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为什么长得像猫?小型猫科动物里的猛兽
在大自然里面,猫科动物可以说是最为知名的一个家族,甚至可以说是占据了食肉界的半壁江山,按照体型,猫科动物可以划分成大型猫科、中型猫科及小型猫科动物,其中大型猫科动物以狮虎的知名度为最高,小型猫科动物我们最熟悉的是家猫。
虽说小型猫科动物不能与大型猫科相比较,但是如果放到各自的生态环境当中,也能够成为一方“诸侯”,比如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兔狲。
兔狲
兔狲光从名字上看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它跟兔子、猢狲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它跟这个物种没有半点关系,兔狲长得像猫,属于猫科动物猫亚科兔狲属里面的唯一物种,在亲缘关系上与豹猫属里面的物种比较亲近。
其名字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代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看见兔狲时会大喊“吐逊”,意为站住,久而久之就把这种动物称之为“兔狲”。德国学者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6年的时候首次向人们描述了这一物种。
“移动的毛球”兔狲
由于其生存环境一般都在人迹罕见的高寒地带,所以为了抵御寒冷,兔狲的外表长得十分独特,在整个猫科家族里面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平均来说,兔狲的体重集中在2.5-4.5千克左右,体长0.46-0.65米,浑身长有浓密且蓬松长毛,加上其矮胖的身材,显得更像是一个毛球,所以当兔狲走起路来的时候,四肢被长长的毛发掩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毛球一样,甚是憨厚可爱。
兔狲
兔狲整体的毛色比较杂,头部毛发呈现出灰色,下颌为米白色,腹部有长长的白色毛发,通常来说比背部的毛发更长,主要是起到抵御严寒及隔热的作用。兔狲的尾巴粗圆,长度为20-30厘米,尾巴上有明显的黑环,眼睛周围也有黑环,耳朵较短且圆,在长长的毛发下面显得更加小,所以兔狲整体看上去非常圆润。
兔狲有三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高原亚种及西亚亚种,由于生活环境的不一样,毛色之间有略微的差别,比如高原亚种的整体色调更偏向于沙黄色,指名亚种则更偏向于青灰色。到了冬季的时候,兔狲的整个色调会更加灰白,同时其他杂色也变得更少。
兔狲的生存现状
兔狲原产于中亚的草原地区,在青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草原上比较常见,其主要的栖息地是中亚的山地草原及灌木丛地区,此前从伊朗西部,一直延伸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能够发现兔狲的踪迹。中国算是兔狲的核心分布区域,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兔狲生存,比如四川、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等。由于兔狲适应能力超强,不管是山地、草原、半荒漠地带,甚至是一些沙漠,它都能够生存下去。
兔狲分布图
虽然兔狲在整个中亚一直分布到伊朗西部,但相较于其历史分布区域来看,其栖息地至少丧失了大半,如今兔狲也被IUCN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由于栖息地退化等原因,兔狲的种群被分割得零零散散,许多地区虽有分布,但是密度都不大。就拿整个青藏高原来说,虽然兔狲广泛存在于此,但各地区密度都不高,加上其习性是昼伏夜出,因此人们也很难观测到它们。
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兔狲已经从里海周围的历史分布范围中消失了,如今大部分的兔狲的栖息地都退缩在中国西部、蒙古及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中亚大范围只有少量分布,全世界的兔狲野生成熟个体数量估计在15315只。
- 在阿富汗,兔狲十分罕见;
- 在吉尔吉斯斯坦,兔狲被发现于东部地区,数量比较少;
- 在伊朗,兔狲广泛存在,尤其是北部山区,其次是中部和南部的干旱地区;
- 在土库曼斯坦,兔狲十分罕见,只有在西部和南部的山脉、西北部高海拔的地区才有相关记录;
- 在巴基斯坦,没有相关记录,但已证实在西北的奇特拉尔及吉尔吉特-巴尔提斯坦等地区有存在;
-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报告,因此有理由猜测兔狲在当地数量太少,甚至是灭绝了。
牛群
兔狲所面临的威胁
栖息地退化,兔狲作为生活在环境相对恶劣地区的物种,本身栖息地生态比较脆弱,所以栖息地的退化及破碎化是兔狲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及畜牧业的发展,兔狲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比如单单是蒙古,1999-2013这十几年间,牲畜的数量已经从3300万头增加到4500万,这些牲畜大量啃食草原,导致草场退化,兔狲的生境也遭到威胁。
同时不单单只有畜牧业的发展,采矿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令兔狲的栖息地变得破碎。
偷猎误杀,兔狲主要捕食一些草原鼠类,所以对于牧民来说,它是“益兽”,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们就不会伤害它,由于其皮毛柔软保暖性能好,乱捕滥杀曾经是导致兔狲数量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西部每年都能够收到兔狲皮毛多达上万张。
另外,人们在用毒对付草原鼠类的时候,兔狲往往也会受到波及,除了直接中毒之外,鼠兔等数量的减少,对于十分依赖这种食物来源的兔狲来说,也受到了不小的威胁。
旱獭
其他威胁,前面提到过畜牧业的发展,人们饲养各种牲畜,势必会增加家犬的饲养量,而在高原草原上面,兔狲最主要的捕食者便是一些中大型的家犬。
另外,由于兔狲过度依赖旱獭的洞穴,特别是在繁殖期的时候,兔狲往往要在洞中养育幼崽,所以当旱獭数量减少时,兔狲及其他草原相关的物种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俄罗斯和蒙古的部分地区里面,西伯利亚旱獭的生活区域与兔狲的栖息地重叠,当旱獭成为濒危物种的时候,兔狲亦跟着减少。
性格凶悍的独行侠
兔狲虽然只有几公斤的体重,属于小型的猫科动物,但是其性格却十分凶悍,从网上的表情包我们或许也能够看得出来,它经常龇牙咧嘴。
在其生活的区域内,各种小动物都是它的捕食对象,其中旱獭可以说是最惨,洞穴常被霸占不说,如果遇上了兔狲,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它的“晚餐”。兔狲的领地意识很强,一旦有同类入侵的话,极大可能会有一场战斗发生。
兔狲主要捕食一些啮齿类动物,白天主要躲在岩石缝或者洞穴里面睡觉,在晨昏活动最为活跃,兔狲的捕食方式跟许多猫科动物差不多,主要采取埋伏的方式。
相较于其他的捕食者来说,兔狲的狩猎成功率算得上是蛮高的,毕竟它生活的环境比较荒凉,食物资源不是很丰富,若捕猎成功率还不高的话,是要饿肚子的。
兔狲之所以能够相对容易捕获猎物,主要是其灰暗的毛发色调与周围的环境能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脚掌厚厚的肉垫及腹部长长的毛发,使得移动起来声音很小,不易被猎物察觉。
兔狲的凶悍之处还体现在与蛇类的争斗当中,大家都知道,蛇类的主要捕食对象也都是一些鼠类、爬行类小动物,与兔狲的食性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叠的,所以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蛇与兔狲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难免会爆发冲突。
总的来说,蛇与兔狲争斗中互有输赢,但兔狲作为猫科动物中的一员,行动是相当敏捷的,常常能够将毒蛇“戏耍”于掌间。
兔狲幼崽
兔狲是孤独的,成年之后会离开父母到很远的地方,过起了“独行侠”的生活。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都会用气味标记领地。
由于生活环境的气候比较极端,所以兔狲的繁殖期很短,发情期更是短到只有26-42个小时,比起其他动物来说短得多了。怀孕两个半月左右便生产,一胎能有2-6只,这么高的产子量主要是为了弥补恶劣环境下带来的高幼崽死亡率。幼崽出生后便在洞穴中生活,4个月后才能学会狩猎,到6个月才成年。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由于兔狲食性的缘故,所以其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与藏狐等捕食者共同维护了草原生态的平衡,所以被人们定义为“益兽”,受到了众人的喜欢。
兔狲主要捕食一些食草类小动物,比如各种鼠类、野兔、鼠兔等等,而这些小动物会取食高原草原上的大部分植物,如果这些食草动物数量不加以控制的话,草原会被严重破坏,最终草场退化,导致严重的破坏。
兔狲捕食鼠类等动物,起到了抑制这些小型食草动物数量的作用,间接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兔狲等捕食者数量大规模减少,受其制约的鼠兔、草原老鼠等食草动物数量就会剧增,后果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了,届时植被被破坏,草原成荒漠,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因为兔狲的重要性,很多国家都将其列为保护对象禁止捕猎。
虽然在整个猫科动物家族中,兔狲的颜值不是最高的,知名度也不如狮子、老虎,但是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世界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珍贵程度,却一点也不比其他动物少,保护兔狲,不仅仅是保护了这一可爱的物种,也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更是保护了地球动物资源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