾被原矛头蝮咬伤,他当时感觉脚上一疼,还以为是被蚊子咬了,低头看时才发现脚边有一条蛇。
这位罗先生经常外出野营,掌握了许多野外求生的技能。他让朋友把蛇打死,并且拍下照片。保留咬伤自己的毒蛇的图片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被毒蛇咬伤,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注射抗毒血清,有了照片医生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注射正确的抗毒血清。
接着罗先生让朋友用挤压、口吸的方式帮他把伤口里的部分毒液弄出,当时他们随身携带了矿泉水,朋友用嘴吸取毒液后,立刻用矿泉水漱了口。
接下来在朋友的协助下,罗先生在伤口离心脏最近的一段靠上的位置捆扎了一根绳子,目的是减缓毒液扩散的速度。
整个自救过程持续了几十秒,一气呵成,非常流畅。接着罗先生的朋友们火速将他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途上,罗先生还不忘将自己手机的密码锁解除,以防在就医途上,自己陷入昏迷,那时即便到了医院,手机也无法开锁,医生就看不到毒蛇的图片了,这无疑会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
人类为什么那么怕蛇?
其实,很多时候蛇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或者是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尽管如此,蛇还是给人留下凶残无比、让人毛骨悚然的印象。
人类为什么对蛇如此恐惧?这种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吗?
为了寻找答案,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最著名的当属“婴儿实验”。
科学家让一个只有6个月大的婴儿参与到实验中,此前他从来没有见过蛇,甚至连蛇的图片也未曾见过。
科学家给婴儿看了许多动物的图片,马、狗、猴子、袋鼠、老虎等等,婴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他的眼神看上去天真无邪,波澜不惊。当科学家把一张蛇的图片摆到他面前时,婴儿的瞳孔开始不自然地放大,他显得焦躁不安。
人在什么时候瞳孔会不受控制地放大?显然是情绪产生波动时,他大脑中的甲状腺素系统被激活,脑部受到了刺激。
2011年,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同样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们居然把一名婴儿和一条无毒蛇放到一个房间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这个团队也饱受诟病。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婴儿看着蛇,表现得很拘谨,显然他并不喜欢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在他的注视下,蛇向他慢慢爬过来,婴儿紧张地往后退缩,最终蛇并没有伤害他,它只是从婴儿身边经过。看到蛇似乎并没有什么危害性,婴儿放松下来,同时他的好奇心被激发,居然大胆地去触摸蛇的身体。
科学家为什么让婴儿参与实验而不是选择成人?答案显而易见,婴儿对蛇的认知几乎为零,让他们参与实验,才更能知道人类对蛇的恐惧是否与生俱来。
实验结果显示,人类对蛇的恐惧似乎已经刻入骨子里,科学家认为这种恐惧已经随着基因一起被遗传了下来。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同时,蛇也在不断进化,人类与蛇共处过程中,被蛇咬伤的情况频频发生,而且在远古时期,毒蛇猛兽时常出没,人类一旦被毒蛇咬伤,几乎是九死一生,所以,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便慢慢形成。经过漫长的进化,这种情感因素上的遗传也被保留了下来。
“遇到蛇,要么不打,要么打死”,有道理吗?
许多老人说:“遇上了蛇,要么不打,要么打死。”老人为什么这么说?这种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老人之所以说“遇到蛇不要打”,其实是在警告我们不要随意去惊扰蛇,遇到蛇最好是敬而远之,蛇的领地意识和自我防御意识很强,一旦它被惊扰、激怒,就可能会对人发起攻击。
老人说“如果打蛇就一定要打死”,其实是怕蛇报复人,有人说蛇是报复心理最强的动物。它们一旦被伤害,就会记住仇人的样子,过后一定会疯狂报复。
蛇为什么会被认定是报复心强的动物?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给出答案。
在2014年,广东佛山的一位厨师应客人要求,抓来一条毒蛇做蛇羹,他把蛇头砍下来扔在一旁,用其余部分做食材。
大约二十分钟后,他开始收拾厨余垃圾,当他用手抓蛇头,想把蛇头当垃圾扔掉时,蛇头却张开嘴狠狠咬住了他的手。
厨师很吃惊,他万万没想到,砍下来的蛇头还可以张口咬人。更糟糕的是这位厨师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就医,没过多久他就死亡了。
还有不少人相信“毒蛇泡酒可以治疑难杂症”的说法,所以有人便抓来毒蛇浸泡在酒坛里。
哈尔滨的王女士有风湿病,她托人抓来三条“土球子”,也就是乌苏里蝮,泡在酒坛里。三个月后,王女士觉得酒泡得应该差不多了,于是便打开酒坛取酒,可是她没想到,一条“土球子”忽然蹿出来,咬伤了她的手。事后,王女士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才逃过一劫。
砍下来的蛇头张口咬人,长时间泡在酒坛里的蛇“死而复生”咬人,这不是蛇报复心理极强的最好证明吗?
其实,这些事例根本不是蛇报复人的行为,这只不过是蛇出于本能做出的行为。
“断头蛇”咬人是因为蛇的中枢神经并未完全分布于大脑中,它身体其他部位也有神经分布,蛇头虽然被砍下来,但是它在低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下,仍会做出一些反应。当厨师的手靠近蛇头时,它感知到外界温度发生变化,出于条件反射,便会张嘴咬人。
泡在酒里的蛇咬人,也并不是“死而复生”,事实上蛇在酒坛中并没有死去。我们装酒时,大多不会装满,这时酒坛里就会有一定的空间,这就为蛇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蛇在酒坛中浸泡不能吃喝,这时它就进入了“休眠”状态,这就类似于冬眠,其实有些蛇在极其炎热的情况下还会进行“夏眠”,不管是冬眠还是夏眠,都是蛇应对极端环境的一种方式。处于休眠期的蛇,会把身体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这样就可以保存体力。
当酒坛被打开时,新鲜的空气突然涌入,酒坛内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而蛇是非常敏感的,此时它会被唤醒,出于自我保护,它可能会咬伤人。
另外,蛇的视力是非常差的,它是高度近视眼,它不仅对静态物体不敏感,甚至连1米以外的事物都看不清楚,所以蛇根本看不清人的具体样貌,也根本无法记住“仇人”并事后报仇。
不过蛇有个“热感受器”,也就是位于蛇的鼻孔两侧和眼睛之间的“颊窝”。颊窝深约5毫米,它上面有一层游离神经末梢的薄膜,这个薄膜对热射线非常敏感,有了它蛇便可以分辨出辐射面小于0.1~0.3℃的温差变化,凭借它蛇可以精准捕捉猎物,逃避天敌。
老人说“遇到蛇,不要打”有一定道理,不过“打就要打死”却并没有科学道理。更何况现在许多蛇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打了蛇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遇到蛇该打“七寸”吗?
我们常说“打蛇打七寸”,这个“七寸”应该是蛇的心脏部位,大概是在头部之下,约占身长的1/7处。这个位置是蛇最脆弱的地方,反复击打这一位置,蛇的脊椎和中枢神经会遭到破坏,蛇可能瘫痪或者死亡。
不过这个“七寸”其实是很难把握的,而且蛇非常灵活,它不会乖乖等在原地被打。
蛇还有一个部位比较薄弱,就是它的泄殖腔。泄殖腔在蛇的尾部,就是一个小孔,击打泄殖腔蛇也会疼痛无比,蛇可能会匆忙逃走。
温馨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40万人被蛇咬伤,180万—270万人因被蛇咬伤而中毒,8万至14万人因此丧命。
为了避免与蛇狭路相逢,我们最好不要去草木茂盛的地方,出去散步时尽量穿长衣长裤,以防被蛇咬伤。如果前往山林,尽量带一根棍子,边走边用棍子敲击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敲山震虎”“打草惊蛇”,蛇听到动静,多半会离开。
遇到蛇最好不要激怒它们,因为它们可不是善类。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要伤害它们,万物皆有灵,蛇也如此,对它们我们还是最好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