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周秉义的一生,周秉义这里边根本没有误会
这些天在看《人世间》,感动于它的人间真实和烟火气息,喜欢这样温暖而又日常的电视剧,能让人从中反思自己的小日子。
看到大哥周秉义的阶层差距论,感触良多,他的一些观点深感认同。
在经历了茶叶事件之后,周秉义终于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这根本不是什么误会,这就是差距。
误会可以解释清楚,差距却是无法消除的。
有些问题是从一开始就客观存在的,不分对错。
就像郝冬梅的父母确实戴着有色眼镜,而这错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客观事实造成的。
周家和郝家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永远不会去因为盖房子而被堵死的光字片,一个也永远进不了有着门卫护岗两层小楼的政府大院。
如果不是当年的特殊背景,郝家父母在动荡的社会浪潮中被打倒,而周秉义父母是光荣的工人阶级出身。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郝冬梅选择了周秉义作为自己的精神依靠和感情归宿。或许,这样两个世界的人,注定不会有交集。
就像郝母说的那样,如果郝冬梅嫁的是大领导的儿子,双方关系是平等的,那么对方就不用求自己,自己也不用麻烦对方。因为他们的人情利益往来会是另外一种方式。
所以,两家的阶层差距,会是周秉义和郝冬梅婚姻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好处理,但也必须处理。
周秉义是一个好人,他为了郝冬梅放弃了自己当首长秘书的大好机会,“这个时候和郝冬梅分手,相当于要了他的命”。
而从后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周秉义最后还是偏向了郝冬梅家。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上,他决定要回老家的高校工作,其实是出于自己前程的考虑。
一方面避开跟岳父同在一个官员系统的尴尬,郝父爱惜羽毛要讲原则,也是他作为郝家女婿所作出的牺牲;另一方面,在老家的高校任职也能得到岳父的荫泽,他知道岳父是不会亏待他的,就像郝父当年不会亏待自己的警卫员。
就像郝母说的心照不宣,有些事情彼此心底明白就好。
以前的周秉义是个徘徊在两家之间的纠结人,明白了差距后的他,把省长女婿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处处站在郝家的角度考虑,帮郝父迎来送往、接待宾客,凭着自己的好眼色和有分寸赢得了郝父的赏识和接纳,也算是一种得偿所愿。
其实,这也不是周秉义的错,这只是从一开始就客观存在的实际所造成的而已。
周秉义后面的路注定不会好走,就像我们普通的每一个人一样。人生路漫漫,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已然不易,在温暖艳阳的日子里,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