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小川人类进入ai新时代: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入局AI大模型
4月10日,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正式对外宣布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创业,声称要打造中国版的OpenAI,并且认为追上ChatGPT水平年内就能实现,如果达到ChatGPT-4或ChatGPT-5水平,可能需要3年左右,应该不会低于两年。
对此,闲闲财经颇感意外。不错,近期很多国内科技公司宣布入局,而王小川不同,他是以一个“独立创业者”的身份入局的,这就显得非常单薄了。
中国式的“互联网创业”,在过去多年来往往被人拿来调侃,一旦看到美国的某项应用实现突破,国内就开始纷纷效仿。
王小川也是互联网的老兵,对这一套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在与早期互联网生态又有本质的不同。壁垒早已形成,想要靠一项不领先的技术很难实现颠覆的,更何况王小川在这一领域起步晚了呢?
如果没有快人一步的技术领先优势,生态壁垒优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尽管看上去,当前国内AI语言大模型各家都难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搜狗沦落的真实案例,其实就说明了这一切。要知道,王小川领导开发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国内并不算晚,1999年最早应用在了ChinaRen上。被搜狐收购后,2004年正式推出搜狗搜索,这明显比竞争对手晚了很多。但对于搜狗来说,还有一个绝佳翻身机会,那就是移动互联时代。很显然,搜狗并未能抓住这个机遇。最终被腾讯收购,不过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真相是无法打开生存空间,被迫成为腾讯内部产品的一个技术而已。
搜狗失败的根本原因鲜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但闲闲财经认为,搜狗的失败当然跟搜狐有关。作为早期的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是最失败的。网易有游戏、有音乐,新浪有微博,我们反观搜狐,仿佛啥也没有了。
究其根本,跟颓废的张朝阳有关,掌舵人“不思进取”,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发展定位不清晰,战略也不清晰,这是搜狗没能成事的原因。
现实案例说明,背靠的生态如果不行,即便板块中出现一两个强项,最终还是难以成事的。这是闲闲财经认为,王小川在此时入局AI语言大模型难以成事的原因,缺乏背后生态的基本支持,现在是一大劣势。
尤其这个语言大模型,要有足够的信息、数据体量注入,看似与其他公司起点都差不多,实际上要远远落后其它公司。而这些劣势,只有提前抢跑才能弥补。
灵魂一问,早在2021年10月就卸任搜狗CEO的王小川,为何没有早做打算,而现在才入局呢?
这是国内互联网创业生态的弊端,从0到1思考的人凤毛麟角,大多喜欢“照葫芦画瓢”,需要指出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本事,恰恰是人工智能的本事,而人类相比人工智能的优势恰恰又在从0到1!
而现在,阁下在从0到1上的能力不足,却又在搞人工智能创新,极具嘲讽味道。
对于草创型企业来说,科技创新能够“抢跑”就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在2021年10月份,王小川开始入局,成功概率就非常高了。尽管其他互联网巨头其实早已布局,但均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快人一步将会是摧枯拉朽式的胜利。
要知道,早在2019年2月,OpenAI就发布了语言模型GPT-2,很多科技大佬们当时并不看好他。
创新的本质是眼光,而那些跟随者,失去了创新的本色。
以此来看,王小川入局AI大模型,未必就有上一次将搜狗顺利出手那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