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爱爱的动物有哪些?推荐,可可爱爱
云南,是一方乐土。由北往南的候鸟,用看似脆弱的翅膀, 扑闪着飞越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只为达到这里,享受这方土地的恩泽及人鸟和谐相处的幸福。有人说,若将候鸟们的迁徙路线用画线的方式在地图上标记出来,恐怕云南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放射状线条层层包裹起来。
选择云南的候鸟们
在云贵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云南不仅有自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系统,从云南过境、到云南过冬、在云南栖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鸟类的共同选择。
海南虎斑鳽(yán)
地点:哀牢山
海南虎斑鳽背部长着褐灰色羽毛,胸脯和颈部有白色花点,长长的脚干,尖尖的嘴,眼睛特别大,看上去甚至有些滑稽。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
海南虎斑鳽是世界上公认的鸟类濒危物种,因第一个模式标本于1899 年采自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这种鸟的踪迹,因此有“海南虎斑鳽已灭绝”之说。2006年在云南南涧县首次发现其身影;2007年在云南新平县又发现其倩影并上了环志;2008年10月份,在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 2300—2400米的山坡上,工作人员也为海南虎斑鳽上了环志。
彩鹮鸟
地点:东川
彩鹮体长约60厘米,体色艳丽。全身羽毛以栗紫色为主,略带有绿色的金属闪光。身体大,腿长,体形类似于朱鹮,又比朱鹮要小些。彩鹮多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主要在地中海周围和非洲越冬。彩鹮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历史上所记录的共有4种鹮类型,包括朱鹮、彩鹮、白鹮和黑鹮。
在我国,有关彩鹮的 记录很少,资料非常欠缺,仅偶见于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市、 福建福州市、河南庞寨、海南和广东沿海岛屿等地。
白尾梢虹雉
地点:高黎贡山
白尾梢虹雉又被称作“雪鹅”,体长达58—67厘米,雄性色彩绚丽,上体大都呈金属蓝绿色,下背依次纯白,尾棕色而端部白色,下体纯黑。嘴长而稍弯,上嘴较下嘴稍大而覆盖下嘴。白尾梢虹雉多栖息在海拔2500—3400米的箭竹林、针叶林和草甸等生物环境中,完全适应温度低、湿度大、云雾多的高山环境。在中国,白尾梢虹雉仅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腾冲、泸水、西藏东南部丹巴江上游山脉、福贡和贡山一带,是典型的留鸟。该物种是滇西北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丝光椋鸟
地点:西双版纳、个旧、建水等
雄鸟头顶呈白色,上体深灰色,翅膀和尾部黑色,翅膀上有白斑。雌鸟头顶呈灰色,下体浅褐色,翅膀上白斑点较少。这种鸟的体型大小与八哥差不多,嘴红色,脚桔黄色。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个旧、建水等海拔1000米上的丛林带,以昆虫、 种子、果实为食。2009年9月首次在昆明滇池福保渔港被发现, 只停留了五六天,属于过境鸟。
据了解,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在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上, 都呈现减少趋势。目前,丝光椋鸟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
白头鹎
地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白头公。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比较丰富,是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2009年8月首次在滇池福保湿地发现它的身影,之前这种鸟在云南少有记录。
三趾鸥
地点:哀牢山
2009年2月,昆明鸟类协会在草海大堤捕鸟做环志时发现了三趾鸥,它的毛色与红嘴鸥非常相似,但它的体型比红嘴鸥略大,不仔细对照难以辨认。三趾鸥以鱼、软体动物、浮游生物和船上的垃圾为主要食物。三趾鸥属于在云南从来没有记录过的候鸟。它的嘴是黄色,腿是黑色,翅尖全是黑色。这种鸟在北冰洋的亚洲沿海繁殖,南迁越冬至地中海、西非及北太平洋,在我国是一种罕见的冬候鸟。曾经在辽宁、江苏、香港等地有过记录。
最爱云南伊甸园
宁静的海埂大坝,已经抵昆的红嘴鸥扑腾着翅膀,昆明市民把手中的面包、 粮食抛向这些精灵。
“瞧,每年冬天,它们都来这儿过冬,这里就是它们的伊甸园。”
候鸟为什么选择云南
云南鸟类资源丰富,目前有记录的大概有900多种,由于环境改善和调查扩展,记录的物种数还在不断增加。全球候鸟迁徙路线有三条经过我国, 其中中亚和西亚迁徙线路经过云南。“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我国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和澳大利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个头较大的候鸟通常在白天迁徙, 而个头较小的鸟类一般选择在夜间迁徙。
根据昆明市鸟类协会有关专家介绍,就夜间迁徙而言,云南省境内主要分为东西两条迁徙线路。东线从昭通到滇东南文山一带,西线则是经大理、苍山、哀牢山再到东南亚半岛。通常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
为什么有众多候鸟选择云南?一则云南处于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另外,云南有适宜的温度。温度不仅仅影响了鸟类本身的感受,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当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时,鸟类便会随之迁徙。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 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通过食物来实现。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云南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份,但从滇中沿东南方向到太平洋的最近距离只有八百公里,从滇西沿西南方向到印度洋也只有八九百公里的距离。对迁移性鸟类而言,迁移时间越短, 迁移过程的代价就可能越低。
云南鸟类分布
候鸟在云南的栖息地大致可分为七个区域:滇东北、滇中、滇西、滇西北、滇西南、滇南、滇东。滇东北线除了常见的珠颈斑鸠、火斑鸠等,还有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棕胸竹鸡等,这里有著名的昭通大山包的黑颈鹤。滇中一带常见的鸟类有棕胸竹鸡、家燕、普通八哥、红嘴蓝鹊等。滇西北线南自大理州的苍山,北过川藏边界,东西为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这里有北方的岩鹨、旋木雀和朱雀等。滇西及滇西南线南自大理州的巍山、 南涧,西至保山地区的腾冲等地,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银耳相思鸟、蓝喉太阳鸟等。包括普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内的滇南一带有如绿孔雀、白腹锦鸡、原鸡等。而在红河州和文山州,代表物种有棕三趾鹑、原鸡、红头咬鹃、白胸翡翠等。
红嘴鸥:一座城 一群鸟
一座城市,一群水鸟。一半风和日丽,一半灵动可爱。这就是昆明与红嘴鸥的缘分。
我们所不知道的红嘴鸥
上世纪80年代,昆明先后收集到3只戴有“莫斯科”字样脚环的红嘴鸥。经过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与莫斯科环志中心交流后得知,在昆明捕到的这3只红嘴鸥是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飞来的。如今,我们和红嘴鸥之间有近30年的交情了。但是,关于它们的一切,我们还是知之甚少。怎样区分它们的性别,它们晚上在哪里安睡,它们的存活时间?它们有没有领袖?是不是只有一个“妻子”?
先头部队
其实,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红嘴鸥之间也是有小团体存在的。红嘴鸥飞翔,总是一拨一拨的,像有领队或者哨兵带队似的。赵雪冰说, 在红嘴鸥群体中,一般是雄壮且体格健壮的鸟在群体中起“领袖”的作用。“它们主要负责引领和警戒。”
当队伍中的“领袖”发现新的越冬地或者觅食点时,会互相传递信息通知其他鸟。而每年南迁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一般会分成几批部队前后来到昆明。“红嘴鸥的先头部队仅数十只,主要负责观察生活环境。第二拨的数量就会到数百只,而迁徙的大部队数量则达到上千只,基本11月中下旬就会全部到达昆明城区。”
方向识别
冬天来、春天走,从1985年开始, 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到彩云之南从不间断。其中的困难险阻对这些体重只有一百多克的小精灵来说,可能会是致命的打击。在迁徙过程中,红嘴鸥利用什么来辨识迁徙路线?赵雪冰说:“红嘴鸥在迁徙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标志性参照物,比如日月星辰等发光体、高山、海岸线,甚至是城市地面建筑的高低、外形。”
他认为鸟类到底靠什么方式辨识方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外国学者研究认为,迁徙的鸟类能‘看见’地球的磁场,从而指引它们的飞翔航向。但最终缘由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
性别和爱情
从外形上,我们不能用肉眼来分辨红嘴鸥的性别,但是“可以采用微观的实验手段对红嘴鸥进行性别鉴定。”赵雪冰向我们解释,取红嘴鸥的羽毛、肌肉等少量组织的样本,通过进行 DNA 检测等相关试验手段能鉴定红嘴鸥的性别。
对于红嘴鸥来说,人类爱情里的“至死不渝”好像不太管用。红嘴鸥不像爱情鸟——相思鸟,雌雄鸟之间形影不离,终身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情况下,红嘴鸥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但也会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改变。“若中途有一方丢失或死亡,另外一方会重新寻觅一个伴侣。”
适应性强
“整个鸟类的适应性都很强。”赵雪冰在几十年的鸟类观察和研究中发现了有关红嘴鸥的一些有意思的小细节。“大多数在屋顶上休息的红嘴鸥,常常会面向食物聚集的方向,但彼此之间又会保持30—50厘米的距离。”赵雪冰说:“这是动物的本能,是红嘴鸥对领地的一种保护意识的表现。”环西桥“大观渔火”靠近四十三医院,120急救车鸣笛经过的时候, 海鸥受到惊吓,会飞到空中来回盘旋。在附近卖鸥粮的刘学林说:“只能用叫唤声让它们平静。”
“嗷呜,嗷呜”的叫声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红嘴鸥与大多数鸟类一样,对陌生声音很敏感。只要它感觉不安全,就会立即飞走。赵雪冰说:“鸥群如果受到巨大的惊吓,如大声吼叫、哄赶、燃放炮竹,就会纷纷起飞逃离,在水面上空或屋顶周围飞舞。但昆明的红嘴鸥已经习惯了城区的噪音、来来往往的车流、人声鼎沸的人群。” 这样看来,红嘴鸥是通人性的,确切地说, 它们知道这里的人们对它是友好的。
红嘴鸥的成长轨迹
很多市民好奇,为什么一些红嘴鸥的头部羽毛颜色有深浅之分?为什么有一部分红嘴鸥的嘴和脚呈黄色?
赵雪冰说:“这是红嘴鸥生长期间必要的生理变化。”年幼时,红嘴鸥的羽毛是白灰色的、嘴和脚呈黄色,尾部有一道黑边;成年后,红嘴鸥的羽毛变成纯白,头部变成了黑色,嘴和脚也成了鲜艳的红色。
他强调,这些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不是生病。“红嘴鸥头部呈黑色、嘴和脚呈红色, 表明它们已经发育成熟。”
◆ 幼年时期
1月底到5月初,幼年红嘴鸥的初级、 次级飞羽上的褐色覆羽依次增多。这时, 鸥群一般喜欢停留在岸边梳理羽毛,鸥群集中的地方常常有随风飞舞的羽毛。
◆ 少年时期
红嘴鸥羽毛颜色变化最明显的是头部。“未成年”的红嘴鸥在双耳和双眼之间各有一道褐斑经过头顶;换羽毛时, 先在头顶两褐斑之间及眼光部出现分散的黑色羽毛,以后黑羽逐渐增多;最终,头部羽毛全为深黑色。
◆ 成年时期
3月,几乎所有“成年”红嘴鸥的头部都变成黑褐色,嘴和脚也变成紫黑色, 这就是它们的“夏羽”,是繁殖期到来的标志。此时,无论雌雄红嘴鸥都在换羽,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头部换上黑色的羽毛。有人把红嘴鸥的换羽比喻为“它们披上了黑色的婚纱。”
◆ 繁衍后代
披上婚纱的红嘴鸥,会在3月中旬至4月之间集中飞回西伯利亚繁衍后代,9月—10月为繁殖期。此后,它们会重新披上白色的羽毛——“冬羽”,飞回昆明过冬。
◆ 选址筑巢
红嘴鸥进入繁殖期时,鸥群会在一片 草地或湿地里筑巢。红嘴鸥用嘴、脚将草地扒平,即成窝。
◆ 繁殖孵化
红嘴鸥的繁殖高峰是每年5月份至7月份,也有4月份就开始繁殖的情况。一般每窝产卵 2—6 枚,孵化期为23—24 天,雌雄轮流孵卵。9月份左右,幼鸟可以独立生活后,它们就开始迁徙。
赵雪冰说:“近年来,赴昆明的红嘴鸥增多,这与政府重视、昆明滇池流域水环境改善以及人们保护红嘴鸥意识的增强有关,也与全球气温变暖、全球红嘴鸥数量增多等有一定的关系。”
刘珈彤 张琳 杨秀杰 李熙临 文
孟志刚 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 提供
编辑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