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猫科2:非洲最小的猫猫科捕猎效率最高的
文|整点科普
黑足猫是非洲乃至世界上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因足底有特殊的黑色标记而得名,脚上的毛是黑色的,肉垫也是黑色的,能够起到保护和伪装的作用,非常特别。
但是,这种啤酒杯也能装得下的“宠物”却被称为“杀戮机器”,也被全世界禁养!
那么,黑足猫的捕猎能力有多强呢?又为什么会被全世界禁养?黑足猫的现状如何呢?
外表软萌可爱,却是猫科捕猎效率最高的“杀戮机器”
黑足猫外形娇小可爱,杀伤力却极强,有人甚至认为它能够成功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脖子上,快速地进行“锁喉杀”。
- 外表软萌可爱的小猫咪
黑足猫的的平均体重在1-2KG之间,体长为36-52cm,尾巴长度几乎占了一半,显得头又大又圆;
毛色一般呈白色或者茶色,偶尔夹杂着一些褐色或黑色的斑点条纹,软萌中带着点野性,可爱的同时又具有侵略感。
- 野性十足的大胃王,只吃肉
黑足猫又小又轻,却是个十足的大胃王,只对肉食感兴趣,会吃各种蜘蛛和老鼠。
它一次能够吃掉自己体重1/3的食物,与人类一顿吃的量相差无几;
据统计,一只黑足猫一年能够吃掉3000多只老鼠,平均一天10只!
当捕猎到的猎物过大时,它会聪明地将其拖入自己的居住地,慢慢消化后再继续享用胜利的果实。
- 捕猎效率奇高
黑足猫外表软萌可爱,实际却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猎手”。
作为独居动物,黑足猫是典型的“夜行者”,白天睡大觉,晚上出门捕猎。
它的捕猎成功率高达60%,不亚于老虎,是狮子的3倍,堪称“杀戮机器”。
在PBS频道的《自然》迷你剧“超级猫科”中,黑足猫一晚上捕捉到的猎物相当于顶猎豹在6个月内的收获,效率奇高。
- 被全世界禁养
看着黑足猫软萌可爱的外表,许多“铲屎官”们都忍不住跃跃欲试,但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被禁养的!
黑足猫目前已经被列入保护动物的名单中,之所以被禁养,主要原因是它野性太大、性格凶狠,这些从它高效率的捕猎方式就能够看出来了。
黑足猫有哪些高效率的捕猎方式?
黑足猫的捕猎特点是出手快、落点准、下手狠,它娇小的体格注定只能智取,时机一到,几乎没有猎物能够从它的爪子下逃生。
- “打草惊蛇,乱中取命”法
黑足猫非常聪明,会先在草丛中四处奔跑,让隐藏在草丛中的小型猎物感到害怕四处逃窜。通过“打草惊蛇”的方式让猎物无所遁形,随后趁乱出手,快速将猎物制服。
黑足猫的视力是人类的6倍,在黑暗中也能够将猎物看得很清晰,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看不见而错过猎物的情况。
- 守株待兔法
“守株待兔”是猫科动物最经典的狩猎方式,它悄无声息地匍匐在猎物的洞口,静静地等等待猎物出现,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半天。
无论多久,黑足猫都会安静地等待,直到猎物放松警惕出洞,它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制服,饱餐一顿。
- 默默尾随
就像老虎突然从猎物后方出现一样,黑足猫作为猫科动物,尾随猎物也是它们本能的捕猎方式之一。
面对一些体型比较大、无法从正面发起进攻的猎物,黑足猫会小心翼翼地尾随,到了合适的位置时再出其不意地攻击捕猎。
一般来说,猎物此时会惊慌失措,黑足猫早就找准了一招毙命的位置,趁猎物慌乱时一击即中。
有数据显示,黑足猫平均每50分钟就能狩猎成功一次,由于大胃口,它一晚上需要捕猎不下10次。
软萌的外形掩盖了它凶狠的本性,再加上精湛成熟的捕猎方式和技巧,黑足猫的捕猎成功率远高于狮子和老虎,是猫科动物中效率最高的“杀戮机器”。
然而,看似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黑足猫,如今却被列为“易危”物种,买卖运输都是违法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黑足猫已被列为“易危”物种
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野生黑足猫仅有不足万只,非洲许多地区黑足猫的分布密度在急剧下降。
这除了与黑足猫自身有关,也与人类不当的行为有关。
- 独居的性格与单亲家庭
黑足猫喜欢独居,领地范围大概在10-22公里,只有在发情期或繁殖期时才会与异性在一起。
一般来说,黑足猫一胎仅生1-2只小猫,待小猫长到5个月大时,父母便各回各家,但小猫大部分都会在母猫的领地内继续生长,由母猫看护,能不能安全长大就靠运气了。
- 体型太小,无法应对天敌
黑足猫的捕猎效率虽然很高,但是在面对体型大的天敌时,在绝对力量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也只能沦为其它动物的“猎物。
- 人类的不当行为
首先,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使黑足猫的生存领域越变越小,没有足够的空间生存和进行繁殖,黑足猫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
其次,有些人认为黑足猫小巧可爱,便强行把它当成宠物饲养,并且同家猫进行生殖交流。久而久之,黑足猫的基因不再纯粹。
最后,有些人为了捕杀狞猫,将黑足猫作为诱饵,或者是误杀。由于人力的介入,黑足猫数量被迫越来越少。
总而言之,黑足猫作为猫科动物中捕猎效率最高的“杀戮机器”,在被全世界禁养的情况下,它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所以才会被列为“易危”物种。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种娇小凶猛的猫咪也会淡出人类的视野,直至完全消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