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杂交育种方式有几种:金鱼高效繁育技术研究获进展
金鱼(Carassius auratus)是观赏鱼之一,起源于我国。金鱼除颜色外,眼睛、鳍条、鳞片、鼻膜、体型、头瘤等部位发生突变,这些突变经杂交重组,在人工选择下形成300多个金鱼品种。达尔文形容金鱼有着无限多样的颜色和非凡的表型结构变化。这些外形结构的突变使得金鱼成为研究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良好模型。20世纪初,中国科学院学院士、动物学家、遗传学家陈桢以金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遗传与变异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并首次证明鱼类的孟德尔氏遗传。
中科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对鲫开展了多年研究。金鱼作为四倍体鲫的突变体,20世纪80年代,桂建芳在金鱼的原始品种草金鱼中发现了体色透明的突变体(图A)。在此基础上,将这条突变体和红鲫杂交,其后代体色透明,内脏和骨骼清晰可见,且分布有不同彩色花斑,被称为“水晶彩鲫”(图B)。1986年,桂建芳团队用静水压的方法对“水晶彩鲫”进行多倍化诱导,创制出染色体加倍后仍保持有透明和鲜艳体色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水晶彩鲫”(图D)。
近日,桂建芳团队博士余鹏在金鱼高效繁殖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对金鱼进行饲养和研究,实现金鱼雄鱼在3个多月时能够挤出精液,雌鱼在4个多月开始产卵,5个多月开始批量产卵,一条雌鱼能够产卵数十次。其中,一条黑色百褶裙泰狮金鱼在215天内累计产卵42次,产卵间隔5.2±2.0天,平均产卵量8900±3300粒。该技术为金鱼基因功能研究、分子设计育种、雌核生殖、核移植等依赖鱼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产卵次数创下目前“产卵次数最多的金鱼”的纪录。
水生所创制的人工合成六倍体金鱼“水晶彩鲫”。(A为彩鲫透明鳞突变体,B为“水晶彩鲫”,C为桂建芳等人操作静水压机,D为六倍体“水晶彩鲫”)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