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的校园雕像 你知道多少,重庆大学博物馆被指存在赝品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艺术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铜器等400余件展品。
有网友参观后发布了一篇名为
“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
由此引起热议。
该网友在文章中描述:
“展厅内人迹寥寥。改装版铜车马体量硕大,通体错银。在马的造型和车的制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铜车马中的一件,尽管型制有些别扭,做工颇感粗糙,细节也不怎么讲究。”
“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宝石的乌龟,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三彩挂蓝,价值连连,展出的一件(唐三彩女俑)大到没朋友的三彩肥婆不仅挂蓝,挂的还是现代才有洋蓝,比圆珠笔涂的还蓝。那张柿饼脸,那双斗鸡眼,也大大突破了唐代审美的下限。
文章同时质疑馆内还有仿制后母戊鼎的“商代兽面纹牛鼎”;造型来自平朔秦汉墓或海昏侯墓、高达一米多的“汉代雁鱼铜灯”;仿制南京博物馆元青花梅瓶的罐子;仿制国家博物馆鲜于庭墓骆驼载乐俑的陶俑等藏品。
重大博物馆展出的乌龟,被指“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
重大博物馆展厅中的“迷你版轺车”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
另外,当天参加重大博物馆的开幕式一位重庆大学校友表示:
“我当时参加了重大博物馆的开幕式,从开幕式的各种细节,就觉得完了博物馆悬了。后来一进展馆,就知道重大博物馆会‘出名’了,因为我们普通人都发现了这些展品是‘哄鬼’的。作为重庆人,很是郁闷!”
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俑展品(局部),被指“这件较大的三彩女俑挂的是现代才有的洋蓝”
重大博物馆展出的铜车马,被指为“改装版铜车马,体量硕大,通体错银。”
“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中称,馆藏文物均由重庆大学教授、著名收藏家吴应骑捐赠。
此前,也有报道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应骑为博物馆捐献了数百件收藏的文物,“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魅力。”
在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官网中,该校艺术学院官网师资队伍一栏介绍,吴应骑为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要著述有《怎样鉴定当代中国画》、《怎样鉴定中国古代瓷器》、《怎样鉴定中国古画》、《在大师的巨构前--吴应骑美术论文集》等。“青年时就嗜收藏,精于鉴赏,喜爱书画和瓷器,并专攻中国美术史。”该文介绍。
重大艺术学院官网关于捐赠者吴应骑的介绍
10月15日,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位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表示,从这些公布的藏品看,“绝大多数已经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专家表示,大学成立博物对于文物收藏品的收藏应该还是把好鉴定关,大学是学术机构,收藏并展示大量赝品,就是对赝品背书。
上海文博界一位专家表示:
“民间收藏者将赝品文物捐赠给博物馆,有的是有意为之,为他的赝品收藏背书;而有的未必是有意,只是他自己眼光不好,而捐赠给大学或许也是出于一番好心,但由于是非常离谱的赝品,这样的捐赠其实既伤害了大学,也伤害了他本人,关键是,大学博物馆接受捐赠,首要还是必须要请真正的国家文博单位的文物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吴应骑之前所说的鉴定不知请的是什么样的专家进行鉴定?”
对此,15日上午,
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
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
未在该局报备审批。
(来源:澎湃新闻)
目前,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据公开资料显示,
2018年12月11日,
虎溪校区博物馆展厅经过10个月的建设,
于2018年10月19日通过验收,
交付博物馆进入布展工作阶段。
虎溪校区博物馆展厅总投资605万元,
建筑面积1494平方米,
位于虎溪校区艺术楼,
由连廊改造而成,
包含展厅、会议室、办公室、精品储藏间等。
对此,@重庆大学 今日中午回应:
“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
对该情况进行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最新
吴教授女儿回应:
展品经过鉴定,以学校调查为准
//
15日下午,据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重大博物馆展品捐赠者吴应骑教授的女儿吴晓妮女士,她对记者表示,父亲今年已经78岁了,自己不能上网,但已经获悉此事。如今父亲生病住院,全家一切以父亲的健康为重,所有的信息以重庆大学的调查结论为准。对于此事,吴女士表示,家里人都觉得很无辜,“父亲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收藏也是他的爱好。做了这样一件善事没想到遭遇了网络上舆论的批评。”吴女士还对记者表示,在展品移交给学校之前,吴教授主动要求校方对展品进行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