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或许你该被保护 你以为保护很简单

人气:339 ℃/2024-10-17 03:44:38

每次有人问S君:“你是干什么的?”

S君总是低声说一句 “做环保的。”

正常情况接下来,S君会听到:

“哦,就是种树的啊!”

“哦,你们经常去大街上捡垃圾吧!”

“哦,我知道,就是熊猫没有吃的了,你们给它们种竹子呗!”

这两年随着成龙和姚明大哥的广告,还多了一句: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亲们,你们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么?

快给S君留言,好让S君不孤单!

憋了这么久实在无力吐槽,

不过今天开始要默默的告诉大家,

保护真的没那么简单!

第一个问题:

旱獭被灭,熊来到你家,怎么办?

还记得上一篇文里的旱獭吗?只记得他们萌的血槽要空了吧~ 嘤嘤嘤,好可爱~

呵呵其实空的是他们的血槽:旱獭曾被认为是鼠疫主要的传播源之一。2008年玉树地震后,为了防止灾后流行病爆发,当地政府使用堵洞、投药等方式灭杀旱獭,仅玉树地区震后3月内便投放了18.2吨氯化苦、磷化铝等剧******物.......

灭了他们之后,发生了什么? 棕熊走进了人类家里,拿了风干肉、面粉、白糖、酥油等,为了进入房屋它们还会损坏门窗、墙壁、柜子、炊具甚至房屋,都快吓shi当地牧民了。

△图:这只是想象,别当真

对于棕熊吃羊虽然对养羊家庭损失更大,但牧民抱怨的不多,因为在藏族不少游牧文化中有“不以人类目前利益标准来判断自然界生物优劣”的传统,也没什么“害虫害兽”的观念,不少人认为食肉动物来吃牛羊是因为“年景不好”、动物生活所迫,祖祖辈辈的放牧生活里如此,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了。可棕熊来人类家里找吃的,是近些年才发生的,牧民觉得怪异也很难理解,因为可能会伤害的人身安全,更加难以容忍。对于棕熊的破坏,人类恐惧又无奈,出现了报复性猎杀......

第一关:为什么旱獭兔被杀了,棕熊要来你家呢?

你是不是已经猜出来——旱獭是熊的食物,旱獭没了,熊只能迫不得已的冒着生命危险去人类家里找吃的了? 要怎么解决?——不杀旱獭不就得了!

有木有感觉自己一秒变柯南?

哈哈哈,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天真的是你呀!通过野外跟踪观察、取食痕迹观察、以及对熊便便的研究,棕熊挖掘旱獭、捕捉鼠兔,还吃野牦牛和岩羊的尸体,当然还有人类的酥油、面粉和牦牛肉之类的了。但是,人家真的不是“迫不得已”才去的啊!

给熊戴上颈圈研究他们获取不同食物的投入和产出,发现破坏房屋去吃人类食物的能量获得/投入为挖掘旱獭的70倍以上,吃鼠兔就更不划算了。熊获得食物的利益代价比为:人类房屋食物>旱獭>鼠兔。为啥吃人类的食物,懂了吧! 对于挖掘旱獭鼠兔来说,吃人类的是 "干的少拿的多"。

(*此部分是基于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的调研结果)

第二关:人兽冲突如何破?

三江源的熊在内的全球的大型食肉动物普遍面临危机。与此同时,与猛兽共存的当地居民正遭受惊人的损失,家畜被捕食、设施遭到破坏、人身受到伤害。如果直接成本(简易猎套、廉价毒饵、少量劳力)和机会成本(违法风险低)低,猎杀无可避免。怎么办?

△图:哎呀,人兽冲突好激烈哟~

“上电网,不让熊进~ 不杀旱獭~ 给村民钱~让村民搬家~把熊关起来...... ” 这不是唾沫星子,而是白花花的雪花银啊!

现在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外部经济干预手段被引入,调动大量金钱帮助当地居民加强防范措施,或补贴经济损失。外部经济干预的逻辑是:将猛兽的生态和社会价值转化为有形的收益,支付给当地居民,帮助后者摆脱贫穷、并鼓励其参与保护。

外部经济干预大致有三类:补偿或保险(Compensation and insurance schemes)、收益分享(Revenue-sharinginitiatives)和保护支付(Conservation payments

理论上讲,只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足以弥补损失、甚至提高收入的经济来源,就克服了猛兽保护的障碍。

啊哈!不就是给钱吗?你以为这就够了么!

自2006年起,西藏自治区便已推行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办法。2006至2016年初,西藏自治区共兑付补偿金4.82亿元。然而,在珠峰保护区,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珠峰保护区绝非孤例......

这钱该怎么给,才有用呢?

第三关:外部经济干预哪家强?

1.补偿——少了没用,多了谎报损失

比如前面提到的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保险类方案机制类似,但当地居民需支付一定保险金,以减少对外来资金的需求,增强参与度。该类方案天然缺陷中的补偿额度问题最为醒目。比如,野兽吃了一头牛,牧户的损失不仅包括牛的市场价,还包括畜产品的可持续收益、以及获取补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若补偿过少,实现不了保护目的;补偿过多,容易形成负面效果,即“道德危害(Moral hazard)”。当地居民无法预估损失,有可能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甚至谎报损失。另外,直接补偿可能加剧“贫困陷阱(Poverty trap)”。补偿政策可能导致外来居民迁入,或者当地居民不注重控制或升级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导致资源竞争进一步恶化。

2.分享收益——为了钱可以杀掉动物

该类方案在当地引入活动(如生态旅游),令野生动物为当地居民创造经济效益。该类方案在弥补当地居民损失、主动提升收益方面的表现,正不断获得重视。在纳米比亚的一些区域,农场主获得全部旅游收益,这极大促进了狮群的增长。然而,收益分享很难做到公平。地处偏远、文化程度不高的居民往往遭受损失最严重,而收益分享最少。对于收益的人群,旅游“快钱”和住在哪里有关,和具体做了什么无关。比如,在尼泊尔的马卡鲁巴仑国家公园,当地居民分享旅游收益。他们强烈支持继续开展旅游,但并不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有多重要,甚至要求杀掉一些动物。因此,收益分享方案不一定能够减少针对猛兽的敌对情绪和行动。收益优势还可能吸引外人迁入,引发资源竞争,最终倒霉的还是野生动物。如果旅游活动要求当地居民控制土地使用方式以保护野生动物,有可能使得当地居民想象中的机会成本不断升高。旅游收入一旦不如预期,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和保护组织的敌对情绪不降反升。

3.保护支付——风险太大,极易崩溃

前两种方案,间接激励保护行为,逻辑链条较长。保护支付方案则直来直去,把经济收益直接和保护成效挂钩:“实现保护目标就领钱!”看起来保护支付方案能直接激励保护。它并不约束当地居民的具体做法,而是高度结果导向。这使得该方案容易受到欢迎:高度灵活,因地制宜。由于不需要补偿单个家畜的损失,该方案不会引起前文提到的“道德危害”。也不需要将某块地划定为“保护地”,该方案可以兼容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食肉动物保护的目标,避免“贫困陷阱”。然而,如果当地居民做了工作但效果很差时,该类方案的继续实施就存在巨大风险。这可能是当地居民采取的方式不恰当,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导致野兽数量减少。当地居民付出巨大努力却一无所获,此时该类方案极易崩溃。

在青藏高原牧区,牧业生产日渐发达,猛兽逐渐减少。然而转变畜牧业的经济机制,对于任何一个保护组织都极其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引入外部经济干预十分重要:至少,可以为猛兽们赢得更多时间。一个“理想”的外部经济干预方案应具备以下特征:

1.能使遭受猛兽伤害的人群直接受益;

2.降低这些人群与兽共存的直接成本;

3.当地猛兽应能为当地居民直接带来额外收益;

4.不会引发“道德危害”或“负向激励”效应;

5.不过度依赖外部资金;

6.将当地居民的收益同猛兽保护具体目标直接挂钩;

7.有助于消除当地贫困现象。

无疑,任何单一的方案都不完美,但组合起来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组织可以关注并实践多种经济干预措施叠加融合的方案。在青藏高原牧区,融合方案仍然罕见。

最后S君问:还觉得保护简单吗?

本文改编自:

吴岚,《青海三江源地区棕熊(Ursus arctos)生态学研究与人熊冲突缓解对策》(D),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2014.

《猛兽的价格》,本文转自微信公号:PlateauWild,作者:燕山亭(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生物学硕士,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工作人员,2012年起在西藏羌塘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及保护工作)刘大牛(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2004年起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

搜索更多有关“或许你该被保护 你以为保护很简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