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儿童玩具孩子千万要远离 这些网红玩具竟如此危险
刷抖音、看视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超酷超炫的网红游戏或者玩具。
很多家长都会被打动,想带孩子去试试这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
可实际上很多网红游戏或玩具却隐藏着超高的风险。
网红蹦床
很多城市里面都有这种蹦床类的娱乐馆。
在上面蹦一蹦就能弹起来。
还有一些能把人贴在墙上或者是跳到波波池,弹得更刺激的。
这些蹦床虽然看起来都很酷,但是事实上却超级危险。
刚刚过去的5月25日,江苏苏州一位90后的研究生,玩蹦床的时候头朝下冲进了波波池,胸部以下当场失去知觉,后来被诊断为“完全性截瘫”。
医生说只有左手部分可以活动,右手不能动,而双脚的感觉活动和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今年的4月,福建福州一名女孩因为玩蹦床导致下体撕裂2厘米。
2019年12月,福建泉州一名8岁的孩子,则因为玩蹦床导致心脏骤停,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说以后靠呼吸机维持,瘫痪概率很大。
另外常见的事故还有骨折和扭伤。
蹦床事故的概率有多高?
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做过一项统计,2000-2009年,有22人因为蹦床事故死亡。而仅在2014年,因为蹦床受伤送急诊的超过10万人。
在蹦床上碰撞到另外一个人,或者没有以正确的姿势着陆都有可能会受伤。
美国儿科学会AAP完全不建议儿童使用蹦床。
CPSC禁止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蹦床。
如果使用蹦床也有严苛的规定,比如一次只能一个人,需要完全覆盖弹簧和减震垫等等。
现实情况下很难达到要求,所以最好就不要尝试啦。
夜光风筝
一种会发光的风筝,一些城市的广场经常见到。
因为有光在夜晚看起来很特别,不过也隐藏着危险。
夜光风筝里面有led灯。
风筝放飞的时候,电源跟着飞上高空,如果遇到潮湿的空气很有可能会引发电路短路或者触电事故。
另外因为是在夜里放飞,视线会受到阻挡。
如果不小心碰到拉紧的风筝线容易发生割伤事故。
巴克磁力球
这是一种金属实心珠子,靠强大的磁性组合成各种造型。
巴克球原来是成人减压的舶来品,后来在一些卖玩具的文案鬼才笔下,摇身一变成了儿童益智玩具,开始风靡玩具市场。
然而它们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窒息、肠胃穿孔甚至死亡等严重伤害!
巴克球的风险在哪?
巴克球个头很小,但是磁性超强,抖音上曾有一个关于巴克球的实验。
2个小小的巴克球就能轻轻松松隔着10张A4纸贴起来,这差不多就是儿童肠道的厚度。
巴克球的最大吸力甚至可以隔着88张纸吸起来。
当它们进入体内,就很有可能把肠道折叠起来。
2020年5月26日,湖北一名1岁多的孩子,因为误吞磁珠差点丧命。
2019年3月,浙江一名8岁的小学生因为吞进4颗巴克球痛到满地打滚。
2018年4月,江西一名2岁的孩子吞进了13颗巴克球导致肠道穿孔。
因为人体的肠道很复杂,一旦进入体内,可能就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才能把它们取出来。
现在问题玩具还没有退出市场,家长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叮嘱孩子小心安全!
史莱姆彩泥(水晶彩泥)
水晶泥又称“史莱姆”,橡皮泥的升级版,是校门口文具店的镇店之宝。
可揉可搓,色号媲美口红,五彩斑斓,bling bling,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再看某宝,放眼望去,价格多在 ¥9.9和 ¥19.9 之间。
对于水晶泥的成份,各大卖家都显得有些“暧昧”。
有的简单写了几种无关痛痒的成份,有的索性不提材质,但大家均清一色地表态:“我们的水晶泥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亲们放心地买啊!”
卖家没有明说的是,水晶泥内含有毒的硼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通过市场上随机购买的10款成品“水晶泥”类产品测试结果表明,8款产品的硼含量超过了300mg/kg,最高的一款达到了1336mg/kg。
仅在今年,就有多起史莱姆因为硼砂含量过高被召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就曾介绍过:“硼砂致成人中毒剂量为1克至3克,致死剂量为15克,儿童如果误食硼砂,致死率更高。”
小朋友玩过水晶泥不洗手就抓东西吃,或者有人不小心用了装过硼砂的杯子,导致过量硼砂进入体内,都有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指尖陀螺
也是前几年兴起的解压神器。
后面被包装成可以锻炼孩子手指能力的玩具。
指尖陀螺扇形叶片的比较常见。但是也有不少是带着异形的。
指尖陀螺为什么危险?
之前网上有人做过一个实验,高速旋转的指尖陀螺轻易就能把鸡蛋壳打碎。
简直就像是行走江湖的暗器。
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医师裴航玩指尖陀螺很有可能造成割伤。
万一碰到眼睛,眼球可能还需要被摘除。
2017年澳洲一名11岁的孩子,就因为玩指尖陀螺发生意外,差点造成一只眼睛失明。
此外,很多出售的指尖陀螺都没有标明重金属含量问题,一旦所含的重金属(比如铅)超标,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
怎么选择安全的玩具呢?
总的来说有下面这三条。
1、留意相关认证标准。
常见的认证标识有:
中国3C认证
其他国家常见认证:
2、认真查看包装盒上厂家等信息。
在入手一件玩具之前,爸妈们需要认真查看包装盒上厂家等信息。
此处提供一个标准示范:
此外,我们要特别小心只有英文、没有任何中文介绍的所谓外贸玩具。
它们披着“进口”的外衣,其实仍产自国内的小作坊。
由于没有有效的联系方式,出现质量问题往往投诉无门。
3、购买适龄的玩具。
不要往大的买。
假设小宝2岁,而玩具注明“3岁 ”的话,就等1年后再给孩子买这款玩具,以避免脱落的小部件被孩子误吞等不必要的问题。
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大宝的玩具选择上更慎重,或者放到小宝完全够不到的地方。
总之,多留心,避免不好的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