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能不能降糖降脂 小小玉米须降糖减脂灵
玉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但口感好易于消化,而且营养丰富,既充饥又确保营养。人们在煮食玉米时,往往剥去外皮苞叶,除去一条条的须,作为废物丢弃。殊不知那一条条须,也就是熟称的玉米须,不但不是废物,而且还是一味十分有用的中药。
一
玉米须之名
玉米由于产地、习俗等原因,有不同的名称。
1 以形色命名
如玉蜀黍、薏米包、玉米。《本草纲目》云:“玉蜀黍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故又称玉蜀黍、薏米包。玉米之名,因其种子累累多黄白色,有玉质的光泽,故名。
2 以来源、质地命名
如番麦、御麦。清代张宗法的《三农纪》载:“曾经进御,故曰御麦。产于西域,曰番麦。麦者,言磨面如麦者。”
3 以用途命名
如陆谷。古代的主要粮食分为五谷“稻(水稻)、黍(黄米)、稷(高粱)、麦(小麦)、菽(大豆)”,玉蜀黍自传入后,亦作粮食之用,故有“六谷”之称,《齐民要术》名“陆谷”即“六谷”之义。
玉米须因其花柱细长,如丝如须,故称玉米须。
二
玉米须之食用
玉米须性味甘淡,口感怡人,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主要作为汤饮食用。既可以用干品亦可以用其鲜品。
1
茶饮
取干燥玉米须30~60克,加水500~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作为茶饮使用。如用鲜品则用量、水量加倍。
2 含玉米须的药膳
玉米须茅根茶:玉米须3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三药用冷水(约500~8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后文火煎煮15分钟,作茶饮,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玉米须煲乌龟:玉米须100克,乌龟1只,葱、姜、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少许。将乌龟肉、乌龟壳与玉米须加水共煲1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吃肉喝汤。该药膳具有养阴补肾的作用,可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治疗。
三
玉米须之药用
玉米须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胆、膀胱经,具有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等功效,其功效集中体现在“通利”上。最早记载玉米须作为药用的《滇南本草》谓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倦”。近代《岭南采药录》中则强调其降血糖作用:“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顿服。”目前对玉米须的功用认识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利水消肿
玉米须甘淡通利,性质平和,归于膀胱经,具有显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作用,小便不利、水肿等程度轻的单用煎汤即有效。常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玉米须的特点在于既能对症治疗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肿,又能通过利尿清除体内堆积的毒素、改善肾功能。
2 利尿通淋
玉米须性善通利,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的“淋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既可以单用煎汤茶饮,又可配伍金钱草、滑石、车前草等药用,其特点在于既能治疗又能预防。
3 利湿退黄
玉米须的这一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黄疸。黄疸的原因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就是湿邪阻遏胆道,导致胆汁外溢而引发黄疸。因此,对湿邪引起黄疸的治疗必须清除湿邪才能退黄,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通利小便,使湿邪有去路,从小便排出。
此外,玉米须还可用于脚气肿痛的治疗,因脚气的发生主要的原因就是“湿邪下注”。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功效以外,目前玉米须还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降血糖
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属于中医中的“消渴”范畴,自玉米须作为药用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消渴”的要药,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程度轻的可以长期单用煎汤茶饮。
2 降血脂、减肥
用于高脂血症、肥胖的治疗。中医素有“胖人多痰湿”的理论,认为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最为主要原因的就是因为过食、多食肥甘厚腻。因此,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清除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途径。玉米须虽然没有显著的燥湿化痰功效,但其显著的利尿除湿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减肥。
3 降血压
玉米须的这一功用不强,可辅助治疗高血压,特别是肾性高血压。在西医中,利尿降压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玉米须虽然没有平肝阳作用,不能直接降压,但通过利尿,配合其他降压药的应用,能起到辅助降压的作用。
虽然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口感好,价廉物美,方便易得,但在使用时仍当注意以下几点:
1.多尿、小便控制困难的患者不宜多用。
2.血糖偏低者慎用。
3.不食用已有腐烂情况的鲜品玉米须。
4.不用生虫的干玉米须。
本文转自“上海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柏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