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长寿的熊猫叫什么名字?90岁博物馆研究员揭秘熊猫是什么时候开始
远古发现丨90岁博物馆研究员揭秘:熊猫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的?
新华社重庆5月18日电 题:90岁博物馆研究员揭秘:熊猫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的?
新华社记者张桂林、刘恩黎、朱高祥
“我们从这块熊猫牙齿化石来看,小种大熊猫的牙齿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证明这一时期的大熊猫已经开始吃竹子了。”黄万波说。
黄万波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如今90岁的他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担任特约研究员。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黄万波给记者讲述了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小种大熊猫的发展历史,以及大熊猫饮食习惯的演变。
“小种大熊猫化石最早发现于广西柳城巨猿洞,1984年,我在重庆巫山龙骨坡首次发现了小种大熊猫的颅骨,这个颅骨比现生大熊猫的颅骨小得多,牙齿结构与更早期的熊猫相比,变化非常明显。其上第四前臼齿的主尖内面没有副尖,牙冠与齿根接合处也没有釉质凸起,俗称齿带,下臼齿也明显和现生大熊猫更像,便于磨碎、压断竹子。”黄万波说,这证明了这一时期的大熊猫由于生存条件变化,已经从肉食和杂食食性的始熊猫,进化到了以吃竹子为主的阶段。
他介绍,小种大熊猫是一种世界上已灭绝的古生物,体长约1米左右,为现今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它们活跃在约200万年前。
“我们可以推理这样的场景:在某一个时期,小种大熊猫可能为了躲避剑齿虎等猛兽,钻进竹林不敢出来,在此期间只能以竹子充饥。这更加锻炼了它们牙齿适应竹子的功能,为其后代以竹为生的习性打下了基础。”黄万波说。
黄万波表示,小种大熊猫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现在的大熊猫一脉相承,其骨骼化石为研究大熊猫不同时期饮食习惯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佐证,也对研究大熊猫与人类历史发展、生态演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濒危物种保护的旗舰种和伞护种。多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等6大山系,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864只。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食物、温度、湿度、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影响,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黄万波说,大熊猫化石研究的教育意义在于,要想让大熊猫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同行,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好。
(新华网)
推荐
宠物
- 1比熊有这种行为说明在向你求救:被惯坏的比熊会有这些表现115
- 2家里怎么养龙鱼最好呢?养鱼指南,家里养龙鱼有什么讲究吗126
- 3怎样养石金钱龟简单又好养:新手饲养不同规格的石金钱龟时374
- 4商场免费领养猫有什么骗局吗?奇怪,免费领养宠物猴付了1600元运费263
- 5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这些外来物种已全面入侵温哥华216
- 6西湾红树林公园有哪些特色景点?我进入了位于深圳与香港交界处168
- 7香奈儿芭蕾鞋搭配袜子,香奈儿猫跟鞋配罗纹袜回归柔美123
- 8防止二哈拆家的最好办法:回农村第一天二哈拆家拆了个洞401
- 9狗眼和人眼长得像吗?辟谣,狗眼真的看人低说到底还不是身高和鼻子惹的祸453
- 10路上捡到一只大猫该不该养:若出门,捡到这6种猫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