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乾隆年制漆器盘: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漆器奇珍掠影

人气:159 ℃/2023-11-19 04:56:16

上一期佳士得的黑漆栅足古案,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这一期,我们继续说“漆”。

最近几天,翻阅手头的《湖上》第十一辑《幽漆重光》,屡有收获。这本由杭州“林泉山房”出品的读物,在业界颇有口碑。

《幽漆重光》于2017年开始筹划,走访多地邀访多位前辈学者出任特约学术顾问,以把握这本专刊的学术高度与专业深度。学者、艺术家、海内外藏家的这一系列文章,得以汇聚成为一场盛大的大漆叙述。

本期要与大家分享的,便是《幽漆重光》中由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师闵俊嵘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漆器奇珍掠影》。

乾隆皇帝喜爱漆器,不仅继承了明朝宫廷留存下来的漆器珍玩,还不断从民间收集名家重器,并且亲力亲为参与漆器的设计制作。目前故宫博物院统计在册的一万七千余件漆器文物中,多数精品其实都是乾隆时期的作品,并且涵盖了《髹饰录》中记录的全部工艺类别,是有待我们研究、继承、弘扬的最大的文化宝藏。

结识闵俊嵘先生已经很长时间了,专业、学术都无可挑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能用晓畅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掠影》一文从故宫博物院藏古琴、家具、建筑的内檐装饰和小器作方面,谈论了乾隆时期的漆器与漆艺。读罢或许你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古物的流传,找寻和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知音。

感谢“林泉山房”李海波先生的信任,『新室相』得以全文转载此文。更多精彩,敬请大家移步微店购买《幽漆重光》。大漆之旅,就从此文开始。

(购买《幽漆重光》,请添加室相君wechat:MrShixiang)


1

漆水流觞

紫禁城宁寿宫花园有一座建筑禊赏亭,乾隆三十七年建,取王羲之修禊兰亭之意,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亭檐下的围栏以汉白玉刻竹纹装饰,抱厦内地面铺石凿渠,九曲十八弯,水流取自亭南侧假山后的水井,经暗渠流入弯渠,将羽觞放入流水中,飘至谁处便作诗一首,或罚酒一杯。

禊赏亭流杯渠,图片来源:《华夏地理》

清雍正、乾隆等皇帝皆爱此魏晋风流,夏历三月上巳日于京郊行修禊仪式后,和爱臣饮酒赋诗,如宫廷画师所绘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的行乐图中的情景,琴、酒、诗成为活动主题,而禊赏亭则可以不出禁宫,便能行流觞之乐。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四月流觞》,故宫博物院藏

觞是酒器,在两侧各有一个把手如双羽,称之为羽觞,又名耳杯,多为木胎或夹纻胎,杯表面髹漆,或彩绘,或描金,上手轻巧,盛酒后放入水中依然漂浮,在战国、两汉以及魏晋时期十分盛行。

西汉“君幸酒”云纹漆耳杯,湖南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动脉影

耳杯表面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大漆汁液,我们称之为大漆、土漆或国漆,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它性能优良,远超其他“小”漆,堪称涂料之王,称“土漆”是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漆材,相对于外来的漆而言,是比较晚的叫法,而国漆是最恰当的称谓,因为漆器髹饰工艺在我国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经历代先民智慧创造,国漆无以伦比的覆盖力、表现力被发挥到了极致。

正是由于漆膜坚硬、耐酸碱、耐腐蚀的特性,保护了两汉耳杯至今依然光鲜如初,使古琴历千年按弹依旧可以宣发逸韵。从初露曙光的史前漆器,到神奇瑰丽的战国、汉代漆器,富丽堂皇的隋唐漆器,工艺精湛、气质优雅的宋元漆器,再到千文万华的明清漆器,古代先民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精美的髹漆器物,流淌的漆水如同文化血脉一样在中华大地绵延流传。

器物的流传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只有最引人入胜的器物才会被珍视,代代相传,并且成为技艺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乾隆皇帝作为清帝国的统治者,文治武功堪称“十全老人”,由于他对漆器的喜爱,不仅继承了明朝宫廷留存下来的漆器珍玩,还不断从民间收集名家重器,并且亲力亲为参与漆器的设计制作。

目前故宫博物院统计在册的一万七千余件漆器文物中,多数精品都是乾隆时期的作品,涵盖了《髹饰录》中记录的全部工艺类别:质色、雕镂、填嵌、描饰、罩明、戗划等十四类,百余种装饰工艺。

但是按照器物功用划分,有很多器物使用了髹饰工艺,却没有列在漆器类别内,比如宫廷雅乐中琴、瑟、编钟、编磬等;武备仪仗中枪、炮、刀鞘、马鞍等;大量书画、文玩的包装,如书盒、画盒、墨匣等;髹漆工艺制作的钟表、玩具、餐具等,这些不是“漆器”的漆器常常被忽视,没有被统计在漆器类别里面,由此推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总数量有两万余件。


2

泠泠古音听松风

在乾隆的漆器收藏序列里,有一类特殊的器物最受乾隆重视,是漆器也是乐器——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尤,历代文人将古琴视为修身工具,把琴排在书、画、棋之前,琴器、琴曲、琴论等琴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清廷入关后,为了消化吸收汉文化的精髓,康熙帝开始编写《康熙字典》和《律吕正义序》等工具书,他认为“丝乐虽多,惟重琴瑟”,还制作了一件仲尼式的琴模,底刻“康熙禦製”,雍正和乾隆皇帝也都将古琴作为学习汉文化的重要途径,着力征集、修复、制作古琴。最终,清代宫廷成为了历代琴器的收藏中心

清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故宫博物院藏

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五年间六月初八日:

司庫、劉山久、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漆琴二十二張(各隨錦囊),傳旨將此琴用現刻字漆琴匣配合盛裝,如裝不得,即行改做,或另裝匣盛裝俱可。再添做漆匣二個。欽此。

於乾隆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庫百世秀將漆琴二十二張各隨匣錦囊持進交太監高玉呈進訖。

乾隆十年七月初二日:

首領王國柱來說太監胡世傑交黑漆琴一張(隨紫檀木枕足,香色穗錦囊,琴不齊全),傳旨:將不全處著收拾粘補。欽此。

於九月二十五日首領王國柱將收拾的舊琴持去訖。

从档案能够看出,清宫有专职人员和机构负责琴器的征集、修复等事宜,分工明确,工作效率也很高。在整理琴器的过程中,宫廷画师还奉命绘制了《乾隆御题琴谱册》,其中有享誉琴坛的如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琴与册中大圣遗音琴的琴式、琴名都相同,唯独铭刻不同。

《乾隆御题琴谱册》之头等九号 唐琴“大圣遗音”

院藏的这张琴通长120.3厘米,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琴底面龙池上方刻行书琴名“大聖遺音”,下方刻篆书“包含”印一方,池两侧刻隶书:“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字内填金。

大圣遗音(局部)

龙池内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即公元755年。是年,唐明皇返蜀,曾诏雷俨待诏襄阳,推测这张琴是雷俨所斫或者监制。1947年,王世襄先生在养心殿南库发现这张唐代雷琴时,琴面水垢灰白,岳山崩裂,弦轸俱失,漆面开裂,曾被记录为“破琴一张”,后经管平湖先生修复,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大圣遗音琴头

这张“大圣遗音”琴尺寸与常琴无异,却饱满浑厚,项腰处均作倒圆处理,正面轮廓线条的硬朗与侧面的圆润形成了鲜明对比,紫檀岳尾与栗色漆面浑然一体,数次修复所留下的朱红漆若隐若现如霞云,琴面蛇腹断间以流水断,琴底流水断间以牛毛断,金徽玉轸,音色苍古雄奇,从器物到声音,“大圣遗音”都属于鸿宝级藏品。

大圣遗音,故宫博物院藏

在乾隆的古琴收藏中,现藏紫禁城的“清簌”“海月清晖”“古杲华”“峨嵋松”四张古琴带有“乾隆禦賞”“乾隆禦賞珍藏”“禦賞”和“乾隆禦賞”款,乾隆命大臣梁诗正、励宗万、董邦达、陈邦彦、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七人为这四张琴分别撰写关于斫琴工艺、琴音特点等相关诗文,然后铭刻在琴底面,填以五彩。

古杲华,故宫博物院藏

“古杲华”琴的底面还刻有乾隆御题诗:“梅花為文桐為身,梅桐琴取誰主賓?何人斫此甘蕉形,大珠小珠丁晨星。空山一鼓風泠泠,洞庭始波歸仙軿。無聲鳳噦琴有靈,箏琶之耳淨者聽。”可见乾隆对这张琴格外重视。

古杲华琴款

除御制诗以外,这张琴还有两个特殊之处:首先是它的蕉叶式造型,从琴面来看,与普通蕉叶无异,两侧模仿芭蕉叶的起伏造型舒卷自如,琴头叶柄穿过岳山延伸至一徽;琴头底部以叶柄为护轸,从轸池下方穿过,延伸至琴尾龈托,整个面板槽腹髹漆后裸露在外,没有常见的底板、龙池与凤沼等结构,乾隆御题诗和七位大臣的诗文刻在槽腹的漆面上,这是一张极为罕见的无底的蕉叶琴。

其次是琴体漆面断纹有较为规则的圆形断纹聚集在一起,如同梅花造型,令观者思索到底梅花和蕉叶谁是主题呢?其实,也正如张若霭诗文所描述:“梧桐有聲萬簌寂,梅花為文香在壁。”琴声和琴器都是这张琴令人瞩目的焦点。

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件装饰极为奢华的宝装琴,仲尼式,琴面和琴底均用金漆工艺绘制山石、花鸟和飞蝶,琴侧周身绘钱币纹,纹间点缀花瓣,琴额绘一四爪金龙,金徽玉轸,由于弦路有识纹凸起,所以这张仲尼式琴虽然也能弹奏,但是装饰的意义大于其演奏功能。

.

仲尼式宝装琴,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藏琴有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完整谱系,多数是清宫旧藏,琴体带有重要的铭文和年款,是研究琴乐和漆器髹饰工艺的标准器。


3

古雅精丽的漆家具

清宫里有数量不菲的漆器髹饰家具,按照功用归在家具类,当我们提起家具时,一般会想起紫檀和黄花梨家具,其实,在硬木家具出现以前,漆家具是家具装饰工艺的主流,即使是明清宫廷,漆器髹饰工艺家具依然丰富多彩。紫禁城内中轴线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以及皇极殿等大殿内,宝座、屏风以及地台均是用金漆工艺制作,其中龙椅和屏风整体使用金箔罩漆工艺,在楠木雕刻的胎体上髹漆、贴金箔,然后通体罩漆,既有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又有天然漆温润内敛的质感,并且有效保护了金箔。

太和殿金漆宝座

太和殿陈设的金漆雕龙宝座,高172厘米,宽158厘米,深79厘米,前方放置脚踏,后面放置屏风,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等器物,下面是七级台阶的地台,坐在宝座上可以俯视大殿与广场,有君临天下之感,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据朱家溍先生考证,这是一件明代的宝座,曾被袁世凯替换成自己设计的新式宝座,1947年朱先生负责恢复太和殿原状,在库房中找出这件宝座的残件,由当时文物修复厂的漆器和木器修复师历时九百多个工时完成修复。

太和殿金漆宝座局部

漆器工艺中最耗时耗材的是雕漆,要在做好底漆的胎体上髹涂几十遍甚至一两百遍,然后在漆层尚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使用特制的刻刀,雕刻山水、花鸟、人物等形象,呈现出浮雕效果,雕刻层是用漆和颜料堆栈起来的漆层。雕漆工艺要求漆工既要深谙漆材性能,又要具备绘画和雕刻两项技能,在削减漆层的过程中,不断勾描画稿,将二维的线条转化成三维的立体效果。因此,雕漆器物一般都是小件的文房和日用器,只有宫廷中才会用这种工艺制作大型的家具。

这件剔红云龙纹罗汉床,是乾隆时期的一件代表作。床长231厘米,宽125厘米,高108厘米,木胎,三屏式座围,内翻马踢,下承托泥,床围髹漆肥厚,推测约在一百二十层左右,刻海水云龙纹,大边及腿刻海兽纹,床面朱漆戗金云龙纹。这件剔红罗汉床是清宫现存最大的单体剔红器物。

剔红云龙纹罗汉床,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件乾隆漆家具的代表是紫漆描金宝座,长153厘米,宽110厘米,高142厘米,面七屏式座围,后背最高,书卷式后翻,两侧高度递减,座围框中嵌板,透雕卷草纹,描金勾理,卷草纹中间嵌委角方形板,板漫鼓微凸,黑漆地描金山水景致,靠背嵌板描金云蝠纹和“吉庆有余”纹样,束腰、腿、足及托泥上全部描金卷草纹饰,金色纯正,卷草线条翻转自如,挺拔隽秀,是宫廷画师和漆工合力之作。

紫漆描金宝座,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宝座的描金工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线条为主的造型,用橘色漆作为金胶,勾描完成以后,在漆液将干时洒扫金粉;第二类是晕染立体效果,如山石、花瓣的明暗渐变与冷暖变化,用不同成色的金粉在将干的漆面上晕染着色,库金偏暖色,赤金偏冷色,局部透出花瓣、云蝠红色金胶漆,在紫红色底漆映衬下呈现出温暖舒适的色调。

紫漆描金宝座(吉庆有余)

在故宫博物院的原状陈列展览中,有不少紫檀硬木家具局部髹漆,目的有二,其一是保护木结构,避免吸收水汽,在器物底部施麻、上灰,形成一个厚厚的地仗层,然后髹黑漆或者朱漆;还有底板和面心板同时髹漆,桌面为漆木两种质感,这类家具在养心殿内就有二十余件。其二是为了丰富色彩,增强装饰感

养心殿三希堂内的紫檀戗金竹纹宝座,座长73厘米,宽55.5厘米,高89厘米,宝座紫檀木制作,座面及底髹素漆,面上三屏式靠背扶手,板中心戗金竹纹,周围戗金绦环形,两侧扶手板心髹紫漆后戗金绦环形装饰。由于紫檀木质坚实,密度和光泽与髹漆的板心较为接近,两者在质感和色泽上都浑然一体,唯戗金竹纹和绦形装饰环格外抢眼,成为宝座的点睛之笔。

紫檀戗金漆板宝座,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件紫檀描金卐字蝠纹扶手椅,主体结构为紫檀木,扶手及靠背拐子纹攒接,描金绘制缠枝莲和蝙蝠纹样,靠背中央透雕“卐”字纹样,浑金髹饰,椅面下束腰描金缠枝花卉,金色纹饰与椅面黄色编席相互呼应,在暗红色的紫檀木衬托下古雅精丽,充分展现了宫廷艺人们对不同材料娴熟的把控能力。

紫檀描金扶手椅,故宫博物院藏


4

五彩加钿的内檐装修

紫禁城宫殿建筑群金碧辉煌,金黄色的琉璃瓦之下是各式沥粉贴金彩画,朱漆包铜鎏金构件的门窗,这些宫廷建筑的形制与装饰已经令人流连忘返,建筑内部装修比外部更加精美,保存状况也好于外部。由于风吹日晒的侵蚀,外檐装饰在固定时间段内都需要翻新修复,而内檐装修除了器物陈设以外,则较多保留了清中晚期的原貌,当走进建筑内部驻足观看时会被震撼和吸引。

乾隆一朝政局趋于稳定,国库充盈,紫禁城内建筑的扩建、改建规模都比较大,这一时期的内檐装修也最为考究,漆器髹饰工艺被大量应用,以重华宫、建福宫、倦勤斋、符望阁等建筑为代表。

重华宫翠云馆明间隔扇使用了日本风格的莳绘工艺,即用金粉、银粉、金片、银片等材料,通过莳洒、描绘、研磨的工艺手法做出金漆效果,这种金漆在清代宫廷中称之为洋漆。隔扇绘制了山水楼阁、花鸟树木等纹样,其中的山石、树木造型带有明显的日本纹样特征,所用金粉、金片等材料,以及标志性的研出莳绘工艺,都表明隔扇是日本工匠制作。

翠云馆洋漆隔扇

清宫档案中也将洋漆和仿洋漆分开记录,《奏案》中显示乾隆二十年翠云馆改建时的情形:

重華宮翠雲館改安洋漆隔扇兩槽,添鑲紫檀木門桶門檻框。

而翠云馆西次间、西稍间的落地罩和床罩使用的是清宫制作的仿洋漆,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载:

員外郎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傳旨:重華宮翠雲館殿內明間、西次間、西稍間成做仿洋漆落地罩,東次間並西次間成做仿洋漆牀罩兩槽,俱先畫樣呈覽。……於閏四月初七日,員外郎西寧、白世秀將做的翠雲館仿黑洋漆畫洋金落地罩小隔扇木樣一件、沙金木樣一件,持進交首領張玉呈覽。奉旨:照樣准做,著點綴鑲嵌金銀片。欽此。

洋漆与仿洋漆视觉效果十分接近,唯仿洋漆洒扫、研磨不及洋漆精到,洋漆绘制的山石、树木图案化明显,仿洋漆的线条和造型写生感较强,清宫工匠与日本工匠文化背景不同,即便使用同样的材料和技法,制作出来也必然会有风格差异。

翠云馆洋漆隔扇(局部)

而建福宫的隔扇、炕罩、落地罩装饰则使用纯中国风格的黑漆描金和朱漆描金工艺,绘制梅花、松竹、牡丹、蝴蝶、鸳鸯等工笔花鸟,以及玉磬、如意、缠枝莲等传统图案,用描金线条和金粉晕染加彩的手法,讲究线条的疏密节奏,色彩与造型的空间变化,同洋漆相比更具绘画性。

.

建福宫描金彩绘隔扇(局部)

倦勤斋是乾隆花园最北侧的一座建筑,以斑竹彩绘和通景画举世闻名。斑竹彩绘其实也是髹饰工艺中的一种,因为油与漆是天然伴侣,大漆无法达到的鲜艳色彩,都通过添加油脂来实现,或描油或描彩,斑竹彩绘实际是油彩,在楠木雕刻的竹节上描画斑竹纹理。

倦勤斋隔扇、围栏、炕罩等均是彩绘斑竹,与通景画中的竹子连为一体。室内裙板、炕罩板心使用黑漆描金装饰,亭檐为沥粉贴金彩绘。从陈设档来看,隔、架、几等髹漆家具也不在少数,整体装修风格以漆、木和绘画为主体,点缀竹丝、玉片,站在通景画下面的戏台中确有身临竹林幻境的感觉。

倦勤斋斑竹彩绘通景画

倦勤斋南侧是符望阁,内檐装修中的漆饰工艺在紫禁城建筑中最为突出。符望阁首层后一进间挂檐板和东次间、东稍间的迎风板使用了螺钿镶嵌和雕漆镶嵌,板均为楠木拼合胎体,紫檀包镶边框,板心底漆完成后镶嵌螺钿片和金片,再罩漆研磨,将螺钿片和金片从漆膜中平脱出来,文质齐平;同时制作雕漆云龙纹嵌板,然后在螺钿平脱的漆面上开凿相同尺寸的凹槽,将雕漆板镶嵌进去。

螺钿平脱嵌雕漆迎风板

西次间和西稍间迎风板同样是紫檀包镶框体,板心为米黄色漆底,彩绘识纹梅花,花朵之间描金冰片纹,然后在彩绘纹样上挖槽镶嵌松、竹、梅三友图,松树枝干用鸂鶒木雕刻,松球用骨雕染色,竹叶和梅花用和田碧玉和白玉雕刻,色调清新淡雅。

符望阁松竹梅迎风板

迎风板下面的炕裙是在米色漆底上用绿松石、孔雀石、螺钿片、金星玻璃等材料镶嵌卷草夔龙纹样,色彩绚丽,质感丰富。

南侧炕罩使用螺钿与金片平脱工艺作为背景,镶嵌博古图纹样,使用的镶嵌材料有三十余种:珊瑚、象牙、白玉、珐琅、青铜、白玉……

螺钿平脱嵌博古图炕罩

将百宝嵌工艺发挥到了极致,雕刻工艺生动传神,如此复杂的图形与色彩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控制力。其实乾隆皇帝是整个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把控整体的装修风格与最终效果,宫廷画师和督造官们负责绘制具体的纹样和工艺施工,倦勤斋、符望阁、萃赏楼等乾隆花园的建筑内檐装修,是由两淮盐政李质颖负责完成的制作,内务府造办处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六日档案:

奴才李質穎謹奏,……。伏查六七等月接奉內務府大臣寄信,奉旨交辦景福宮、符望閣、萃賞樓、延趣樓、倦勤齋等五處裝修……。今已辦有六七成,約計明歲三四月可以告竣。至監務一切應辦事件,奴才俱已辦理全完……。為此恭折奏懇伏乞皇上恩允謹奏。

这批建筑构件是在内务府造办处设计好纹样,统一发往扬州制作,然后运回紫禁城安装调试,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再交给内务府造办处修改。南侧和西侧的迎风板白色梅花下面有一层描金罩漆的梅花,推测是最初的罩金髹梅花与松枝的色彩过于接近,色彩关系混乱,运回京城审阅后做的修改。


5

材美工巧的小器作

漆器髹饰家具和内檐装修构件体量大,制作难度也远大于小件器物,数量相对较少,在乾隆皇帝的漆器藏品中不占主流地位,所以会被遗忘在漆器范围之外。而日用和文房等小器型,一般放置在书桌、案头等处,除了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把玩品鉴,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会更加精致。

比如乾隆御赏的朱漆菊瓣盘、碗、盒,一套三件,皆为菊花瓣造型,极轻薄,以泥胎为母体,裱糊夏布或丝绸,然后刮涂漆灰以定型,再脱去泥胎继续髹漆,最终胎体只有一层布的厚度;胎体具有弹性,剧烈的温湿度变化也不会变形,入手轻如鸿毛,毫无分量感,表面朱漆色如珊瑚,质如璞玉。然而同玉器相比,漆质温度与人体更为接近,接触皮肤以后多了一份温馨。

三件菊瓣器的底部均髹黑漆,在盘心、碗心、盒底刻乾隆御题诗,如菊瓣盒底诗文:“髹作法前明,踵增質越精。攢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輕。把手初無覺,映心似有情。設雲十人諫,慚愧不欺生。”字内戗金。

朱漆菊瓣盘,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是为皇室制作各类器具的机构,其中油作和漆作主要负责漆器的生产和日常维护,是清宫漆器重要的来源。但是,清中早期很长一段时间,苏州、扬州都是清宫漆器制作的中心,雕漆、彩漆等工艺水平都高于宫廷造办处,如同乾隆花园的建筑装修一样,常常由造办处制样,然后发往苏州等地制作,朱漆菊瓣盘等脱胎漆也是苏州织造的物件,在进入宫廷以后放置在宝座上陈设,成为皇帝的宠玩,如今又成为研究漆器工艺的文物。

南做器物在雕漆工艺中更为普遍,乾隆中早期比较精细的雕漆多数是在苏州制作完成的,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五月初六日:

太監胡世傑交雕漆海獸圓盒一件,傳旨:‘著交南邊照一模一樣做雕漆圓盒二件。’

档案中的“南边”指的正是苏州。

海兽盒直径13厘米,盒盖、底均刻三只海兽在落花流水中嬉戏,水纹细若髪丝,而髪丝之间需要正反两刀剔出V形凹陷,刀尖之细要甚于髪丝才能在漆层之间出入自如;水纹旋转翻腾,刻刀便要随之翻转,并且保持均匀的间距,最终汇集消失在浪花之巅,刀工之精准、腕力之平稳令人叹服。

剔红海兽圆盒,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的漆器还有一个特点,是将多种工艺综合应用在一件器物上,如《髹饰录》中记载的斑斓工艺,将描金和雕填相结合,雕漆和嵌玉相结合,选材考究,制作工艺精益求精,所谓材美工巧。


结语

当走进紫禁城,深入了解一番会发现,清宫中髹漆的地方非常多,夸张一些可以用“无器不髹”来形容,此文只是简短的浮光掠影而已。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漆器髹饰工艺离大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远了,日常中很少见到真正天然漆制作的器物,有乾隆一朝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国漆文化的宝藏,虽然复饰奢华,但是漆水流觞却在禊赏亭停靠,静待我们去研究、继承、弘扬。


END

搜索更多有关“乾隆年制漆器盘: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漆器奇珍掠影”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