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辣椒开花后怎么管理才会结得更多?辣椒开花以后中后期如何管理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人气:295 ℃/2023-09-09 08:28:09

一、 防止高温对辣椒的危害。 辣椒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5℃不利于辣椒的生长发育,影响辣椒开花结果。当前金乡区域已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高温不可避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温对辣椒的危害。

1、喷施叶面肥。通过喷施叶面肥,增强营养,提高植株抗性,提高辣椒耐高温的能力,可叶面喷施安全高效的生物氨基酸肥料叶丽康,及调钙补钙的痘丽净叶面钙肥,建议7-10天喷一次。可提高单果重,使色泽靓丽,减轻辣椒中后期日灼病的发生,提高辣椒等级和收益。

2、补充肥量元素。叶面喷施硫酸锌1500倍,高钾和其它含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辣椒的耐热性,并且防止辣椒小叶病的出现。

3、后期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

二、巧施追肥、适时浇水

1、适时追肥 多次采摘的鲜椒,由于辣椒挂果多,中后期需肥量较大,要及时进行追肥。辣椒追肥的基本原则是“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地力好,底肥充足的地块,可结合浇水,亩冲施纳米钾等含黄腐酸钾水溶肥25公斤---40公斤。底肥未施有机肥,追肥不足,有早衰表现的地块、每次采摘后,结合浇水冲施补充水溶肥料与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

2、适时浇水 辣椒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盛果期需水量更大。如果辣椒缺水,产量会受很大影响。针对辣椒喜水又怕淹的特点,浇水时应小量多餐。切忌晴天中午大水漫灌,更不能浇后田间积水,以免造成辣椒死苗。浇水后或者大雨后,低洼易涝地块要特别注意排水。

以收获鲜辣椒为目标产量的,建议每次采摘后,根据土壤情况适当浇水,一般7-10天浇1次水;以采摘红辣椒为主的地块后期适当控水,收获前15~20天停止浇水;朝天椒不耐旱,更怕涝,如雨水较少浇水更应少量多次,如有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否则会引起成片落叶死亡。浇水以“见湿见干”为好,辣椒根系浅,既怕涝,又怕旱,雨水不充足时也应及时浇水。

果实开始采摘后,更要求土壤有充足肥水,辣椒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如果在浇水后土壤未干以前就碰着下大雨,落叶和死株就会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本月17号入伏至8月7号立秋这段时间最为突出。因此,在浇水时,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灌溉时间。灌水尽量在晚上或清晨进行。

三、整枝和立支架 及时去除分杈以下的徒长枝、受伤枝和病枝。弱株的门椒、对椒要及时摘除,以防坠秧。双株栽培的情况下,要清除内膛弱枝,以利于形成大果。摘除嫩梢,促进营养向果实集中,可有效提高单果重量。及时摘掉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及病叶,以利于通风透气透光和降温,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和传播,促进植株茁壮成长。

1、整枝:首花节位下主茎上萌发的侧枝俗称脚芽,要及时打除。植株封行后辣椒下部的老黄叶、病虫叶应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滋生蔓延。

如果要留秋辣椒,应在高温季节出现停花歇果时,剪去辣椒顶部枝条,控制植株继续生长,加速果实成熟,促发新枝,更新株型。

2、立支架:辣椒地膜覆盖栽培后如不采取培土措施,容易被风吹倒,通风透光不良,影响辣椒的生长发育。故需立支架支撑辣椒植株。

四、防“三落” 辣椒在结果期出现落花、落果、落叶的现象称为“三落”,“三落”对辣椒产量影响很大。产生“三落”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中后期出现“三落”,主要原因是氮肥过多或过少引起辣椒徒长或生长不良,还有就是密度过大,光照不足,高温雨涝,病虫危害等造成的。防治“三落”,必须全面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不能单一抓某项措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培育壮苗;选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切忌连作,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发育适中;根据气温的高低采用不同浓度的防落素或一定量的硼肥喷花,原则上温度高浓度低些,温度低浓度高些,一般浓度为30-50毫克/公斤,细雾飘过一次成功,不宜重喷,并要掌握在阴天或傍晚喷施;注意防治病虫害。

五、 中耕除草 在辣椒生长的中后期,由于浇水、施肥、降雨及农事踩踏操作,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墒情破坏,在封垄前应及时破膜中耕,以促进根系深层的生长、防止早衰;中耕深度和范围以不损伤根系为准;一般中耕培土后应及时浇水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弃除杂草有利于辣椒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辣椒整个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得好,植株生长健壮,抗逆性相对增强,病虫危害较轻,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产量增加,辣椒的收益也可提高。

六、防治病害 辣椒生长生育期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青枯病和日灼病等,虫害有青虫,棉铃虫,钻心虫、红蜘蛛、茶黄螨,及传播病毒的蚜虫飞虱等。

(一)辣椒病害的防治

1、病毒病:应搞好蚜虫飞虱,茶黄螨防治,减轻病毒传播。辣椒感病后、造成落花、落果、落叶。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60%-70%,早期浸染的植株,可造成绝收,直接影响农民种辣椒的积极性。防治方法:播前种子处理;再催芽;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苗,增施充分熟腐的有机肥,促进早发,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化学防治:及时防治蚜虫切断毒源。当田间发现有蚜虫时,立即进行喷药防治,用杀蚜虱药剂混合防病******剂均匀喷施。若天气干旱,蚜虫量大时,要连续喷药防治。在发病初期,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可收到较好效果,如果发病严重,叶片皱缩,节间缩短,可加入复酸芬钠或芸苔素等,促进细胞分裂加快,减轻危害。

2、青枯病:预防辣椒青枯病可与瓜类、豆类及绿叶菜、水生菜等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随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撒施石灰,防止病菌扩散;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喷淋,7-10天一次,共2-3次。

3、炭疽病 :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田间排水不良,果实发生日灼时,均易诱发炭疽病。高温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增施磷钾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减少日灼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锰锌50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共喷2-3次。大果初成时及时喷撒星搭档 品秀 多抗霉素,星搭档 氟硅唑 咪鲜胺连防加治疗

4、疫病:预防疫病建议实行2~3年轮作,最好与十字花科轮作;注意排水;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疫病大多属于土传病害,此外雨水、灌溉水也可传播,是一种流行性较强的病害。药剂防治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选用普力克水剂或噁霉福美霜600-800倍灌根。或霜脲锰锌均匀喷雾。

5、日灼病: 辣椒果实日灼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晒,引起果皮温度过高而灼伤。果实两面(向阳面与背阴面)之间的温度差异大,灼伤的可能性也较大,在盛夏季节发生更为严重。高温和干旱是促进日灼的辅助原因,连续高温,土壤干旱,植株体内水分保存的量少,最容易发生日灼。日灼的防治措施: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用高秆作物遮荫可防日灼;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叶面喷洒高钙叶面肥,增加土壤保水力,若是商品鲜椒及时采摘,早摘勤摘,使植株枝叶生长旺盛,以遮盖果实,可减少日灼现象;合理浇水,保持辣椒地面见干见湿,保证植株体内水分充足,不发生萎蔫现象。

(二)辣椒的虫害防治

1、钻心虫:关键要抓住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幼虫尚未蛀入果内的时期施药。可亩用杀无敌苏云金3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防效很好。

2.红蜘蛛,茶黄螨:药剂防治的关键是及早发现田间中心植株出现卷叶时及时喷药防治。喷药的重点是植株上部幼嫩部份,尤其是顶端几片嫩叶的背面。可用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喷洒,第一次喷药后3-5天内必须喷第二次,效果才佳,以后隔7天再喷1次,连续3次。应在下午5点后进行常规喷雾。

3、蚜虫: 主要危害植株叶片,造成叶片畸形。生产上要提前预防,均匀杀蚜剂及时喷雾防治,若天气干旱,蚜虫量大时,要连续喷药防治。

七、防辣椒后期早衰 辣椒常因后期缺水脱肥造成植株早衰,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落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奇型果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此时,要注意采取措施保持植株健壮,不使植株衰败,促进果实成熟,保证产量。

1、搞好“三防”:防徒长:第一批辣椒收摘后,植株处于歇株阶段。此时将靠近基部的4大枝秆上长出的8个枝条剪去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减少落花落果。防行间阴闭: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及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和降温,控制病虫害蔓延和传播,促进植株茁壮生长。防果实迟摘:除作红辣椒采摘的外,以青果尚未变红时为适宜采摘期。如此摘,既消耗养分,又会导致植株过早衰老和枯死而且而且价钱还不好。

2、要掌握土壤水分情况。要经常收看天气预报,久旱不雨时要及时浇小水,尽量做到浇后不遭遇降雨,保持地面见干见湿。

3、要注意后期补肥。辣椒生长后期虽然已经过了需肥的高峰期,但也须足量施肥。注意掌握施肥次数要多,每次数量要少的原则。要结合浇水,追肥不要施在叶片上和近根处,防止发生肥料烧苗。已经出现早衰现象的地块,除了追施防衰,还要喷洒优质叶肥。

八、适时采摘

1.青椒:辣椒多数是以青的嫩果食用,故只要长到一定大小都可采摘;但青椒以果皮浓绿、较硬且有光泽时采摘为最适宜;前期果应适当提早采摘,以免影响植株生长,还可卖个好价钱;中、后期果长到一定成熟度后采摘,以提高品质与产量; 采摘青椒因其上市较早,卖价比较高,故采摘青椒上市可获取较高经济价值。青椒在花谢后15-20天即可采摘上市。同一地块一般2-3天采摘一次。

2.红椒:采收红椒,一般在花谢后50天左右即可采摘。采摘要及时,应边红边摘。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在采摘辣椒的同时,将病果、虫果和枯枝烂叶等带出辣椒地并集中消毁,减少病源为害。

搜索更多有关“辣椒开花后怎么管理才会结得更多?辣椒开花以后中后期如何管理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