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男童遭狗咬身亡,9岁男孩被狗舔一口狂犬病发作去世

人气:295 ℃/2023-09-24 21:26:16

完整皮肤仅仅被舔,属于一级暴露,没有被传染可能,不需要特殊处理

被舔部位皮肤有伤口,立马逆转成最高危险的三级暴露,需要最严格的处置

如何看待「9岁男孩被狗舔一口之后狂犬病发作去世」?被狗舔也能感染狂犬病吗?

根据公开的信息,我们简单捋一捋这个事件。

9岁男孩被小狗舔一口 40天后因狂犬病发病突然去世,诊断确定吗?

目前公开的信息主要是:

“2月12日,在河南卫辉市安都乡,9岁儿童小楠(化名)不幸身亡。事发后,卫辉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马上对小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孩子因狂犬病发病而死!

小楠的爷爷说,2018年5、6月份期间,小楠在曾祖父家逗小狗时曾被小狗抓伤,但这次没有告诉家人。

2018年12月30日,小楠在和另一条小狗玩耍时,小狗舔舐了他的手,而恰巧被舔舐的地方有一个伤口,这两次暴露家长均不知情,也没到疾控部门进行处置。

2月7日,小楠陆续出现怕风、怕水、怕光、怕声等症状。2月10日,孩子症状加重,出现双上肢麻木,伴有躁狂、兴奋、四肢痉挛。随后小楠被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狂犬病。虽经全力抢救,但小楠还是在2月12日不幸身亡。”

目前看,男孩大半年内有两次暴露史,有比较典型的狂犬病发作表现,符合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需要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

A.典型的狂躁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B.明确的动物致伤史 典型的麻痹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如果最后确定诊断,需要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加上以下任何一项的病原学证据:

A.直接荧光抗体法(或ELISA法):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

B.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唾液或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狂犬病病毒;

C.脑组织检测: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或ELISA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出狂犬病病毒。

目前看,当地疾控部门似乎并没有提供病原学诊断证据,因而还不能说完全确定诊断。

但是,如果目前公开的信息是真的,说小男孩死于狂犬病发作没有问题。

狂犬病的潜伏期

我们知道,传染病从接触到病原体(医学上称暴露)到发病,中间通常间隔一定时间,医学上称潜伏期。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像常见的流感,潜伏期一般在1到3天。

而狂犬病的潜伏期要长得多,原因是,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像多数病原体一样通过血液输送,而是只能感染周围神经,沿着神经纤维向脑缓慢移动。

民间有传言说狂犬病潜伏期可以长达几十年,这一点并不属实。

目前的证据显示,狂犬病潜伏期一般在1~3个月,最短的5天,WHO提供的数据中最长的8年。

新闻中男孩的第二次暴露(被狗舔有伤口的手)在常规的潜伏期间期内。

即使是2018年5、6月份被小狗抓伤,也在潜伏期内。

因此,两次暴露都属于危险性暴露,都有可能引发感染。

被狗舔也能感染狂犬病吗?

是不是只要接触狂犬病病毒携带的犬或其他动物就一定会感染狂犬病呢?

依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的规定,狂犬病伤口暴露分为三级,具有不同的传染危险性,需要做不同的处置:

可见,如果单纯被携带病毒的动物舔到皮肤,只要被舔部位皮肤是完整的,没有伤口,那么属于一级暴露,并没有感染风险,则不需要特殊处理。

而新闻中的男孩,第二次暴露虽然仅仅被舔,被舔部位皮肤却恰恰有伤口,显属暴露等级最高的三级;即使是第一次暴露被狗抓伤,也属于有传染风险的二级暴露。

因此,男孩的两次暴露都是危险的,都应该按照规程进行严格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

尤其是第二次高危暴露,还应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目前的信息看,男孩的两次暴露都没有进行正规的处理,才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回到本问题,“被狗舔也能感染狂犬病吗?”

可见,是不是属于危险暴露,关键在于暴露部位皮肤有没有损伤,有没有病毒可以乘虚而入的“方便之门”。

最终会不会被感染,更关键的还在于正确判断暴露等级,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如果你自己没有把握做出正确判断,最简单的办法是将“难题”交给专业人员——及时就医

搜索更多有关“男童遭狗咬身亡,9岁男孩被狗舔一口狂犬病发作去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