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儿时长大的老屋已经一片荒芜:故乡的老屋今日倒下了
最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已经被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渐渐磨灭了。
得知一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脱贫以及危房改造等政策,家里的老房子被拆了,而且是在全家人都不在场的情况下。
对国家的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可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念旧也恰恰是人类的高尚所在,最难受的应该是父母,毕竟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的他们靠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才换来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一座不起眼的破旧的小房子,见证他们这半辈子以来的点点滴滴,从两个人变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成为一个同甘共苦的家庭,小猫小狗小猪小牛以及小小的我,都是在那里走过快乐的。
我记得妈妈曾在还未通电的年代点着煤油灯纳鞋底,我记得许多个清晨我曾起来蹭哥哥们的活油拌面条,我记得哥哥放学曾在木门框上教我写“肖” ,我总是把小和月分开写得歪歪扭扭,然后我知道我姓“肖”,我记得小小的我早上起来看不见妈妈就总是蹲在院坝上,朝菜园子的那边山一直边哭边喊妈妈。妈妈总是这样回答我“幺儿,不要哭,乖乖的,妈妈马上就来带你了”。
我记得隔壁邻居家的哥哥在院里带我玩泥巴 ,用黄泥巴揉出大巴车的模样。
我记得柴火堆里炮出来的洋芋特别好吃,烤的糯米糍粑会鼓起来。
我记得一家人忙着推磨,小小的我什么都不用做只顾着快乐,我记得有一年家里种荞麦,爸爸抱着我上山去打吃荞麦的小鸟,后来收割荞麦,一帮亲戚聚在家里有说有笑,都夸妈妈刚烙出来的荞麦饼好吃。
…………
这是我五岁以前的记忆。
五岁以后就基本没怎么回过老屋了,生活所迫,随父母举家迁到城里,至今17余年,再没见过它的样子。
小的时候太小,什么都不懂,不懂什么是乡愁,不懂什么是念旧,不懂愁苦只知老屋前那段小石子路上的野花很漂亮。
如果,如果我懂的话,我就听话乖乖在家看家而不是总跑去邻居家玩,我就多看看老屋的样子,深深地把它刻在脑海。
小时候对我很好的慈祥老人好多都不在人世了,小时候和我玩得要好的玩伴如今都长成大人各奔东西再见也认不出来了,我对老屋的记忆也仅仅只剩一个稚嫩孩童眼里的模糊画面。
这样模糊的记忆致使我今日心上眼里都上了雾气,是因为那是我的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乡愁。更是父母永远的念想,落叶归根,他们想的是未来的某一天有个安心的归宿。
妈妈淡然地说“其实也不值几个钱,但是在里面住了那么十几二十年,很难割舍下这份情感”。
于父母而言,又何止是舍不得。作为儿女的我们,无法切身体会这样的酸楚,也不知该如何提及。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自读书十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家参与上坟挂纸,回程的路上我提起想去老屋看一看,我都要忘记它的样子了,总听别人提起说门前的野草都齐腰高了可我还未去看过一次。
他们说时间紧,也不顺路,以后有机会再看,那时候我也以为还会有机会再去看的,我不知道这一天来得这样快啊,我要是知道的话。那天走多远的路,费多少时间我也一定要去看一眼的,可是这世间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是这样多。
遗憾的是,我甚至连一张它的照片都没有。再有机会回去时,是平地?是废墟?是野草?是心酸?是无尽乡愁?
老屋,今夜,我为我逝去的童年,为守护我成长,为我遮风挡雨,几十个春夏秋冬都孤独地伫立在故乡的那一方水土的你,流下眼泪。
如若你知寒风,知冷暖,知世态炎凉,知人世举步维艰,那么你倒下的那一刻,可有疼痛?可有呻吟?或者解脱呢?
我记得我寄住在姑姑家那一年,因为太想念妈妈,所以曾在对面的高山上寻找过你的身影。看见你的那一刻,就想看见了能想念却无法拥抱到的母亲,又开心,又失落。
后来我终是和父母团聚,可我永没有机会回去与你有一次团聚了。
老屋啊,这一家子人都心系于你,不舍于你,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你别责怪,也别难过,保佑这一家人健康,平安,快乐,就如一开始在你的庇护下那样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