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狗十三李玩错在哪里:狗十三的,双输效应

人气:113 ℃/2024-08-28 15:07:25

狗十三

你也会庆幸自己终于长大了,不管怎样,会长大的。

长得还不错,没有成为特别不快乐的那种人。

你不会一直活在不快乐的十三岁,而那个十三岁的你终于也被理解了。

——《狗十三》

文 / 杨大侠

《狗十三》是一部很神奇的电影。

初看会让人想起自己的成长,会同情李玩的遭遇,会与电影产生共鸣,并对中国式教育感到悲哀。

再看一遍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李玩很值得同情,但父母同样很可怜。

“都是为你好”

壹·选择

电影中,父亲强行修改了李玩的补习班。

很多人说父亲太强硬,不尊重子女。

这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况:从来只有父母的“都是为你好”,我们却从来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但是——

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真懂选择吗?我们真能判断对与错吗?我们真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将选择的道路坚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吗?

父母插手我们的选择,是基于他们的经验;而经验的意义,是普世性的;就算它有时候会出错,但它适合大多数。

其实,父母和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未来会怎样;他们只是竭尽所能地让我们少走弯路。

爱因斯坦

贰·陪伴

李玩父亲经常不在她身边,为了不让女儿寂寞,父亲给她买了条狗。

但李玩不喜欢狗。

这里,很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父母的刻板印象:他们总觉得,只要用钱、用礼物、用宠物,就能代替他们造成的陪伴缺失。

但对于子女而言,这种缺失却是一辈子的阴影,而且通常会带来自闭、自卑、消极等负面因素。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也只有这些想法,毕竟我也没子女,只能站在子女的角度来看。

但是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其实父母也很无奈。

特别是李玩这种情况,她父母离异,只有爸爸带着她。

说实话,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能时时刻刻陪着子女,陪他们玩耍,看他们长大?

但不行啊,一家人需要吃饭啊!更何况,一家的经济压力全都落在父亲身上。

成长有代价,但长大后何尝没有代价?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踽踽向前。

陪伴与挣钱养家,总得牺牲一个。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不得不出门上班、讨生活、乃至装孙子。

我们总想到自己多委屈,但我们有多少时候,听过他们说半句委屈?

挨打

叁·挨打

李玩被打,是电影的首个高潮。

那一幕,将父亲的愤怒与冷酷彰显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对此,有两方面的评论:

一是自小受宠爱,没挨过大骂的,他们觉得那是绝对的父权。

二是很多生长在农村,被从小揍到大的,他们觉得那很正常。

两方面都各有道理,不予置评,单从李玩的角度而言,父亲的态度确实过火了,那场打骂,不仅让李玩身上留下伤,心上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

但对于父亲而言,除了打她,还能怎么办呢?

李玩因为生气不回家,导致常年不出门的奶奶第一次出门找她,最终迷了路,回不了家——

奶奶,那是父亲的妈妈啊!

父亲是个成年人,他知道为了自己长大,他的母亲有多么不容易。

他何尝不明白,揍女儿,是对女儿的伤害;

但是,谁又来弥补对他妈妈的伤害?

没有人是时刻都能保持清醒的,当一个人极端愤怒的时候,只觉代替了理智:愤怒只能发泄在肇事者身上。

奶奶和后妈

肆·后妈

“后妈”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绝对的贬义词——我们从小读的童话故事,就没见后妈好的。

电影中的后妈,眼里只有儿子。

儿子跟李玩一起玩,自己跌倒后,后妈就不再让他跟李玩一起玩。

儿子被狗咬后,后妈坚决让父亲把狗送到饭店宰了,不理会李玩的感受。

对于李玩和父亲,后妈无疑是一个“坏人”:她将这对父女好不容易建立的和解,轻而易举就将其瓦解。

但后妈有错吗?

没有。

这个后妈还真算不上坏,除了以上两件事,她没对李玩起过任何坏心思。

但即便这个后妈心眼不好,讨厌非血亲子女,她也没错。

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把所有的爱都给自己的亲生子女,有什么错?

那么,错在父亲吗?他明知道后妈可能不会一视同仁,为什么还要娶她?

因为,父亲也是人啊,是一个有正常需求的男人。

子女不管多亲,最后都会离开自己;只有老伴,才会陪自己走完人生下半场。

他明知道子女会疏离他、乃至恨他,但他不得不为之,这是父辈——尤其是单亲父辈,最可悲的。

喝酒

伍·喝酒

李玩总共有两次喝酒。

第一次是陪着爸爸跟他的单位领导喝酒。

席间,爸爸让她喝牛奶,她说:“我不喝牛奶。”

爸爸问:“啥时候不喝的?”

接着让她用红酒代替牛奶。

身为人父,不知道女儿从小就不喝牛奶,还让女儿喝酒,这样的伤害,绝非陪伴缺失就能解释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在爸爸身上已深入骨髓。

第二次喝酒,是李玩获奖后,家里请客吃饭,爸爸让她跟客人干杯。

这一次,爷爷奶奶在旁边。奶奶心疼地说:“让娃喝啥酒?”

爷爷却谴责奶奶:“喝点红酒怕啥?”

这一下,充分揭示了为啥两次,爸爸都让女儿喝酒——

那都是从爷爷那里传下来的。

爷爷觉得小孩子喝酒没啥,这种理念又传到了爸爸身上。

劝酒的爸爸,喝酒的女儿,他们赢得了李玩学习上的成功,但其实他们都输了——

他们,都是受害者。

取名

陆·取名

多次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其实爷爷才是这个家庭的绝对统治者。

“爱因斯坦”丢失后,后妈买了长得很像“爱因斯坦”的另一只狗,以为能糊弄李玩,却被李玩发觉了。

李玩大吵大闹,谁都劝不住,爷爷叫道:“吵啥!狗都找到了,你还想咋样?”

父亲骂李玩的时候,爷爷说:“你再莫说娃了,娃心里难受!”

两场戏里,爷爷只用一句话,就镇住了李玩和父亲。

最让人窝心的是,后妈生了个儿子,一家人想尽办法给他取个好名字。

在想名字的时候,爷爷说:

“李玩那个时候,都是胡起的;这回是个男娃,名字就不能太随便了。”

然后,他说不如叫“昭昭”,并拍板定了,就叫“昭昭”。

当时,父亲的脸色不太好。

很明显,他不满意这个名字。

但是,他只得默认。

那种默认,是他从小到大,早已习惯的服从——

服从于爷爷的任何安排。

而这种服从,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那套,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提纲契领”。

不用通过电影,从我们身上,以及顺着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不断往上爬,不难发现——

其实每代人,都是受害者。

再回首

柒·再回首

电影最后的高潮,是李玩和父亲坐在车里,听《再回首》。

听着听着,李玩问:“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颤抖着哭了起来。

不难想象,父母的婚姻,多半是爷爷他们指定的,因为李玩的父母通了唯一一次电话,两人几乎没有一丁点儿感情。

是啊,那只是婚姻,不是幸福。

父亲哭着,用手遮住了李玩的眼睛。

李玩看不到前面的路,把父亲的手拿下来。

父亲又用手遮住她的眼睛。

那是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一幕。

父亲哭着说:“爸爸不是好爸爸。”

其实啊,他比好多爸爸好得多,他也比好多爸爸清醒得多——

爸爸这代人是受害者,并在有意和无意中,把伤害传给了你们;

但,爸爸希望你们这一代,能终结这种伤害。

别让这种伤害,“再回首”。

(END)

搜索更多有关“狗十三李玩错在哪里:狗十三的,双输效应”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