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食绘本故事 一个西安吃货的90年代小时候吃卜卜星
周末带孩子逛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食品区,孩子兴高采烈的选了一个金箍棒造型的玩具,里面装着山楂球零食。她开心地比划着猴子的动作,问我:妈妈,你看我像不像孙悟空?妈妈,你小时候有这个零食嘛?
我小时候?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回忆。是啊,远离童年好多年,我都快忘了自己小时候是啥生活啦。
1
记得我小的时候,住在筒子楼里,上小学才搬进了高层楼房的单元房。小时候,满筒子楼住的都是一个单位的年轻职工,人均30岁左右吧,孩子们从1.2岁到8.9岁不等,共同点就是爱吵爱跑,整天放学后,楼道和院子里小孩子乱窜,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楼顶都快被我们掀翻了。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华润万家,沃尔玛,人人乐这些大规模超市,居民区也没有大型百货商店。要想购物,得专门进城里,去东大街,钟楼附近的解放路,去唐城、民生百货大楼采购。
那会,家家户户一天三顿吃的都挺清淡,蔬菜为主,搭配米饭或面食,肉菜大概一周能吃一次吧。牛奶是个稀罕物 ,没有专门卖牛奶的店铺,要想喝奶,得专门找人订,每天早上有人送奶,一个月还要花不少银子。我因为喝牛奶胃疼,爸妈一直没给我订奶。偶尔去商店买点东方酸奶喝一点解馋。
▲东方酸奶 图源网络
因为蔬菜水果品种都不多,副食也并不不丰富,和现在比起来,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零食。印象中,商店有卖的是这几种:太阳牌锅巴(对,就在西影路上那个食品厂生产的),东方酸奶(一排四个),话梅,果丹皮,卜卜星(一种咸味的膨化食品,包装袋画了一个格格巫),冰峰汽水,钟楼小奶糕,娃娃头,华丰方便面。基本能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些。
▲太阳锅巴 图源网络
这些零食,在我们看来,那是至高无上的美味,只有过年过节,学校举行春游或者联欢会,爸妈才会给买的。而且一般一次也就买一袋,不会大采购的。吃的时候,平时毛手毛脚的猴儿们,个个都是小心翼翼的,酸奶,要吸溜到最后一滴,舔盖那是必须的。奶糕,要嗦到木棒都没味了,才舍得扔掉。
▲卜卜星 图源网络
卜卜星和锅巴,是连渣渣都要吃的干干净净的,而且一般还会把袋子洗干净,把女巫的头像剪下来收藏起来当书签玩。想想小的时候,我们可真是一群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2
那个年代,能吃的东西不多,商店里的零食又太贵,这可难不倒馋嘴又机灵的我们。你以为一串红只是花吗?它里面的液体是甜味的,你尝过嘛?你以为月季杆只是长刺扎手嘛?剥开外皮,里面的杆嗦起来是甜的,你知道嘛?月季估计都要哭死了,努力长刺了也拦不住馋嘴的娃。榆钱的叶子,各种树的小芽,只要手能够到的植物,估计都被我们霍霍过,充分发挥了广大儿童勇敢的的探索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
除了霍霍植物,我们还自己造食物。米饭加水是泡饭,米饭加水和酱油醋,再滴点香油,是我们眼中的顶级泡饭。菜汤蘸馒头是好吃的下午茶,如果是肉丝炒菜的汤汁蘸着更撩。酸奶配锅巴,你吃过这种吃法嘛?一口下去,双重美味,你值得拥有。方便面是可以干吃的,可以泡着吃的,还可以煮着吃的,如果你厨艺高,炒着吃也行。华丽丽的教训是记得做完关火。
▲过家家 图源网络
冰箱是广大儿童的洞天福地。夏天,可以用冰箱做冰镇西瓜,冰镇酸梅汁,冷冻室可以用来自行开发各种冰棍冰糕。那会经常和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把水果汁,蔬菜汁,橘子粉等等物品拿水化开,分门别类的装在冻冰棍的格子里,小心翼翼的端到冷冻室里,关上冰箱门,然后等待自制冰棍出厂。然而,孩子的耐心只有十秒,一般是还没等冰棍冻好,我们都嘻嘻哈哈的喝完了原材料,要不然就是手忙脚乱的打翻了格子,水洒一地,坏了,大家赶紧看表,趁爸妈下班进屋之前,通力合作,把地擦干净,销毁证据。
我们这群毛孩子,连生熟都不咋分的出,可想而知,做出来的食物质量参差不齐,全凭运气。于是,偶尔有一次公认美味的食物面世,我们都欢呼雀跃,不亦乐乎。为了纪念这些食物,我认认真真的找了本子,记录了菜谱。学着家里菜谱书的格式,工工整整的记了好几道佳肴。记得第一道就是《冰镇桃汁》。这道美味面世之后,我邀请好几位朋友品尝,获得了一致称赞 ,于是,我满怀得意的把它记录在了菜谱第一页。
▲小时候的菜谱本留到了现在 作者供图
那个年代,几乎一周七天,21顿饭,都是在家吃饭。爸妈的手艺,特别是妈妈的手艺,直接决定了家庭饭桌的幸福指数。
记得我妈拿手的菜是红烧肉,炖鸡块,粉蒸肉,孜然炒肉丝,土豆丝煎饼等。在我中学毕业之前,基本是我妈一系上围裙进厨房,我爸就超级有眼力见的端着盆去洗衣服,故而,我小时候,基本没吃过他做的饭菜。偶尔有一次,我和妈妈外出采购回来晚了,我爸烧了一次酸辣土豆丝,嗯,土豆丝们都烧成了土豆泥,不过,味道还是很赞的。老爸比较擅长的是炒油茶,熬小米稀饭,蒸花卷。
3
到了90年代中期和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区附近有了凉皮摊位,肉夹馍店,泡馍馆,等等,我们才偶尔可以买点现成的改善伙食,调节一下。记得那会凉皮是6毛一碗,后来一路涨价,现在是7元一碗了吧。
那会去下馆子,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蛮稀罕的事情。记得我念中学时,爸妈带我去西大街吃贾三灌汤包,我还雀跃了半天。老爸一路提醒我,去了别说猪肉和猪啊,人家这里是清真馆子。当时吃了多少笼我都忘了,就记得走出来的时候,肚子撑得圆圆的,好几天都不想吃肉。
假期在家刷剧,看到《12.1枪杀大案》,里面有很多西安90年代的街景空镜头,不禁回忆多多。
记得有个情节,刘探长和赵强聊天时,看他境遇可怜,出于同情,给了赵一百元,赵很受感动,就告诉了探长枪案主犯的重要线索,直接加速了此案告破。弹幕里有观众说,一百元就把人收买了,线索真便宜。00后的孩子们,估计压根想象不到一百元有多珍贵,这差不多是一个家庭半个月的收入了。要知道,我们80后小时候,连易拉罐的可乐和健力宝,都是收藏起来,过节过年才喝的啊。
作者:柠檬半甜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