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乡北良村:黄良街道下北良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黄良街道西北1.5公里处。西安科技大学就在村西。现有4个村民小组,300多户,1390多人,土地1500亩。
黄良古镇原是古代皇粮仓库所在地。附近村名为皇粮村。至于现在为什么写为黄良,一是基于谐音,二是基于通假避讳,三是为保密。下北良就是其中的一个粮仓所在村。
属于古御宿川核心地带。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土地肥沃,旱涝丰收。该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
(御宿川)
20世纪70年代,全村手工编织业较为兴盛。主要编织筐子、打箔子、绑扫帚等。近年来有村民种植蔬菜、果木、花卉等。2006年,西安科技大学入驻该村,房屋出租成了当地人的一大收入来源。
由两大姓氏组成。郑姓,老根子在现在韦曲街道的小江村;王姓,为最大的一户,占全村多一半。祖籍不详。相传从山西大槐树下来;另有杨姓、肖姓、史姓、罗姓、李姓、孟姓等。
旧时,分为南、北堡子,基本连为一体,中间以东边的土地庙和西南角的玉皇庙隔开。南、北堡子四周有土城墙、护城河。城墙已毁。村里至今仍有先有南堡子、后有北堡子的说法。
据村民述说,当时堡子南面离村约半里路许有一土庙。庙会有念高堂、支高台子、念经等活动。20世纪50年代拆毁。村西有一大坟,约有20多米高,半道有一石爷,有一人多高。2005年挖沙时,出土一女尸,为一五品夫人,具体不详。据说村北坟很多。
村中过去打拳的人不少,拳师爷叫王占彪。据说在蓝田做过武教练,其力大如牛,天天去,天天回来,据说一次单打过五只狼。20世纪70年代,该村的篮球队很有名。
该村经济条件比较好,公社化时,村民劳动日值就达到或接近1元多。生产队有马车,水利设施好,粮食产量稳产高产,1978年还种过稻子。集体搞副业,如在西安三桥车辆厂、西安缝纫机厂都搞过,集体积累好。1977年白手起家,兴办造纸厂。1978年又从河南拉回一倒闭厂的闲置设备,进行扩大生产,1983年厂子很红火,90年代达到鼎盛期。当时村民的公购粮任务由村集体承担,还给村子买回水泵、收割机、拖拉机,期间本村人西安市一厅局局长史毅给本村企业还介绍过活。1994年纸厂效益出现下滑,2004年转为个人承包,厂址在如今的西安科技学院。
村中花卉种植面积达100多亩。2009年2月6日,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市水务局局长杨立、区委书记吕健到村视察调研。新中国成立前村里就建有小学,1970—1978年,由于集体经济发展好,学生上学不收学费,2008年撤并到黄良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有一医生,叫杨树隆,是国民党部队的一名护士,后学医,回家后开小诊所。20世纪70年代村建医疗卫生室,由一人发展到4人,当时诊所还制药。1984年为个人开办。2010年村中又重新盖诊所。
王焕如(1916—2001),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政治教育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冀南军区干部轮训大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第一坦克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装甲兵学院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孟寿,1936年生,又名丰源,自号神禾原人,斋号墨馨阁,画家、书法家。1956年中学毕业后的七年间,先后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修科、兰州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1962年以后在西安黄河棉织厂、陕西省装饰工程总公司等。
王培礼,西安市供电局总工程师,曾挂职黄陵县科技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