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稀有的林中精灵:林中古精灵,树蛙

人气:423 ℃/2025-02-14 13:46:50

■ 马拉爸树蛙(Rhacophorus pseudomalabaricus),原产于印度高止山脉。它们可用脚趾间的蹼滑行,主要捕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林中古精灵:树蛙

撰文/李洋

初夏夜晚,微风拂过,约上三五知己小酌,在不远处你不曾注意的灌木与树林丛中,有这么一群隐秘的精灵,它们或是悠然歌唱,或是跳跃于枝头,或是私语到天明。如此时节,正是本文主角树蛙登场的时候。

相由境生

树蛙有着矫健苗条的身躯,它们四肢细长,指(趾)节间生有一块特殊的“间介软骨”,这是鉴定树蛙类物种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多数树蛙最末指(趾)骨呈“T”字形,支持扩大成为指(趾)尖的“吸盘”,指(趾)间又生有发达的蹼。于是,它们特别善于攀爬高大的树干或低矮的灌木并与它们的树栖生活方式相适宜。最著名的要数分布于亚洲的黑蹼树蛙,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飞蛙(flying frog)”。它们在高处的枝头纵身一跃,张开指(趾)间的蹼滑翔,就从一棵树“飞”向了另一棵树。树蛙头部吻端大多略尖,头后两侧长有一对圆而大的鼓膜。其体色通常为绿色,当它们白天躲在树叶下休息时,你很难察觉到它的踪迹。然而,当它们到了泥土或深色的地面时,肤色又会发生变化,成为灰色或者褐色。大多数树蛙的腹面呈淡黄色,少数种类散有黑色的小斑,一些种类的树蛙腿部或背部生有条纹或斑点。不少树蛙都体色鲜艳,当它们攀上枝头,猛然回首,瞪着那双戴着“美瞳”的大眼睛打量你时,真可谓可爱至极。

■ 树蛙四肢细长,善于捕食飞经身边的小昆虫。

从动物分类学上来讲,树蛙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的树蛙科,全世界已知有12属约300余种。树蛙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少数物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目前,中国的树蛙已知有5属约40余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各省区,其中又以四川、云南、贵州、海南和台湾等地区物种居多。在野外,它们常见于潮湿的阔叶林区及其边缘地带。常见的树蛙种类有斑腿树蛙、红蹼树蛙和黑蹼树蛙。

■ 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地区为树蛙类物种生存提供了先决条件。

与大多数蛙类一样,树蛙类动物一般夜间出来活动。白天,它们通常平趴吸附在树叶背面闭目养神,选择的叶片往往位于高高的枝头,然而由于它们指(趾)间有发达的蹼,肛部及前后肢的外侧有宽厚的皮肤褶,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表面积,于是指(趾)间的蹼与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大大的吸盘牢牢吸附在枝叶上。这样,即使树枝晃动,它们也不会从自己做梦的摇篮坠落。如果它们休息时不巧被你发现,胆小的它们通常会很警觉地抬起头来,然而却不会像其他的蛙类那样被惊扰后就立刻跳走,而是慢慢地爬行,并且瞪着黑黑圆圆的眼睛打量你,如果你没有什么恶意,它就会停下来。到了傍晚时分,这群小精灵便会张开它们惺忪的双眼开始夜间大冒险了。它们一般都会趴在树干上鸣叫,很少下到地面上,这就避开了很多地面蛇类的攻击。与其他蛙类一样,它们也喜爱捕食那些爬经或飞经其身边的小昆虫。树蛙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更应该保护这群活跃于枝叶间的小精灵。

■ 斑腿树蛙:股部后方和泄殖孔周围有黄、紫、棕等色形成的网状斑纹。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各个省份,常栖息于海拔80~1600米的丘陵地带及山区灌丛、水塘杂草或稻田等环境中。

然而,尽管树蛙类动物都具有很好的攀爬能力,但是根据我们野外采集的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树蛙在任何时候都生活在树上,有的树蛙喜欢在石头下或者是水沟两侧的草皮下安家。如斑腿泛树蛙、宝兴树蛙、普洱树蛙等就常栖息在低矮的灌木上、稻田里或是大片的湿地中。胡氏树蛙则喜欢生活在水塘周围的沙地或者泥土里,它们甚至还会用吻端在潮湿的泥土或者沙地里耐心地拱出一个洞,给自己修造个家,然后在白天的时候悄悄地趴在里边休息。水栖的树蛙比较少,在中国台湾和海南有几种溪树蛙,它们和其他的蛙科动物类似,喜欢生活在小溪附近。

■ 入夜,婆罗洲岛上的飞蛙。

王子与公主的故事

树蛙类动物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谈情说爱,并繁殖产下后代。与一般蛙类不同,大多数树蛙往往不直接将卵产于水中孵化,而一般与它们树栖生活的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蛙卵于卵泡中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蛙。树蛙将卵产在水边的树叶上或者是在湿地里形成白色泡沫状的卵泡,卵泡呈白色或淡黄色泡沫状,并由单片或多片树叶包裹或有少量泥土、草覆盖,蛙卵于卵泡中发育成蝌蚪,经雨水冲刷便会坠入池塘,或湿地涨水后因浸泡进入水塘,继续发育,经过变态发育为成蛙。川西山区常见的峨眉树蛙与宝兴树蛙均采取这种产卵方式。

■ 峨眉树蛙:体色变异大,背面多为草绿色,与棕色斑纹交织成网状斑,有的呈棕色而斑纹为绿色,腹面有大小黑斑。

五月的峨眉山细雨绵绵,每到黄昏时分,池塘边的高树上定会有峨眉树蛙高亢的歌声,我想我不说你也一定猜到了,它们正是在为争夺意中人而卖力地演唱。果不其然,姗姗来迟的雌蛙循着最悦耳的鸣声来到了雄蛙的身旁,于是这只最幸运的王子立即跳上公主的背,用前肢紧紧抱住雌蛙的腋部,任由她驮到僻静的地方去“谈情说爱”。雌蛙会背着雄蛙来到正好悬于水面之上的树枝,为了确保蛙卵最后能够顺利进入水中,她甚至会尝试从选定的枝头垂直落下,以作检验。雌蛙会找一处叶茂的枝梢,用前臂紧紧抱住叶片的基部,先分泌一些黏液用后肢搅拌成少量泡沫附着于叶片上,随后开始产卵,与此同时,雄蛙也会排出精液。在整个产卵的过程中,雌蛙边产卵,边用后肢时停时续地左右搓动,将精卵充分搅拌的同时,也使分泌的液体形成大量的泡沫包裹卵粒。产卵过程大约要持续一两个小时,雄蛙跳开后,雌蛙却仍旧留在卵群上,完成“摇篮”的编织工作。雌蛙会尽量伸长后肢把周边的叶片抓拢,用自己腹面紧压在卵群表面。如此,依次变换方位,直到卵群周围都被叶片裹住,形成一个漂亮精致的“育儿摇篮”。次日的凌晨时分,雌蛙便带着她最美好的祝福离开了,有了“摇篮”的保护,她的宝宝们将在此安然发育,不怕风吹雨打,也不怕日晒雨淋,更不易被贪婪的小鸟发现啄食。四、五天后,它们就会发育成小蝌蚪,然而虽能孵出卵膜,却仍被禁锢在已蒸发变干的“摇篮”外壳内。直到雨水的不断冲刷与“摇篮”内众多小宝宝孵出卵膜时稀释液体的重力作用使得“摇篮”的底部洞穿,小蝌蚪们得此机会便连跳带冲,恰好落到下面的水池中,开始它们童年时代的生活。

■ 丑角树蛙,马来西亚 沙巴丹浓谷保护区。

3月底到6月初雨后的傍晚,在川西高原(海拔3000米左右)湿地旁的草丛中,你将听到宝兴树蛙的集体大合唱。它们倾心地“噔儿,噔儿,噔儿”呼唤,只为那意中人的到来。雌蛙的出现一般会吸引来3~5只雄蛙,它们相互鸣叫打斗,直到雌蛙选中她的白马王子。这对恩爱的伴侣会躲在湿地草甸下或者石块下谈情说爱并生下它们的宝宝。

雌蛙会用吻端在草甸的泥土下拱出一个大小适中的洞,它们在洞中调转方向,头部面向洞口开始产卵。雌蛙会先排出黏液借自己后肢的左右胫跗关节相互搓动并搅拌形成泡沫。雌蛙产出卵粒的同时,雄蛙也会迅速排出精液,200~400粒受精卵就被产在泡沫的中央。整个产卵行为大概持续两三个小时,雄蛙离开后,雌蛙还会用周边的草、落叶或少量泥土将卵泡遮掩起来,一来避免高原烈日的烤晒,二来避免被其他捕食动物发现。当卵粒发育为蝌蚪宝宝的时候,白色的“卵泡”会逐渐变黄,从内到外逐渐液化,直到雨水的冲刷或者涨水的浸泡,使得宝兴树蛙的蝌蚪宝宝们离开孕育的摇篮,进入开阔的池塘,从此踏上探索世界奥秘的旅程。来年的它们,也会像它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在此繁育后代。

■ 卖力演唱的雄性树蛙。

树蛙的另一种繁殖方式是不经历水中的蝌蚪阶段,也就是说从受精卵里出来的已经是发育完好的小蛙了。常见的小树蛙属的物种都采取这样的繁殖方式。

在广西大瑶山雨后的一个夜晚,一对恩爱的红吸盘小树蛙拥抱着在一堆小灌木叶上悠然踱步,它们远离那单身派对的嬉闹,只为找到一个僻静又舒适的幽会场所并产下它们的后代。

临近午夜时分,它们终于选定了幽会的场所,雌蛙背着雄蛙在叶片上不停地移动着并产下一颗颗卵粒。与此同时,雄蛙就乖乖地贴在雌蛙的背上,雌蛙每产下一粒卵,雄蛙便会射出精液为它们受精。它们每次会产下大约20~50颗卵粒,由于雌蛙产卵过程是不断移动的,因此它们的卵粒并不是成团的,而是以单粒的形式附着在树枝或水池旁的石块或瓦砾下面。与峨眉树蛙、宝兴树蛙不同的是,在产卵结束后,这对夫妇会双双远走高飞,并没有护卵行为。初产出的蛙卵是白色的,而随着发育的进行,卵粒的一端会呈现出黑色(动物极),而另一端则呈现白色(植物极)。更奇妙的是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从卵粒中跳出来的不是蝌蚪而是一只只发育完全的小蛙,它们迫不及待地舒展开身躯,踏上了生命的旅程。虽然孵出来的是小蛙,但实际上在发育的过程中是有蝌蚪这一阶段的,这又被称作胚胎发育的“重演”。

■ 白色卵泡的形态在野外环境中能够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可以保温保湿,并且不受细菌、真菌滋长的影响。

树蛙与地质巨变

树蛙科与其姊妹群非洲树蛙科的共同祖先在远古时期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这就是著名的冈瓦纳大陆,此后冈瓦纳大陆断裂形成了如今的非洲、澳洲、南极洲以及印度等板块。大约在8千万年前印度板块最终与马达加斯加分开之后,大概以每年20厘米这一惊人的速度开始远渡重洋,最终给了古欧亚大陆一个深情的拥抱,从而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通过我们的实验分析表明,树蛙科物种的祖先最早于第三纪早期出现在欧亚板块的东南亚地区,也就是距今大约5650万至4600万年前。这刚好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速度减缓,被认为与欧亚板块首次接近碰撞的时间相符。此时,东南亚岛屿地区广泛覆盖着热带雨林,这为树蛙类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先决条件。由此可见,树蛙科物种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由印度板块扩散至欧亚大陆的。

■ 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为树蛙科泛树蛙属的两栖动物,常栖息于稻田、田坎边以及水塘杂草间。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40至1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北部。

此后,树蛙类物种在东南亚及东亚大陆和岛屿之间扩散并广泛分布,分化出了现生树蛙科里面的主要属群。到了渐新世早期(大约距今3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存在了陆地连接,于是又一次物种的交流开始了。在这个阶段,树蛙科各个属的物种得到进一步的分化,一些物种进一步扩大分布范围。大约在距今1200万年前,中新世中、晚期的过渡时期,喜马拉雅山脉与青藏高原快速隆起,造成了印度次大陆和亚洲之间树蛙物种交流的障碍,于是两块大陆之间物种的交流再次停止了。地球历史上这次最伟大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成青藏高原隆起,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极大地改变了地球历史的面貌,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小生境地貌。与此同时,也强烈地影响并决定了亚洲的气候格局,直接导致了印度和东亚地区季风的出现,因此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季节性气候格局。从中新世开始,东亚和东南亚潮湿和温暖气候条件加上高山沟谷的地貌形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生境,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了树蛙的快速多样性分化,于是分化造就了这群活跃于山林间的小精灵——树蛙。

■ 小丑角树蛙。

卵泡的科学研究

除了对树蛙本身的研究,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迈珂姆(Malcolm)教授还对蛙分泌的卵泡产生了兴趣。这种白色的卵泡的形态在野外环境中能够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不仅可以保温保湿,并且不受细菌、真菌滋长的影响。科学家们经过对蛙卵泡沫的分析发现,其中主要蛋白成分是凝集素,它们是能够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这或许是能够有效避免细菌、真菌滋长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一类蛋白能够插在水相与气相界面之间,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涤灵同一个原理,大大减小了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得泡沫的形态更容易维持。于是泡沫就像一个保温盒,阻断了外界环境对蛙卵的相对干扰,成为了树蛙宝宝们温暖舒适的家。

■ 产卵四、五天后,卵粒发育成小蝌蚪,却被禁锢在已蒸发变干的卵泡内,直到雨水冲刷,小蝌蚪们得此机会连跳带冲,落到下面的水池中,开始它们的水中生活。

超强攀附能力的启示

人们一直认为,树蛙能够依靠脚趾将身体粘紧并倒挂在树枝上是一个自然奇迹。如今,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院的科研小组受树蛙脚趾特殊结构的启发,突破性地研制出一种粘性超强的粘合剂。科学家们发现,树蛙脚趾下有血管和分泌粘液的腺组织,他们设计的这种新型粘合剂也拥有类似结构,一旦出现裂缝可生发出黏液,于是就像吸饱了水的海绵一样,强大的表面粘力便将胶带与被粘物体牢牢地贴在了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增加的黏液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所以胶带使用之后可以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因而可重复使用,并且强度是普通粘剂的30倍,而且每次从物体上撕落时都非常干净,不留任何痕迹。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新型粘合剂的用途将非常广泛。

科学家们表示,向自然界的仿生学习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研究将从自然界中找到更多类似的模型,用以改进这项粘合技术。

■ 树蛙脚趾下有血管和分泌粘液的腺组织,使之能够依靠脚趾将身体粘紧并倒挂在树枝上。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3年06期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搜索更多有关“稀有的林中精灵:林中古精灵,树蛙”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