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品加工明细表 直击从加工到运输全过程
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蔡柳宁 徐张华
从8月6日到现在,东海“小开渔”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大批海产品的上岸,给台州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带来利好。特别是对于海产品出口企业来说,眼下迎来了出口小高峰。连日来,记者走进台州的海产品出口企业进行蹲点,现场直击海产品从加工到装车运输的全过程,了解海产品“出海”背后的故事。
随着“哗、哗”的声响,一整车满满的海鲜被工人们卸了下来。这里是位于温岭松门的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自从开渔以后,企业就进入到了生产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要从当地渔民手中收购大量的海产品原材料。记者一走进企业,恰好遇到100多箱、4000多公斤的海产品原材料正在卸货。仔细一看,它们全部都是我们台州人熟悉的“红绿头”,而这恰恰是企业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原材料。
这么多红虾从码头被运到企业,接下来又会去哪里、被怎样处理呢?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看红虾的“华丽变身”!
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3条生产线上,120多位女工正在熟练地剥虾去壳。剥好的虾仁经过分拣、速冻之后,被送入零下40度的冷库里进行彻底冷冻。在企业成熟的流水线运作下,一只红虾变成一颗冷冻虾仁,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十几分钟。
“不够,完全不够,我们每天都在为原材料而发愁!”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厂长陈辉告诉我们,自从“小开渔”以来,企业加足马力日夜赶工。像这样的红虾原材料,企业平均每天会收购、加工20多吨,但这还是无法跟上出口订单的需求。
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海产品出口贸易已经有30年,主要出口产品有红虾仁、冻鲭鱼、安康鱼、太阳鱼片等。今年一开渔,企业就接到了西班牙等欧洲客户货值50多万美元的红虾订单,短短半个月总计出口海产品58.7吨,同比增长4.8%。
出口形势貌似一片大好,但是企业总经理余训新却并没有盲目乐观。这位80后的年轻人几年前从父辈手中接过企业经营管理权,国际国内市场的暗流涌动,让他平添了几分担忧。“目前来看,来自东南亚的竞争比较激烈。”余训新说,“因为像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肯定是比中国便宜不少的。如果只是做原材料初加工的话,我觉得我们以后很难有利润了。”
余训新的担心不无道理。原来,在企业的出口海产品中,红虾、冻鲭鱼等初加工、精加工产品,占到企业出口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些产品的加工门槛低,价格波动较大,一旦遇到竞争对手,很容易对企业整体出口形势造成影响。如何提高附加值,使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天下午,台州海关监管二科二级主办王莹来到企业进行例行的沟通对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带来了一份台州2023年上半年海产品出口的数据。
“整个台州的话,整个上半年统计出来还是有不少亮点的。比如海产品出口拉丁美洲这一块的增长很漂亮,一共是950吨,增长幅度是208%。还有出口亚洲国家的增长也是250%,希望这些数据对你们来说有参考价值。”王莹说。
听到这样的数据,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一时间,各部门员工都纷纷讨论了起来。“我觉得我们要开拓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华人市场吧。像我们公司生产的带鱼、鲳鱼、小黄鱼、龙头鱼这种,在华人市场肯定受欢迎。”外贸部的于莹莹说。
“我们要研发新产品。现在年轻人都没有时间买菜做饭,我觉得预制菜的市场还是很不错的。”企业员工许晶晶说。
如何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在讨论中,开拓新市场、开发深加工类新产品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事实上,从前几年开始,企业就把目光瞄向了东南亚、非洲等地,通过参加展会、拜访客户等方式开拓新市场。仅在今年,企业就打开了五个国家的新市场。
在开发新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在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他们大力研发预制菜等精深加工类新产品,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自主研发的调味小龙虾预制菜,受到了不少国外华人市场的欢迎,销售总量达到50万盒。
努力开拓新市场,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企业的海产品“出海”再添了新动能。不过,“出海”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新产品开发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波折。
“麻辣小龙虾,在我们这里有点卖不动。公司能不能研发一款适合我们当地人口味的产品呢?”这天,余训新接到了来自越南的一通电话,经销商向他反馈了企业研发的麻辣小龙虾在当地“遇冷”的情况。原来,越南人虽然也爱吃辣,但他们通常吃的是“甜辣”口味的食品,公司研发的“麻辣小龙虾”出口到当地之后就有点“水土不服”了。
搁下电话之后,余训新的神色显得有点凝重。“我们要打开一个新市场,不是把产品运过去就行了。还是要加大研发力度,做出适合当地口味的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制化’。”他说。
定制化,给企业研发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两天,企业研发质检部的负责人朱巧丽在实验室里忙个不停。她正在针对欧美华人市场,研发一款新口味的秘制调味小龙虾。
“每次研发出一款新产品,我们都要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寄给国外的客户请他们也尝尝看。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反馈,来判断产品是否适合他们的市场、值不值得下一步去大规模生产。”朱巧丽告诉记者,企业每年投入400万—500万元研发经费,保证一年内要有超过十款深加工产品创新出品。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总体反响良好,例如调味小龙虾每年的销售量就达到10万盒以上。
在“定制化”这条路上,企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企业的样品室,记者看到了一份出口瑞典的调味小龙虾,包装盒上印着淡黄色的茴香图案。“这是茴香味的调味小龙虾,专门出口瑞典。”余训新告诉我们,“我们国人不喜欢茴香的味道,但是在瑞典却非常流行。所以我们要针对区域的口味去做一些定制产品,不断研发相应口味的新产品。”
为了助力海产品更加高效“出海”,台州海关主动上门,依托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了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等服务,实现电子底账数据秒放,大大缩短了企业的通关时长。
“以前企业产品出口要到现场去办理放行手续,包括证书打印也要等现场结果出来之后在现场领证,现在他们只需要在电脑端就可以完成电子底账获取,检验检疫证书自助打印业务,可以说比原来方便很多,至少节省了一天左右时间。”台州海关监管四科副科长常佩亮告诉记者。
在多方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天和水产今年上半年的出口业绩有了较大突破。1-7月份,企业共计出口2906.2吨水产品,同比增长79.75%。其中,5%是销往东南亚、非洲等新开发的市场。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今年以来,企业共开发了秘制调味龙虾、带鱼卷等十几种新品,深加工产品出口占比达6%以上,较去年提升了一倍。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创新吧,不管是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包括管理的创新,我觉得对我们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余训新说,他一直以来有个想法,在研发世界各国“定制化”产品的同时,也把中华美食文化输出到全球各地。“接下来我们还会大力推进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新市场么,希望再能拓展五到十个。我们有丰富的资源,有创新驱动,我对我们企业未来的出口形势绝对有信心!”
记者蹲点手记
拥有740公里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可以说台州在海产品出口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蹲点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台州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们,他们居安思危,创新求变,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新兴市场。他们在创业中“创新”、在“红海”中开辟“蓝海”,相信最终将实现海产品的“破浪”出海,赢得更好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