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驱蚊虫的小技巧 夏日防蚊虫指南守护美好夏日小贴士
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蚊虫肆虐的季节。小朋友们的肌肤格外娇嫩,更容易被蚊虫盯上变成“包大人”,让人超级心疼。
今天我们把应对止痒消肿攻略都帮大家备好了,夏季防蚊防虫看这篇就足够!
1、蚊子
研究发现,蚊子在一天中有两个攻击高峰:清晨至上午9时、傍晚18时左右,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避开蚊虫活跃的时间段。
应对措施
①蚊子多在阴暗、潮湿、积水处产卵,因此要及时清理洗手池、浴室等室内容易积水的地方。
②安装蚊帐、纱窗,将蚊子阳挡在外。
③尽量穿着长袖衣服、长裤、袜子。很多人喜欢夏季光脚穿鞋,其实穿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④蚊子喜欢停留在深色物体上,外出尽量给宝宝选择浅色衣物。
⑤在山区、森林游玩时,要注意绑好袖口、裤脚,防止虫子爬入。
2、隐翅虫
5-9月是隐翅虫的活跃期,隐翅虫皮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雨后闷热天气。隐翅虫并不会蜇人,隐翅虫皮炎的发生是因为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接触10-15秒就有反应,会感到剧烈灼痛,造成皮肤出现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的红肿。
应对措施
①隐翅虫多发季节,睡前要关好门窗并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
②发现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时,不要拍打,应轻轻将其扫落。毒液不宜擦掉,应用卫生纸或棉球吸收,并用肥皂水清洗。
③若不慎拍打到隐翅虫,应尽早用肥皂水冲洗皮肤。疼痛瘙痒感明显时,可适量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直至皮损消退。若红斑起泡严重或范围大,应及时求医,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3、蜱虫
宝宝外出游玩时要格外注意蜱虫,因为它常常出现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地方,婢虫靠刺吸式的口器从宿主身上吸取大量血液,直到把自身撑成一个球状,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应对措施
①避免在草地等地方长时间坐卧,去户外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穿浅色长袖衣服,衣物表面尽量光滑。
②发现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强行拔出,以免它们的口器断在皮肤下造成感染。要用尖镊子贴近皮肤夹住牌的头部,缓缓垂直往外拔出或者直接请医生处理。
③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虫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自己身上和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4、跳蚤
跳蚤在多数时候很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它们也的确可能出没于城市绿地中,尤其流浪猫狗较多的地方。宝宝被跳蚤叮咬,会感觉到疼痛瘙痒,并有红斑及丘疹,宝宝会忍不住抓挠,抓破后可引发感染。
应对措施
①如果家长怀疑宝宝被跳蚤咬了,要第一时间换掉宝宝刚刚穿的衣服,并且在此后一周里每天清洗宝宝的被褥、衣服,给宝宝洗澡(因为跳蚤比较小,有可能隐藏在宝宝头发和衣服里);
②经常清理地板、地毯、家具,特别是易被忽视的角落和缝隙;
③如果家里有宠物,要格外注意做好宠物的卫生工作;
④如果出现红肿、渗出、脓包等,说明继发了细茵感染,要尽快到医院处理。
5、恙虫
恙虫常寄生在地势比较低洼、潮湿杂草中,恙虫病在南方的高发期为5-8月,恙虫病患者以持续高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主要特征。发病初期被叮咬处会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后期形成黑褐色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会肿大。严重时会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
应对措施
宝宝被恙虫叮咬,初期不痛不痒,极难发现,但一过潜伏期,出现不明原因持续高烧,家长们就要认真检查宝宝身上是否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特别是在一些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腹股沟等,若出现以上症状爸妈们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