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猫猫也太可爱了吧,猫猫这么可爱画家们碰到了会干啥

人气:135 ℃/2023-12-12 08:53:35

艺术史的叙述方式多是严肃的。俏皮而不失严谨的视角,实为稀缺。原来,“猫主子”能轻松勾连出一部漫长的西方绘画艺术史,至宏大如时代背景、宗教思想,至详尽如艺术师承、风格流派,在长留青史的画家们的笔下,神秘的喵星人幻化出艺术的简明之道。

我(井出洋一郎,《名画里的猫》作者)将再就本人的专长—法国19 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J.F. 米勒的猫绘,做一点补充论述。读者诸君能否以我的论述为契机,从这些绘画中发现“宝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猫与农人的协作:

浓缩了艺术青年对于理想农村社会的想象

米勒的素描中第一次出现猫,是在《搅拌牛奶的女人》这幅作品中(参考图5)。它的彩粉版本,我们在讨论第39 号作品时已经介绍过了。在对谈中我们指出,那只猫咪蹭农妇的裙子向她撒娇,可能是为了讨多余的牛奶吃,抑或为了在喜欢的人身上留下气味作为标记。这张素描的场景发生在农家的灶间,是最容易有老鼠出没的地方,也就是说猫咪其实是在它的工作场所。米勒通过描绘农妇制作黄油的劳动场景,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他对法国农村社会里农民和猫协同劳作的理想模式的想象。

参考图5:《搅拌牛奶的少女》

另外还要提一点的是,在米勒时代法国的农村,猫是不作为宠物来养的,它们住在和主屋分开的马棚里,代代以捕捉老鼠为职责,只有最受主人宠爱的猫才能进入主屋,得到主人赏赐的食物,米勒这幅画也从侧面表现了法国农村社会的这种生活风俗。在下一张画中,米勒更鲜明地点出了猫的这种生活环境(参考图6)。

“化身为人类女子的猫”:

写实主义背后的神秘寓言

参考图6:《农家的庭院》

满月霜降的寒冷深夜,在一处农户的封闭庭院中,一只狗仿佛发现了什么似的,从黑夜中目视着某物。主屋墙上搁着一架梯子,一只猫正在敏捷地上梯,试图从窗户的缝隙进入室内。而只能待在屋外的狗眼睁睁地看着它,我们几乎能想象其茫然的表情。而蹬着梯子爬到窗户外侧、正准备从缝隙入室的猫,结果吵醒了窗帘后面的农夫,这一情景被米勒在另一张素描中画了出来(参考图7)。屋外的满月之光透过窗户射入屋内,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那是一只黑猫,它的剪影不怎么令人舒服地投影在地板上。屋子里,农夫脱下的鞋和衣服在月光中浮现出来,这些细节的表现让人感觉特别符合米勒“农民画家”式的写实主义。但是米勒在当时的画家中,被誉为仅次于德拉克洛瓦(Eigéne Delacroix,1798—1863)的知识分子,他的这幅素描中乍见只是个“元素”的猫咪,实际上还影射着与另外一个故事相关的意义。那就是米勒最喜欢的17 世纪法国作家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寓言集》中“化身为人类女子的母猫”。

《拉·封丹寓言》(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一只猫爱上了一位人类男子,因向神灵祈求化身为人类美女,顺顺利利地嫁给了心上人。到这里为止还算不错,可是在新婚之夜,婚床上的新娘看到一只老鼠,难以抵挡本能的驱使追逐老鼠去了。这个故事是想说明“谎言总会不攻自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吧。米勒素描中这只从窗缝入室的猫,多半是想钻到主人温暖的被窝里去,从这一点来看,这幅素描与19 世纪后半叶流行的“作为魔女的黑猫”的那些文本意外同步了。这样我们便明白了,米勒所画的猫绘其实经常与民间故事中那些传统的主题有关。

参考图7:《窗边的猫》

不屑地伸着懒腰的猫:

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沉重的乡愁

参考图8:《等待的人》

这里再介绍另一个例子(参考图8):这幅画的背景,右侧画的是米勒的出生地诺曼底的石屋,左侧远景是米勒后来定居的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米勒将两处风景合二为一作为背景,借以表现家乡老母殷殷期盼外出谋生的儿子归来的心情,老妇人每每听闻屋外风吹草动,便以为儿子回来了,急忙出去迎接,而双目已盲的老父也跟着她跨出了门槛。这个典故原本出自《圣经》,即伦勃朗也多次以此为题创作油画和版画的《圣经旧约·多俾亚传》中的故事:“等待儿子多俾亚归来的父母”。出身农户长子、家业继承人的米勒自从离乡背井到巴黎学画,便一去不返。祖母和母亲去世时,他都不曾回家见老人最后一面,不仅如此,最后还导致了一家离散的凄惨结局,米勒将自己的愧疚之情寄予在了这幅画里。而画中那只似乎刚从午睡起床伸懒腰的猫(应该不是米勒家的猫),以我的解释,正是感慨万端、将自己纳入画中的米勒的化身。

不过,从这只猫的表情来看,似乎对这家老人为何频繁地进进出出,一次又一次查看儿子回来了没有的行为很不理解。可以不要这样了吗?猫咪似乎这样批判着。米勒即使收到老母催促其归乡的信也不曾回去。因为他瞒着父母在外成家,还生了四个孩子,如果他一个人回去了,妻子儿女该怎么办呢?米勒为了自己的艺术和家庭,牺牲了故乡的父母和老家,即使如此,他也要将画家之路贯彻到底。这只猫可谓寄寓着米勒作为一名画家内心深处的矛盾。

如果我们说,这只猫还象征着从中世纪到19 世纪一直持续演进的法国封建农村社会彻底崩溃的症候,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了。但这也有可能正是图像阐释学为我们找到的“宝藏”。抛弃农村走向城市、朝着工业化社会前进的大批乡村青年的身影,就凝结在这样一只猫咪的身上。米勒之所以被称为大画家,正是因为他擅长把这种个人的经验与时代背景瞬间对接起来,升华为对人类某些共同的问题的思考。《播种者》、《拾穗者》(The Gleaners)无不是如此诞生。

淡定自若稳坐窗框的猫:

“米勒本质上是一位现代性的画家”

参考图9:马奈《奥林匹亚》

有意识地将米勒“具有时代的象征性价值的猫”融入了自己的创作的后辈画家之一,便是马奈。《奥林匹亚》(参考图9)这幅作品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见作品43),这只黑猫既是“奥林匹亚小姐的心情代言人”,同时也作为“魔女化身的黑猫”,告发着19世纪法国布尔乔亚市民社会的各种怪异与伪善。马奈之伟大,从这只黑猫身上即可看出。

参考图10:《缝纫练习》

在米勒的猫绘作品中,若要让我说一张最喜欢的,那么便是这幅未完成的遗作《缝纫练习》(参考图10)了。这幅画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窗户部分,犹如19 世纪80 年代印象派大师毕沙罗(CamillePissarro,1830—1903)的笔触,阳光四溢的一派田园风景是以点绘的方法完成的。米勒去世那年正值第一次印象派画展举办后的翌年,即1875 年。如果他能多活5 年,也许会成为印象派的另一先锋,获得崭新的评价吧。这个假设且不展开,让我们来看窗框的左下方,一只猫咪淡定自若地占据着它的位置,这里有一些暗示。一直以来,米勒沿袭的是夏尔丹等18 世纪画家画人物在室内做针线活的传统,并且非常熟练,但在这幅画中,他领悟到了一些表达户外光线的新技巧,而这些技巧直接通向20 世纪的印象主义。米勒曾说,他的画里从来没有不必要的东西。这只稳坐窗框的猫,其实肩负着从18、19 世纪迈向20 世纪的分界点的重要使命。正如凡·高所评价的:“米勒本质上是一位现代性的画家”,这个分界点上端坐的,其实说是象征性的米勒自画像也不为过。

最后“蛇足”一下。请大家看,这是我之前在米勒老家门前拍摄的一只三花猫(参考图11)。这堵石墙据说是在米勒的幼年时代,村民们齐心协力用从海岸搬来的石头堆砌起来的,石墙上刚好有一只猫咪在玩耍。从这只猫联想到画家的一缕魂魄可能寄寓其上,应该说是身为旅人的我的一种思乡情绪所驱使的吧。

选自《名画里的猫》,[日]井出洋一郎 著,金晶 译,楚尘文化 出品

搜索更多有关“猫猫也太可爱了吧,猫猫这么可爱画家们碰到了会干啥”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