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生活史的显著特征:植物,蕨类及其近亲
大多数的蕨类都具有形状优雅的叶片,长大时由拳卷的幼叶逐渐舒展开来,非常容易识别。蕨类与近亲木贼类和松叶蕨类一起,组成了一个古老而高度分化的类群,它们都是用孢子繁殖的。各种各样的陆地生境中都有蕨类,不过绝大多数种类偏爱潮湿和荫蔽。
有的蕨类长得很小,不低头就很容易被忽视;但有些种类也能长成15米高的乔木状。很多蕨类植株紧凑,只有一丛叶片;另外的种类则具有匍匐的根状茎,能长出很多叶丛。欧洲蕨是最常见的具匍匐茎蕨类植物之一,生命力非常旺盛。经过多年的生长,一丛欧洲蕨通过匍匐茎的蔓延能覆盖直径800米的地面。蕨类中还有生活在淡水里的种类,以及大量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种类。
蕨类的成熟叶片通常分裂得很精致,在幼嫩时则是紧密拳卷的叶芽,欧洲人称之为“提琴头”。蕨类的孢子由分布在叶片背面、聚集成凸起的点状或线状的孢子囊产生。多数蕨类的所有叶子都有可能产生孢子,但有些种类具有两种类型的叶子:生殖叶专门产生孢子,营养叶则专门进行光合作用。蕨类的孢子萌发之后会先发育成配子体,这是一种细小、扁平、像纸一样薄的过渡形态。配子体上的生殖细胞完成受精以后,最终会发育成孢子体,也就是能产生孢子的成熟植物体。
蕨类的近亲
除了上述的“真蕨类”以外,通称的蕨类植物还包括一些亲缘关系很近的类群。其中与真蕨类形态差异最大的是木贼类——触感粗糙的直立植物,具有圆柱形而中空的茎。它们的茎是辐射对称的,每一个节上都放射状地生着一圈细长的分枝。木贼类植物体内富含二氧化硅颗粒,因此摸上去很粗糙,过去人们用它来打磨锅和壶之类的金属容器。松叶蕨和瓶尔小草是小而有趣的植物,前者具有细弱分叉的茎,没有叶,后者只有一片叶子。像真蕨类和石松类一样,这两类植物也是用孢子繁殖的。
独特的拳卷叶——蕨类幼叶纤弱的顶端被严密地保护在拳卷结构里,直到长得足够高、接触到阳光才展开。
木贼类
问荆——木贼科——80cm
这种木贼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一种令人讨厌的野草。它们黑色的地下茎生出空心芽,亮绿色枝呈环形对称。
松叶蕨
松叶蕨——松叶蕨科——60cm
作为真蕨类的古老亲属,这种大型的热带植物具有无叶的刷状茎,浆果状的孢子囊产生孢子。
瓶尔小草——瓶尔小草科——20cm
这是种罕见的蕨类植物,单卵形叶子紧抱住纤细的能产孢子的柄。它们生长于北半球的草地上。
扇羽阴地蕨——瓶尔小草科——20cm
这种蕨类遍布全球的温和地带,有单叶,孢子产生于分叉茎上的圆形囊中。
真蕨类
线叶蘋——蘋科——10cm
这是一种来自于西欧的沼生蕨类.像草丛般一簇簇生长。它们的孢子在土地上像药丸一样的绿色囊中发育。
蘋——蘋科——15cm
这种丛生的水生羊齿有四片叶,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开花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欧紫萁——紫萁科——1.5m
这种挺拔雄伟的蕨类植物常栽培于北半球,展开的叶子呈莲座圆形顶部是更窄的叶子,可以产生孢子。
槐叶蘋——槐叶蘋科——2cm
这种水生蕨类常形成浓密的毯子,小卵圆形叶子上布满了排水毛。它们常见于热带地区。
细叶满江红——满江红科——1.5cm
这种漂浮植物有垫形叶,沿着湖泊和池塘快速生长蔓延,广泛分布于全球温暖地区。
康宁汉假芒萁——里白科——1m
这种来自新西兰的独特蕨类具有铅笔一样细的茎,细条形的放射状复叶在顶部形成水平皇冠形状。它们通过匍匐根茎蔓延生长。
粉背番桫椤——桫椤科——10m
这种树蕨的名字(又名银树蕨)取自它的叶子,叶下部呈银色。它们特产于新西兰,生长于开放的森林和灌木丛中。
塔斯马尼亚蚌壳蕨——蚌壳蕨科——18m
这种粗矮的树蕨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它们需要阴暗的环境,常生长于树林之中。
髓质番桫椤——桫椤科——8m
髓质番桫椤产自新西兰。这种高大纤细的树蕨具有烟黑色的树干和黑色的叶柄,与它们鲜绿色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史密斯番桫椤——桫椤科——8m
这种最南端的树蕨特产于新西兰和亚南极群岛。它们的叶子呈衣领状,悬挂在顶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