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和萨摩耶有生殖隔离吗?新娘变萨摩耶宠物成怪物
“我拍了一张3岁儿子的照片让AI绘画,结果画成一个老头。”市民任女士付费使用一款AI绘画软件,拿到的“作品”把自己气笑了。
因为今年10月12日CG画家乌合麒麟参与讨论而登上微博热搜的AI绘画,短短一个多月后已从业内争议的问题成了风靡社交媒体的新“玩法”:毫无绘画基础、无法精准描述画面的普通网友,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选择相关参数,即可一键生成一张绘画。
不过,根据大数据“无情”的分析合成,AI绘画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开盲盒一般的乐趣,成了众多网友争相尝试这些软件的原因,“AI绘画能多离谱”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词条。
短短一个多月,原本只有寥寥几个相关网站和APP的AI绘画,在应用市场和微信上能找到数以百计的软件、小程序和公众号,就连抖音也上线了AI绘画照片特效。一些曾经忧心AI绘画抢了自己饭碗的职业画师们,也开始尝试接触这一新兴的手段,“既然AI绘画势不可挡,那就试试为我所用。”
AI绘画能有多离谱?
从事艺术品交易工作的任女士早已耳闻AI绘画的争议,“人工智能真要用于艺术创作还需要专门设计和‘学习’,比如百度AI续画陆小曼的原作。”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比任女士想象得更快,10月专业人士还在吵来吵去的问题,11月就已有多款简单实用的AI绘画软件和小程序上线并广为人们运用了。
任女士也下载了一款付费AI绘画软件。与之前许多AI绘画网站、软件完全依靠文字描述不同,新一批软件除了文字描述,也有图片上传功能,用户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等不同类别的绘画,还可以选择科幻、二次元、古典等绘画风格,并自选与上传照片的相似度。对AI眼中的孩子的长相十分好奇的任女士选择了与照片50%的相似度,等待十几秒钟后,生成的图片让她目瞪口呆:画中人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笑容慈祥。
她将这件AI绘画发到社交媒体上,有人安慰她,“至少AI眼里还是个人”。她这才发现,不少网友都晒出了AI绘画的奇葩作品,社交媒体上甚至有“AI绘画能有多离谱”的词条。
有网友的猫被AI画成了“怪形”
社交媒体上的奇葩AI绘画,让不少网友啼笑皆非。有人上传了一张爷爷奶奶抱着孙子的合影,结果AI绘画把坐在中间的孩子变成了爷爷递给奶奶的电饭煲;有人上传了一张一缕刘海遮到眼睛的照片,生成的绘画中眼睛里竟生出两个瞳孔;有人拍了自家的宠物猫,绘画中竟变成怪物:头部是一个长发女性仰起的脸,耳朵变成了折叠的手部,而脸部下方竟骇人地连着另一张诡异的脸……
“画得像画面没啥意思,跳出常规才是AI绘画的精髓。”在画廊工作的李先生也在观察AI绘画,常常被那些出其不意的画面吸引,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年轻男士的侧面自拍图,被AI绘画创作成一张高空俯瞰地图:头发变成了葱茏的树冠,头发与脸部交叠的阴影变成了褐色屋顶,眼镜成了院子里的阶梯,无线耳机则是距离房屋一段距离的仓库,就连背景里的福字,都成了画中深红色与黄色交错的隔壁邻居院落,“这样的视角让我想到拿蔬菜画肖像的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
这样AI绘画让人想起朱塞佩·阿尔钦博托
职业画手遭遇冲击了吗?
今年10月乌合麒麟参与的AI绘画网络争论中,不少职业画手担心饭碗被AI绘画所抢,不过记者询问数名画手,得到的回答却是“还好”。
在网络上接单绘画的沈纬日常出品包括各类头像、结婚图像、毕业卡册等,他表示头像类创作近期有所减少,但其他的接单量没看出太大差异,“头像类本来大家就求新求变,是否真的受影响还要看未来比较长的时间。”
上海市民方绮正在准备明年结婚的事宜,需要制作一整套用于喜糖和婚礼现场的卡通形象。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她想到了使用AI绘画。“我原本想既然用卡通形象,那就跟本人差别大一点,所以选择和照片相似度50%。”结果生成的照片令她啼笑皆非:原本上传的照片中她身着白色蓬裙婚纱和未婚夫蹲坐在一起,而AI绘画竟是一个男人蹲下身逗弄一只白色的萨摩耶犬。随后她把相似度降低到30%,画面中两人竟变成长出三只眼睛的油桶。直到将相似度提升至90%,画中两个人才跟本人有了一定相似度,“但很像给照片上的人用画笔上了妆”。
最终她还是付费请了职业画手,“一方面这些画需要有连贯性,AI生成每一张都不长一个样甚至不是一个物种;另一方面需要各种动态,我们不可能为了AI再拍一组照片。”她坦言交给画手只需要提供一组照片,画手就能据此创作卡通形象并配上不同的服装。
常有AI绘画把人画成奇怪的物体
“现在很多人使用AI绘画软件,不是想得到一幅正经的画,就是想试试AI能把自己画成什么鬼样子。”任女士的朋友圈里面经常有人晒出拿自己照片创作的AI绘画,“这些画跟本人越有反差大家觉得越有趣。”在她看来,如今人们喜欢AI绘画是因为“不可控性”,收藏画作在意的是“风格与思想”,付费找画手则重在“相似”“可控”,“这些目前看来还不在一个赛道。”
“AI绘画必然给职业画手带来冲击。”画手陆晨认为,扎堆上线的AI绘画软件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举办的AI绘画活动,的确会分流一部分心血来潮希望拥有自己美术形象的潜在消费者,“但画手最终还是要靠风格取胜。”
在沈纬看来,绘画遭遇技术冲击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从照相机发明到数字绘画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让绘画消亡,反而更加便利,“现在很多人不是已经习惯了手绘板和软件修图了吗?”他透露,不少同行也在悄悄使用AI绘画软件,“一个人的想象毕竟有限,可以通过软件芜杂狂野的数字分析来拓展思路。”
除了版权,新的潜在风险也来了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AI绘画软件需要收费。多款软件中,除了按照绘画数量、风格权限等充值“解锁”外,也有部分软件可以一次性付费“包月”乃至“包年”。一些宣称“免费”的软件,则需要用户通过观看广告等方式“做任务”来换取权限。而这些软件鲜少有职业画手参与合作。
版权一直是AI绘画软件备受争议的问题,也是许多画手不愿与AI绘画软件合作的根本原因。据法律界人士介绍,按照目前的著作权法等规定,法律保护的是画作这样的作品本身,而“风格”既难被量化定义,也未写进法律保护范畴,但又恰恰是艺术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一些画手建议,既然AI绘画不可阻挡,不如软件方尝试与画手合作联动,允许AI在一定范围学习画手的风格,用户付费使用标注来源、收益分成。
昨晚在朵云轩拍卖的由百度“文心一格”AI 续画的陆小曼未尽稿《夏日山居图》,事先就由朵云轩提供了陆小曼存世的全部绘画、书法作品乃至书信笔迹,并协助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以供AI学习,最终完成作品上拍。
而令方绮担心的是自己“在太多APP上传了自己的婚纱照”。她在一款小程序上传自己的照片后,才发现须付费使用,付费方式则是添加一个个人微信号转账。“这些软件真的有能力保护我们的肖像权吗?我们会不会成了AI的学习材料?”她担心,大量用户上传肖像照片,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据一些法律界人士介绍,尽管目前法律并没有直接涉及AI绘画的内容,但无论肖像权还是个人信息保护,都有法律明确规定,“新技术也必然在法律框架下运行”;而AI绘画带来的版权争议,也会随着实践发展进一步清晰,“人们看到新兴技术应用,能第一时间想到法律问题,就是法治意识普及的体现。”
(应当事人要求沈纬、陆晨为化名)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来源:作者:简工博
推荐
宠物
- 1为什么猫突然变得很可爱?猫越长越像自己了,啊208
- 2鱼苗气泡病怎么处理?鱼苗气泡病用,动力来破坏游离气体317
- 3柯基为什么跳起来咬人腿?柯基咬人脚后跟其实是牧牛技能347
- 4设计师开关插座布局 24岁首席设计师,50小房装了68个插座344
- 5两个多月的金毛掉毛超级厉害 这只差点被安乐死的金毛399
- 6菊花外面长了个小包包:菊花,外有小肉疙瘩摸起来还会疼396
- 7常年乘坐飞机火车禁带哪些物品?带这些东西上火车可能会被没收246
- 8深色t恤清洗不褪色方法:黑色T恤洗涤小妙招398
- 9这三款车最坑人不接受反驳,能让你对它的产品力视若无睹417
- 10小二哈出生三天就被主人抱去玩:二哈回娘家被两只猫咪堵门外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