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和小猫做朋友的故事:写点生活一对猫盘的故事
潮新闻客户端 吴爱华
昨天在家整理书柜,顺便擦试了一对放在书柜里的猫盘。这是上世纪80年代比较流行的玻璃工艺品,是先生送我的定情信物。
1987年夏天,在蚌埠上军校的先生,暑假回来时,带回来两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送与我,拿出来一看,是一对精致的猫盘。玻璃罩内的小猫,栩栩如生,非常可爱。那个时候,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屋里的摆设是比较少的,这一对在当时来讲比较时髦的装饰品,不知道给我增加了多少虚荣心,我放在抽屉里,隔三差五拿出来看看,看着小猫的同时,心儿早已飞向了远方。
36年了,看上去还色彩很艳。
1989年元月,我和先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猫盘跟随嫁妆放到了婆家的婚房。一年后,因工作需要我搬到了学校宿舍居住,猫盘也天天伴着我备课到深夜。
随着女儿的出生,1991年初,我带着女儿去蚌埠,结束了和先生两地分居的生活。
在蚌埠的八年时间里,我们从当初的临时住房,到排职楼、连职楼,再到营职楼,搬了四次家,每次搬家,我总会将这对猫盘收起来,放进垫有碎纸条的原装盒子里,到一个新家后,再拿出来放好,连空盒子都会用塑料袋包好搁置在其它地方。
1998年8月,先生转业回上虞。当时,我们在城区百官还没有房子,先生用一辆卡车,把所有家当直接从蚌埠拉回了章镇老家,这对猫盘又回到了我们结婚时的家。
几个月后,我们在城区一个小区租了房子,猫盘也和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又拉到了出租房,安放在房间的五屉柜上。
1999年元月,我们在江东路买了一套99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到了新家。十年后,我们又搬了家,面积比过去差不多翻了一番,猫盘现在就放置在书柜上。
细细想来,这对猫盘从蚌埠到上虞,从上虞到蚌埠,再从蚌埠回到上虞,跨越一千六百多公里,兜兜转转三十六年,跟随我们十易其屋,陪着我们夫妻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耳顺。默默地听着我们因油盐酱醋而产生的罗嗦、因养老抚小而发生的摩擦;静静地看着暗夜里我委曲的泪水、一大早他摔门而去的背影,但不管如何,我们始终不离不弃,一路走来,淡了爱情浓了亲情,夫妻变成了亲人。
猫盘不仅仅见证了我们这对普通人的平常婚姻,也见证了我们这个小家庭一步一步从拮据走向宽裕的自强之路。猫盘就是我们的初心,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坚守。
女儿今年34岁,成家后已有了一个4岁的女儿。有一天她跟我说,这对猫盘下次传给她,她会好好收藏,尽管不值钱,但很有纪念意义,有可能,她还要传给自己的女儿,让她也懂得,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