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悔:少年的你给我们的启示

人气:337 ℃/2023-09-03 23:04:38

文/麦穗小鱼

题记:

《少年的你》,这部由《七月与安生》原班幕后打造的青春剧再次撩拨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也触动了不知多少家庭的心弦。

好的青春片,故事不同,但都有一个相近的内核:反抗、成长、追求自由,以及小小的爱背后那句大大的承诺“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导演曾国祥用强大的解构能力和细腻的叙事天赋,借青春之口,以救赎为线,切开“校园霸凌”的剖面。《少年的你》把“周冬雨,易烊千玺”的迷茫、不甘、隐忍、执拗,还有倔强燃起的小小火花勾勒铺陈开来,背后呈现出的却是原生家庭所折射的社会百态,有的是生而不养,有的是养而不教,还有的是教而不善。

教而不善——冷暴力比暴力更可怕,溺爱不是真爱

校园对绝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一个圣洁的,充满温情的地方。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被校园爱的阳光照射到,温暖到。在他们心里,校园可能是一个梦靥之地,可能是内心凄凉的缩影。

影片开头,胡小蝶因不堪“校霸”魏莱的凌辱,从教学楼一跃而下,似乎为这部影片奠定了黑色调性。随后是嘲讽、围殴、拍裸照,一招比一招狠,招招把“陈念、胡小蝶们”的心撕得粉碎,把他们的尊严扔到地上任人踩踏。

如今,校园霸凌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毫不夸张地说,校园霸凌是“童年之怖,社会之殇”。很多人也许认为“长大就好了,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对于深受霸凌的孩子来说,这是难以抹去的心灵******,会不时地往外渗血,甚至会改变ta的一生。

记得,《和陌生人说话》中,遭受校园霸凌的受访者王胜男在采访中一再表示:

  • “我完全不能相信任何人了。”
  • “甚至在来(录节目)之前,我都怀疑是讨厌我的人把我骗到这里。”
  • “学业被毁、性格大变、重度抑郁,我却不知道该恨谁。”

实际上,校园霸凌离我们并不远,你的孩子或是身边的孩子可能都曾遭受过霸凌。当我们一面同情被霸凌者,一面对霸凌者恨之入骨的时候,却很少去剖析霸凌者的行为动机和探究他们的心理地图。

《少年的你》中的“校霸”魏莱,家境优渥,长相俊美,在老师和父母眼里她是个听话懂事,成绩好的乖乖女。可是,外表的天真无邪,掩饰不了内心的扭曲形变。她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私底下有着自己的小团伙,以欺负同学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昭示自己的优越感。

有谁会想到貌美面善,“人畜无害”的魏莱会做出霸凌的如此恶行,随着影片的层层推进,看到后面,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她这种恃宠而骄,毫无温情的性格都是拜父母的“教而不善”所赐。

在魏莱父母的观念里,“学习好,便一切都好。”这和当下很多人衡量一个学生是好还是坏如出一辙,都是一切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成绩好,即使有缺点也是瑕不掩瑜;成绩差,即使能歌善舞也是不务正业。

魏莱的父亲会因为她成绩下降,对她使用冷暴力,甚至一年多都没跟她说过话。这种冷暴力在魏莱心里滋长着,侵蚀着。以至于,久而久之她的内心也变的冷酷无情。所以,当她知道胡小蝶跳楼自杀时,没有一点怜悯和同情,而是冰冷地说:“胡小蝶跳楼,那是她心理脆弱,与我无关。”

相对于爸爸的“冷”,妈妈却很“热”。妈妈又对魏莱特别溺爱,造就了她居高临下,有恃无恐的性格。在和警察的对话中,我们便依稀可见妈妈是多么宠溺魏莱。

“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玻璃心,心里承受能力太差。”她甚至认为魏莱对胡小蝶做的那些“根本不算什么”。

一面是爸爸的冷暴力,一面是妈妈毫无原则地宠溺,让魏莱的性格变得很扭曲。

冷暴力让她固执地认为人心是冰冷的,社会是缺乏温情的;溺爱又让她无法得到真正的关怀和引导,在溺爱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所以,她不断地用“乖巧懂事,好成绩”来取悦父母,取悦老师,却把自己的坏情绪肆意地释放到同学身上。这是一种压抑之下的宣泄,也是一种无助之下的反抗。

反观当下,为了孩子的学习,父母们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切“唯学习论”。他们用大人们的“高标准,严要求”,早早地给孩子设定好了成长轨迹,画好了人生路线,容不得他们有任何偏离。一旦偏离了轨道,父母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拉回“正轨”。并且经常语重心长地说:“这都是为了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种“一冷一热”的教育误区,滋生了“魏莱们”这种扭曲的性格,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人品却极差。名字是魏莱,却没有未来,是不是极具讽刺意味。魏莱表面上的虚张声势、骄横跋扈,却掩饰不了内心的脆弱。当她知道陈念要到警察局告发自己时,甚至跪下来求陈念放过自己。

有位心理学家说:“孩子内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时,性格上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

当我们拿“他只是个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变好了”作为开脱的借口,不去教育孩子如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今天的“小恶”或许会铸成明天的“大恶”。惯子如杀子,迟早有一天孩子会被你的“教而不善”推入深渊。

真心希望这部《少年的你》能给所有“教而不善”的家长们敲响警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多一点关怀而不是冷暴力,多一点引导而不是过分的溺爱。

生而不养——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俗话说,“生母不如养母,生父不如养父。”

生,是父母的权利;养,亦是父母的职责。

《少年的你》中的小北无疑是不幸的,在他很小时,父亲便抛弃了他们母子,13岁时母亲又另嫁他人。孤苦无依的小北,所有的苦难都要自己撑,所有的嘲讽都要自己忍,所有的不幸都要自己扛,生活中的每一次受伤,他都要默默地独自舔舐伤口。

小北从小混迹街头,靠打架斗殴来彰显自己的“青春激情”。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他自甘堕落着,他要用堕落去对抗命运的不公,去对抗“生而不养”父母的无情,去对抗世间的悲凉,去对抗所有。

有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像小北这样的“小草们”任凭风吹雨打,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生活的“狂风骤雨”把他们的心浇得冰凉。为了生存,“小草们”只有把根深深地扎进社会最底层的泥泞里,努力地向着有阳光的地方攀爬。但是,常常又会被生活的“雷电”劈断了腰身,瘫倒在地。

所以,当他听到陈念的那句“你疼不疼”时,会感动到流泪。这短短的四个字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耀到他心里,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所以,他也会为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誓言,九死一生,甘愿坐牢。

在我们感动于“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时,或许,也会为小北的人生境遇所怜悯吧。正是因为父母的“生而不养”,才造就了小北的今天。如果生活在父母爱的滋养下,他一定会有个灿烂的未来。

“生而不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意思就是说,对于只生不养的父母恩,只需要削断手指就可以报答了;对于既把你生下来,还把你抚养长大,要报这种父母恩,只有断头,才可以偿还,形容恩情厚重;对于“未生而养”的大恩此世已经无法报答,只有用永世来报答。

《何以为家》剧照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赞恩的父母给了他生命,又残忍地毁掉了他的一生。如果“生而不养”,那么生育就是对一个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为人父母应该明白,家的含义不仅仅是一处容身之所,而是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明亮的成长环境,是责任,是温暖,更是爱的栖息地。

当赞恩说出那句“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时,有些人叹息,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无情和冷酷,但更多的人是报以支持。这种“生而不养”的父母是对人性美好的一种毁灭。

更为可怕的是,“生而不养”的孩子因为缺乏爱,心里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阴暗面。孤僻、冷漠、自卑、抑郁、甚至是误入歧途,这些阴暗面都是因缺乏爱而引起。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那些被父母“生而不养”的孩子注定是不幸的!童年的阴影或许用一生都无法扫除。而幸福的,温暖的,充满爱的童年,对于一个孩子性格的养成,人品的塑造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深信!被爱包围的孩子,一定会遇到更加优秀的自己。

养而不教——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指出:

“胆大和胆小的孩子之间有个强烈的对比:一个会公开表达攻击性和敌意,并借此获得纾解。另一个则会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攻击性,并对它感到害怕,或预期它会从外界朝自己袭来,而为此忧虑。第一个小孩很幸运,因为他有机会可以发现,表达敌意是有极限的,敌意是会用光的;相反的,第二个小孩从来不会达到满意的终点,只能一直期待麻烦降临。”

《少年的你》中,陈念就是那个胆小的孩子,她出生在离异家庭,母亲因为躲债跑到了别的城市,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因为缺乏母亲的关爱和教育,她性格内向孤僻,只知道努力读书,从不交朋友,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

因为脱下外套披在受害者胡小蝶的身上而引火上身,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目标。座位上被同学倒上墨水,体育课上被魏莱用排球砸来砸去,下楼时被魏莱故意推下楼梯,放学时被同学围住撕开衣服拍裸照,被魏莱一伙人追赶躲进垃圾桶,不敢出声,默默哭泣......。这一次次地凌辱,她全部隐忍,也无人诉说。胆小,懦弱,甚至是自卑,在陈念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陈念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为了逃避责任,东躲西藏,只会对女儿说:“就算有人上门,他们看你还是个孩子,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耳濡目染之下,陈念也缺乏一种担当。当不小心推倒魏莱至其滚下楼梯死亡时,她选择了逃避,默许了小北为自己顶包。所以,逃避责任的父母,孩子也缺乏抬起头的勇气。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不光容貌相似,性格、习惯、脾气.....等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所“继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一点一滴的融入到孩子的潜意识里。

育儿专家珍妮在其书本中写到:“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子不教,父之过”,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可怕的是,一些父母从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也更加不会改变自己。他们借着爱的名义,固执地以过来人的人份将自我推崇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甚至不惜用暴力、冷漠、恐吓等方式要挟孩子按照自认为的“完美方式”成长。

我们都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就是其引路人。我们不禁要问:你“一点就着”的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平心静气;你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只争朝夕的品行;你瞻前顾后的行为方式,如何培养孩子的果敢睿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兰特说过:

“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在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成长。哪个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别人家的孩子”背后必定有着“别人家的父母”。

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不动声色的摆渡人。很多时候,普通的父母只会要求孩子“这么做”,优秀的父母会教孩子“怎么做”。一个字的差异,培养出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孩子。前者或许习惯了按部就班,缺乏创造力;后者则学会了分析、理解和融会贯通,当然也更加有主见。

所以,当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直接拿起“别人家的孩子”这块牌子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时,可否认真地查摆一下自身存在的缺点?可否也拿起“别人家的父母”这面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

  • 如果,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你能够做到不翻旧账,不把负面情绪过度强调和延伸。从而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分析原因,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 如果,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你能够做到不去大声指责,或是实施冷暴力。从而多去鼓励,多去发现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帮助他找到差距,迎头赶上;
  • 如果,在孩子叛逆犯倔时,你能够做到不去“以倔制倔”,或是强行扭转。从而积极的予以安抚和引导,帮助其更快地度过叛逆期,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那么,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变成他人口中“别人的孩子”。想知道您的孩子如何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吗?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中输入“如何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从此以后或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正如前文所说,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不动声色的摆渡人。承载孩子梦想的小船能行多远,能否披荆斩棘,扬帆远航,父母这个摆渡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或许,父母这个摆渡人在摆渡了孩子的同时,也摆渡了自己!

搜索更多有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悔:少年的你给我们的启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