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帮越南皇族平叛复位:就是越南二十年血泪亡国史
作者: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明朝历代皇帝中,要评选登基之路最拼的一位,除了打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便是篡皇位的永乐大帝朱棣。
为了君临天下的龙椅,朱棣硬是发动了三年靖难之役,刀光血影的战争,连着打了多场。期间亲自提刀冲锋的生猛表现,更是十分常见。外加权谋耍诈,机关算尽。从精力脑力到体力,样样都拼到底。终于把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活活轰下皇位。
等着真个拼来了皇位,喘一口气的朱棣才猛然发现,真正的拼,这才刚刚开始:老父朱元璋留给他的,除了强盛的综合国力,还有君主极度专制的政体,国内的大事小情操碎心,国际事务也不落下:大明是列国的宗主,当然也要有做老大的样子,哪国的家长里短,都要亲自过问拍板。国际国内,操心劳累到抽筋。
对于明朝早期皇帝是怎样累到吐血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可点击:
但当老大的滋味,朱棣很快亲切体会:新小弟日本,日本当局卖力替大明杀倭寇表忠心。实在亲戚朝鲜,殷切送美女表亲密。西边的帖木儿帝国早先叫板,老国王帖木儿凑了二十万人杀来,还没挨着大明的揍,自己就在路上病故了。新国王哈鲁忙不迭的遣使谢罪,又被朱棣派人过去一顿敲打教育,从此终生恭恭敬敬。
而后经过郑和七下西洋和陈诚五通西域,大明的国威声名远扬,小弟的数量,更从印度到北非,一路滚雪球似的猛涨。万国来朝的景象,常年繁荣热闹,中国皇帝朱棣当世界老大的感觉,一生荣耀舒爽。
倘若说国家关系如拳台,那么朱棣便是这时代最凶猛强壮的拳王。各路拳手无不服服帖帖。但不识时务跳出来挑衅的角色,任何时候都不会缺。朱拳王碰上的这位,却是格外奇葩:乍一看并非哪路肌肉男,相反却是个枯干的瘦汉:安南国统治者胡一元。
(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本来的越南只包括现越南北部一带,不包括现越南南部-本来的占城国。古代越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是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北宋政府无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
一:忍你很久了
这位敢挑衅朱棣的胡一元,身份比较特别:安南名义上的国王,是他儿子胡汉苍。而他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控国家大权。此人的名字也有好多个,通常也叫胡季犛。但综合看来,叫“胡一元”最形象:就他挑衅朱棣这件事来说,此人的头脑确实很“一元”,俗称一根筋。
不过追根溯源说,他的一根筋表现,却是被明太祖朱元璋惯出来的。
大明建国的时候,安南的统治者,是陈氏家族,史称陈氏安南。
这个陈氏安南,还算懂事。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第二年,陈氏安南国王陈日奎就赶紧派人来朝拜,从而正式获得册封,成了大明的附属国。
而表面恭敬的安南,内心却十分鸡贼:对大明恭敬奉承的同时,却又凶神恶煞,四处扩张领土,周围的占城等国,全给欺负个惨。 这也惹得朱元璋很生气,但看安南一贯孝顺,怒火也就打折。最生气的时候,也不过是派使者过去数落一顿。在朱元璋的好脾气,外加安南的鸡贼下,大明西南边境,虽说总有风波,但彼此关系,总还算友善和睦。
但在鸡贼了二十年后,长期憋坏水的外戚丞相胡一元悍然政变,杀掉安南国王陈炜,扶持了傀儡国王陈日焜,操纵了安南国的大权。
自此,这位后来胆敢挑衅朱棣的楞汉,在安南国的权力顶峰上,开始了不作不死的人生。
从政变前后的内政说,胡一元的表现,可以说极其精明。手段更干练狠毒,用暴风骤雨般的行动,波澜不惊的把控大局。这是个阴沉老辣的狠角色。
对内发狠的同时,胡一元对外也发威,连续痛打占城等邻国,但最作死的事,接着就开始了:扩张的贼手,竟然伸向了大明。以《明太祖实录》的话说,就是“侵迫益急”。越发闹的不像话。
对这贼胆包天的事,朱元璋反应竟依然淡定,最愤怒的表现,也不过是发文申斥,表达最强烈抗议。如此窝囊应付,好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不断有人义愤填膺上奏,请求给安南点颜色。也都被朱元璋硬压下去。
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会软弱,但当时明军的精锐,正全力攻打北元,大军席卷辽东,吓得先前吃里扒外勾结北元的贼孩子高丽,都慌忙脱掉旧马甲,变成了大明的乖小弟朝鲜(高丽因勾结北元,不断挑衅明朝甚至侵略明朝,被明朝所灭,可点击:)。从辽东半岛到库页岛的广袤国土,更从此收归大明版图。这件大事时间紧收获多,任务却太重,其他国务都要让路,作死的安南,也只好先惯着。
正是这样一惯,终于把胡一元脑袋惯出毛病,竟做出了一个缺心眼的认识:看似威猛的明朝大哥,不过是个软弱的邻家大叔。从此以后放心大胆,一边对内镇压反对势力,一边对外更大肆扩张。熏天的气焰,到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时,早已飙升到顶。
最逆天的事,更在朱棣忙“靖难之役”时干出来了:建文元年,当了十年傀儡的安南国王陈日焜终于被胡一元杀害。随后胡一元命儿子胡汉苍登基,自己加封“太上皇”把持朝政。这番安南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也就正式完成。
但胡家想要坐稳王位,最后一层窗户纸,还要必须捅破:陈家虽说傀儡,却也是大明册封的国王。杀狗还要看主人,何况杀国王这么大事,明朝大哥不生气,显然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自家的新国王,没大明的承认,就永远只是冒牌货。想要冒牌变正牌,就得让大明高高兴兴的册封。
这时的胡一元,虽然已经在胡作,可头脑还算清楚,知道大明腿有多粗。所以在这件生死存亡大事上,还不敢轻易叫板,反而拿出自己一贯绝活:作秀糊弄。
二:打的就是你
胡一元决定作秀的时候,大明的皇帝,已换成永乐皇帝朱棣。
对这位新大哥的威名,胡一元也了解。于是精心设计的作秀,便在朱棣面前完美上演。
首先上场的是亲情剧,趁朱棣登基的时候,火速派人来拜码头,而后又来了一出苦情剧:安排了大批安南父老当群众演员,拉住明朝钦差诉衷肠,更深切表达了恳求大明政府册封的愿望。为求保险起见,朱棣派来出使安南的大臣杨渤,也被胡一元拿钱喂了个饱。回到南京后,信誓旦旦的在朱棣面前打包票。
这票戏的反响,也就顺理成章的好。大明礼部尚书夏止善,受命正式宣读了朱棣的诏书: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这场胡家父子精心导演的大骗局,至此顺利收场。
自那以后,胡一元便彻底放了松,但正当他得意洋洋时,北方的大哥朱棣,却已经火冒三丈:一个意外事件爆发,使他的骗局早早戳穿。
原来,永乐二年八月,原安南国大臣裴伯奢逃到了南京,向朱棣血泪交加的控诉了胡一元政变真相。过一个月,陈家王族唯一骨血陈天平也跑到南京来。这下骗局彻底败露,尤其令朱棣火大的是,他这不是让全世界看自己打脸?
刚过上老大瘾的朱棣,哪咽得下这口气?一开始还是照搬老爹的经验,派御史李琦出使安南,表示严正抗议。而胡家父子的反应也乖巧:连忙派使者来谢罪,表示愿意将功折罪,奉还安南大权,热烈欢迎陈天平回国接位。永乐四年正月,朱棣命广西副将军黄中,率领五千精兵护送陈天平归国,如此强大阵仗,就为撑起先前被打脸的面子。
但朱棣万没想到,自己这番软硬兼施,却紧接着栽了大面子:黄中一行人进入安南后,十万安南大军突然杀出,将五千明军团团包围,竟当着明军的面,将陈天平活活劫走后公开处决。
而这事对朱棣来说,简直疯狂到骇人听闻。但胡家父子却觉得太正常: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吞到嘴里的肉怎能轻易吐还给陈家?至于朱棣很愤怒?在他们看来,之前朱元璋愤怒的次数更多,似乎也没啥严重后果,只消事后禁闭边关,严防国门,拖个一年半载,明朝强烈谴责的累了,也就会顺水推舟。
必须说明的是,胡家父子的自信,在当时看是有点道理的。安南发展到15世纪,就是个大明帝国的微缩版。论综合国力,东南亚国家公认第一,十足一霸。
尤其令后人难以想象的是,安南小霸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尤其在大明十分自豪的火器装备层面,好些技术竟已反超在前头。独门杀器“神枪”,既能发射弹丸,更能放射火箭,射程更远达三百步。被很多研究者誉为重机枪的雏形。后来实战之中,也曾叫明军吃了大亏。
而比装备和战斗力更恐怖的,还有越南丛林湿热的作战环境。号称横扫全球的蒙古大军,就曾被安南揍了个惨。独特的优势和光辉的战例,也因此鼓起了胡一元父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跟明朝朱拳王的这场无差别级较量,安南必胜!
但自信满满的胡一元父子根本想不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对手,他们更想不到,大明要打这一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朱棣既然决心打这一战,要找的就是更深的考虑:作为各国宗主,朱棣当了大哥,可周遭的小弟,各个比猴还精。正是要杀鸡给猴看的时候,胡家父子正撞在大明的刀口上。
所以这次大明的决心,就是既然要打,一要打得彻底,二要打得漂亮。就跟杀鸡表演一样,就是要用牛刀,不但保证一刀干掉,动作更要潇洒漂亮。以主将张辅的话说,就是要“奉扬天威,当一鼓而灭”。
当然更值得表扬的,还是胡一元,从砍了陈天平后,就让全国进入总动员,所有的作坊都加班加点,疯狂生产火器。北方与明朝接壤的边境,更是大修堡垒,整个国境线都修成铜墙铁壁。大明既然要打,那就看看谁更能玩命!
三:老大是这样打仗的
永乐四年七月,朱棣发布通告,朱能为征夷将军,沐晟和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帅八十万大军,从广西和云南兵分两路分头南下。仿佛隆隆南下的钢铁战车,火速向安南碾来。
这里补充说明下,八十万这个数字,是明军对外号称的数目。而明军真正投入的兵力,则在三十万左右。
对这强烈攻势,太上皇胡一元反应十分平静,只下令边境军队尽数撤退,把所有的食物和水井里都投上毒。以他的过往经验,安南气候湿热,瘟疫丛生,外加投毒等招数,没等着交上火,明军就得死一大片人。
但瞠目结舌的场面,紧接着就发生了,传说中不熟悉东南亚气候,染病就死的明军,竟都变成了百毒不侵的神兵。就是从投满毒的村镇踩过来,还是一路活蹦乱跳。看得安南兵大跌眼镜。
因为这点历史经验,明军早吸取了。所有的明军士兵都加带了棉衣,以防夜晚湿气着凉。提前三个月就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最让安南军抓狂的是,明军还带了大批工程兵部队,专门负责宿营挖井。现成的水一口都不喝,先前辛苦投的毒,全都白扔了。
于是明军高歌猛进,但猛进到十月,一个晴天霹雳袭来:明军主帅朱能因为积劳成疾,竟然病故于军中。
这糟心消息一传,胡一元重新焕发了精神。于是厉兵秣马,决心依托谅山的险恶地形,给明军一场毁灭性重创。
此时两路明军已经顺利会师,兵临谅山重镇多邦。这里是整个安南的门户,过了这个关口,从此一马平川。整个南征,这是决战。
这里同样是胡家父子的老窝,安南军修了七座堡垒,运载来了可以支用五年的充足军粮。水陆兵力加上后勤民夫,以《明太宗实录》和越南相关史料的对比统计,更达到恐怖的二百万人。这是一个集结了安南举国精锐兵力的防御体系。
而就具体防线布局和军事装备说,多邦更堪称恐怖的杀人地狱。城里还有最后一件杀器:象骑兵。
而且在象兵的战术上,安南军也极先进,其大象擅长配合城寨防御,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杀出。这种象兵突袭战术,仿佛十八般兵器里的流星锤,打起来极其暴烈迅猛。明末清初枭雄吴三桂起兵反清时,就曾把这招玩到成熟,令骄横的满洲八旗吃了不少苦头。
强敌在望,主将阵亡,明军局势急剧看衰。火线接替朱能的张辅,只用了一段话,就重新唤起了明军的斗志:当年李文忠跟着常遇春打蒙古,结果常遇春半路过世,李文忠火线接替,大破蒙古。他们能做到的事,咱也能做到。
面对这密不透风的防御,和传说中强悍的象兵,张辅也拿出了他堪称书写历史的军事奇招:特种兵突袭。先以连绵不断的小规模进攻,牵制安南军的注意力。真正的杀招,却是五千精锐的夜袭,趁月黑风高的深夜,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明军夜袭安南军薄弱环节,这个看似铜墙铁壁防御的最薄弱环节,就此被张辅一击即破:九百里顽强防御,无法做到面面相顾,只要攻破其软肋,便可一举击破。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这次特种兵血战的将军,正是当初受命护送陈天平归国,却蒙受巨大羞辱的黄中,参战的部队,正是当初经历安南背信弃义伏击的五千战士。以雪耻的名义,五千大明战士浴血奋战,给安南军队上了一堂完美的军事突袭课,如一只迅烈的拳头,将敌人砸的头破血流。胡一元当初嚣张杀陈天平,在这里尝到了苦果。
突袭成功,明军全线攻击,整个多邦防线首尾难顾,外围九百里防线迅速崩溃。但安南军应对经验也十分丰富,立刻收缩防御且战且退。等着明军猛扑上来,他们终于放出了最后的法宝:象骑兵,冲锋!
巨大的象吼声,怒涛一般的传来,连强悍的明军骑兵坐下的战马,竟都忍不住战栗起来。
但不可思议的一幕竟又出现了:明军骑兵整齐的向两侧靠拢,中央密排了密集的火器,只听一声令下,明军火器齐发,从火箭到******,展开了连绵不断的梯次攻击。如此淡定的火器战术,把迷信“神枪”的安南军,瞬间看傻眼:火器竟能有这么打的?
还没等着傻玩眼,安南大象就被打傻眼,密集的火网中,一排排战象轰然倒地,侥幸没打死的,调转屁股竟往安南军的军阵上冲来,于是史书上留下了一段冰冷的话语:安南军自相蹈籍及被杀者不胜计。这场决定南征大局的会战,就这样以大明的完胜载入史册。
眼看陆战打不过,胡一元又玩起了水战。
谁知这事更是找死。永乐五年正月和三月,明军先后在木丸江和富良江,两次团灭安南水军。特别是富良江一战,仅斩首数就高达三万九千人,两个月后,胡家全家人被张辅一勺烩活捉。安南全境,尽数平定。
沦为俘虏的胡一元父子,最后的去向也成了谜。有说法是他们被俘之后,拉到南京斩首。也有说法是他们在中国吃了几年牢饭,最后还是获得特赦。唯一有确切结局的,是胡一元的大儿子胡元澄。这孩子是胡一元家难得的老实孩子,沦为战俘后也不自暴自弃,终于凭其卓越的才能,在明朝获得重用,他改造的各式火器,后来陆续成为明军的主战装备。而他本人不但官运亨达,一度官至工部尚书,更以其卓越的军事科学建树,在明朝得到了一个崇高雅号:火器之神。做战俘做成神,人类战争史都少见。
而更为少见的,是明军这次酣畅淋漓的表现,仅以五个月时间,就轻松灭掉了一个军力强大的地区小霸。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整个战争中,朱棣精心的准备与张辅卓越的指挥。而从根子上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安南,军事水平实在与大明不在一个档次。
虽说赢得轻松,明军也没飘飘然,战斗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明军大量收集神枪,掰碎了认真研究,并先后开发出了十几类新品种。在接下来朱棣征讨北方蒙古的战争里,也令弓强马快的蒙古骑兵,结结实实的尝到了挨打滋味。敢跟这样一个强大且善于学习的对手叫板,胡一元的头脑,确实真一根筋。
而他一根筋的最恶劣后果,就是安南国一度的国灭。由于明军占领安南全境,外加陈家最后骨血陈天平遇害。雄心勃勃的朱棣,干脆做出了吞并安南的决定:永乐五年六月一日下《平安南诏》,正式将安南改为交趾郡,仿照内地设立布政司,从此再度划入中国版图。
四:朱棣欠考虑,包袱二十年
但一生精明的朱棣,在这件事上的抉择,却是极度欠缺考虑:尽管明军强大,但一个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地区,想要顺利回到版图内,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何况明军讨伐安南,打的是恢复陈家王朝的旗号,结果却自食其言,不招反抗更是不可能的。就如同首任交趾布政司黄福在上任前的预言: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
事实正如黄福所预料,明朝之后的二十年,一直守之无法,安南的叛乱四起,尽管在战场上,明军占尽优势,特别是张辅,每当安南出乱子,立刻就带兵南下,到了就能杀敌刷军功,怎么打怎么赢。可赢的再多,却还是止不住乱子。各地的反抗,摁下葫芦起来瓢,灭了这股,又出来那股。
关键的因素,还是当时的明朝,对怎么经营安南,既事先缺少准备,更事后鞭长莫及。朱棣的战略重点在北方,人力物力兵力,此后都优先经营北方,哪里有力量来经营安南。于是长期以来,安南就成了个半死不活的鸡肋。明军留着出乱,抛弃不忍。直到宣德二年十月,朱棣的孙儿,已经被安南问题的经济负担拖得苦不堪言的明宣宗朱瞻基,终于做出了抛弃安南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功过,今人一直在争论,但从当时说,确实甩了一个遗留包袱。
一直在安南反抗明朝的安南叛乱领袖黎利,也及时向明王朝低头认怂。最终他扶持的傀儡国王陈皓获得明王朝册封,实现了安南的复国。双方再度恢复了宗主国关系,也从此恢复了友好往来。这距离当年胡一元父子挑衅朱棣找揍亡国,整整过去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