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的来历及简介:亚瑟王传说的前世今生
这个世界上,二次元正在把三次元摧毁。尤其是这些年,在宅男们心中,伟大的国王亚瑟早已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头顶呆毛的吃货萌妹,而基督教圣杯则从圣物沦为魔术师们朝思暮想的坑爹奖品。虽说在某种意义上,亚瑟王、Saber都是虚构的产物,但考虑到宅男群体的特殊属性,纵然凯尔特传说历史悠久,也不可能比那部18禁游戏(及改编的动漫)拥有更强的杀伤力。
不列颠苦逼史
本文介绍的基本是Saber,但确切地说,是神话中的那个亚瑟王——无数游戏和电影的男主人公。所谓罗马并非一天建成,整个故事从诞生到发展,也与英国漫长的历史有关。不管承不承认,“历史悠久”背后的真相其实是,相关苦逼经历也一定很多:11世纪前,各路征服者几乎把英国蹂躏了一遍又一遍。
有三次入侵导致了亚瑟王神话的兴起,其中第一次是罗马入侵。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四处扩张的罗马军团开始攻打不列颠,并最终将其划为一个行省。但“罗马治下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军队撤出,5世纪左右,当地居民雇佣的盎格鲁-撒克逊战士大批涌入,并将他们的雇主驱赶到西威尔士地区。
电影《亚瑟王》(2004)展现了罗马对不列颠人民的压迫
这些遭遇足以激发起一个民族关于救世主的幻想。作为其中一支,亚瑟王抗击外敌的故事开始在不列颠西南的威尔士人中流传。当然,接下来的400多年的传说中,亚瑟王充其量是个“神棍 军阀”,但一个微妙的时刻,来自欧洲大陆的诺曼人带给了传说巨大的改变。在公元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他们的领导——诺曼底公爵威廉战胜了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自立为国王,开启了诺曼王朝。正如历史书上写的那样:英国的历史走向被彻底扭转。
征服者威廉的最大历史影响是使英法两国从此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
从这一刻开始,亚瑟王真正走出了大山深处。按理说,亚瑟王是威尔士人的英雄,和诺曼人毫无瓜葛。但是从诺曼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能够把亚瑟王纳为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那对“维稳”肯定效果拔群。蒙茅斯·杰佛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便是政治因素的产物,书中亚瑟王被赋予了诺曼征服者的形象,不仅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还成功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这完全就是诺曼征服者的化身。这本书不仅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也因精彩的虚构故事成为了一本畅销书。从此亚瑟王的故事传播到欧洲主流文化圈,被各个阶级广为传颂。
根据《不列颠诸王史》,亚瑟王在一场战役中手持断钢剑砍翻470人,上演无双战绩
从此,部分英国和法国归属一个国王统治,亚瑟王的故事不再是英国人的专利。法国人也非常热衷于参与亚瑟王故事的创造,不过关心的明显是另一个重点:香槟伯爵夫人玛丽是一名土豪文学发烧友,她大力倡导“宫廷之爱”(courtly love)——一种男性对女性的、愿意上刀山下火海的绝对忠诚。在她的赞助下,诗人克雷蒂安从凯尔特传说中挖掘出了兰斯洛特和帕西法尔,编织出兰斯洛特和亚瑟王夫人的爱情故事,并给亚瑟王扣上了绿帽子;同时,圆桌骑士的故事也被掺进了基督教的圣杯传说,开辟了亚瑟王传奇的新纪元。
帕西法尔在《教团1886》中也登场了
1485年,正值玫瑰战争(英国内战)。在这个如亚瑟王故事般风雨飘摇的年代中,托马斯·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横空出世——该书可谓是集亚瑟王传说之大成。书中,马洛礼并没有创造什么新的情节,而是把散乱的亚瑟王故事有机安排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体系,自从《亚瑟王之死》诞生,亚瑟王传奇再无出其右者,其中关于三顶绿帽的描述更成为后人演绎的一个基本话题。
亚瑟王故事中的骑士比武显然不是一个公元5世纪人所应该做的事
三顶绿帽子的一生
虽然这么说有点无礼,但是亚瑟王的一生确实离不开这三顶帽子,他因第一顶而生,又因第二,第三顶而死。
首先从第一顶绿帽子说起,尤瑟王是卡美洛国王,手下有康沃特公爵的媳妇长得不错,但是霸王硬上弓没成功。突然冒出来一个叫梅林的魔法师,答应帮助尤瑟王办妥此事,前提是所生的孩子他要带走抚养。尤瑟王愉快地答应了,梅林帮尤瑟王变身成康沃特公爵成功推倒了公爵媳妇。
后来康沃特公爵不幸战死,尤瑟王名正言顺娶了公爵媳妇。公爵媳妇早已怀孕,亚瑟王诞生了。按约定,梅林将其带走,交给一位爱克托骑士抚养,直到亚瑟长大。
尤瑟王死后,国家四分五裂,梅林建议主教汇集四方贵族骑士,安排了一个插在石头里的剑,规定能拔出来这就能成为国王。众人纷纷尝试,却无人能够拔出。
考虑到石中剑是梅林自己安排的,非常让人怀疑是不是暗箱操作……
亚瑟的干爹的亲儿子凯前去参加比武大赛,跑到现场才发现忘带剑,于是使唤亚瑟去拿。亚瑟心想随便先弄一把再说,突然想起来的路上看见过一把剑,于是他跑到了教堂,直接就把剑拔出来了……
众人大惊,亚瑟也就糊里糊涂成为了国王。不服气的人要不是被梅林的嘴炮说服,要不是被亚瑟王带军队给揍了。帮助亚瑟王稳定了王位后,梅林又送来各种助攻:打仗的时候出谋划策施展法术;亚瑟王把石中剑弄断了又帮他获得断钢剑(Excalibur);安排亚瑟王娶到了皇后;并帮助组建了圆桌骑士团……在这种神队友的帮助下,亚瑟王毫无压力地统一了英格兰。
只要断钢剑剑鞘不丢亚瑟就不会死,在剧情需要下果然就搞丢了……
就如同电视剧一般,发展得太顺利就没人看了。于是梅林开始自己作死,“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大爷开始追求一位湖中仙女,这位湖中仙女对梅林是又烦又怕,于是设计把梅林困在了一块大岩石下,从此梅林就再也没有出来……
湖中仙女在亚瑟王故事中立场亦正亦邪,非常古怪,是宅女精神失常的典型案例
梅林就此正式退场。之所以大幅介绍梅林,是因为梅林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亚瑟还深远:作为亚瑟王人生道路上的挚友和导师,梅林以极具智慧的形象深受历代读者喜爱,以致今天可以在N部作品中找到梅林的身影——一个白胡子老头,长着一副和善且充满智慧的面庞,具有强大的功力,在主角的成长道路上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想必诸位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不止一个名字了吧。
以上三位至少认识一个吧……
梅林消失后,亚瑟王又挫败了罗马人入侵的阴谋,乘胜追击挺进欧洲大陆,使罗马皇帝臣服,统治了大半个欧洲,一时间风光无量。
突然一天宴会之际,天空一声巨响,圣杯闪亮登场。虽然圣杯转瞬即逝,但众多圆桌骑士纷纷被圣杯所吸引,表示不找到圣杯誓不罢休,面对这种情况,亚瑟王拦都拦不住,只好由他们去了。之后大半圆桌骑士离开朝廷,开始寻找圣杯之旅。最后历经千难万险,其中一位骑士加拉哈德找到了圣杯。
后来加拉哈德祈求上帝把他带走,圣杯在他死时也消失了
由于圆桌骑士的四分五裂,亚瑟王的朝廷日渐衰落,这时第三顶绿帽子出现了(第二顶后面提),兰斯洛特与亚瑟王的皇后有染,亚瑟王得知后大怒,派人前去捉奸,奈何兰斯洛特武功太强,没人打得过他,硬生生逃了出来。亚瑟王加怒于皇后,欲处以火刑,又被兰斯洛特劫了法场,狗男女逃往法兰西。虽然兰斯洛特出于骑士精神把皇后还了回来,但是愤怒的亚瑟王决定亲征法兰西。
情圣兰斯洛特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
亚瑟王没出征多久,英格兰又后院起火。手下骑士莫德雷德图谋不轨,欲自立为王。莫德雷德是当年亚瑟王和另一个国王王后的私生子(这就是第二顶绿帽),亚瑟王不得不立即赶回英格兰,双方在谈判时因为一点误会演变成了战争,亚瑟王身边的骑士几乎全部阵亡,最后陷入亚瑟王和莫德雷德两人单挑的局面,莫德雷德死亡,而亚瑟王也身受致命伤。
莫德雷德的生母又是亚瑟异父同母的姐姐,所以说这家人关系相当之复杂……/p>
濒死之际,亚瑟王要求仅剩的骑士贝狄威尔把神剑扔入湖中,而亚瑟王被几个仙女用小船带走,驶向仙岛阿瓦隆。亚瑟王的故事就此终结。
传说的形成
亚瑟王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对于考古学家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个颇为感兴趣的问题。为了能在历史长河中搜寻到有关这位伟大帝王的吉光片羽,众多历史学家努力了上百年。答案还是有的,只不过这个答案比较含糊罢了。
目前“亚瑟王原型”众说纷纭,在此举出有代表性的两位:第一位是安布罗修斯·奥里利厄斯(Ambrosius Aurelianus),此人出现于公元5世纪,与亚瑟有三点相似:1.身为当地居民的军事领袖,他率领人民反抗盎格鲁-撒克逊并打赢一场重要战役,就像亚瑟王抵抗外敌入侵一样。2. 奥里利厄斯的威尔士发音就是“亚瑟”。3. 安布罗修斯作为罗马移民后代,极有可能携带罗马改进的凯尔特长剑。这种花纹钢锻造的长剑威力巨大,可能就是亚瑟王的断钢剑的来历。
还有一位叫李奥汤马斯(Riothamus),也是同时代对抗日耳曼野蛮人的重要领袖。他被称为不列颠之王,他在罗马人的请求下带领士兵横跨海峡去作战,但是被部下背叛,遭到埋伏,身受重伤后牺牲。他有三点可以和亚瑟王联系起来:1.他们都是国王(相比之下,安布罗修斯只是一个军官)。2.两个人遭遇背叛(亚瑟王被莫德雷德背叛,李奥汤玛斯也被下属背叛)3.亚瑟死后被送到一个叫阿瓦隆的岛上,而勃艮第地区真有一个叫阿瓦隆的村庄,李奥汤玛斯重伤后便是向勃艮第地区前进,以躲避日耳曼人的进攻,非常有可能死在那里。
阿瓦隆是不是巧合不得而知,不过这个小镇今天依旧存在
似乎无论说哪个人是亚瑟王都无法令所有人信服,而亚瑟王可能所处的年代正是西欧“黑暗时代”的开始,罗马的文明被大量破坏,所流传下的历史资料甚少。上述有人说两人实为一人,也有人怀疑他们的真实性。实际上,传说和现实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所谓的亚瑟王,可能只是将当时诸多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英雄的形象融为一体,从每一个人身上都摘取了一些要素,而历史的欠缺恰好有利于传奇的扎根,也就逐渐诞生了一位“亚瑟王”的形象。
结语
关于亚瑟王是传奇还是现实,其实也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至于较真的历史更与动漫无关。本文所做的并非否定或批评,只是希望诸位读者一定要记住那个事实:“亚瑟王,不可能是个女孩!”
【游戏头条】(公众号:toutiaoyouxi):游戏圈一天的精华内容尽收眼底,萌妹子的集中营,定期分享各种福利,游戏玩家必须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目前拥有百家、微信、微博等多个渠道,覆盖2000万的订阅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