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诗句选集:王占斌诗集大雁北之歌短诗精选
大风吹
在干草垛、沟沿边,在冰河的脸面上
冬天无处躲藏,白杨的排箫无处躲藏
大风一直向北吹,火炉拼命唱红了脸膛
从未见过如此浩大的合奏,村庄在高处
早就戴好了倾听的耳麦,低矮的房屋拘谨地
扣好门扉。风吹,大风吹响了白杨的排箫
大地上的寒冷戴上了雪花的头巾
大风吹,村庄手里多了一把辽阔的扫帚
把田野上鸟兽的印记一个一个掩埋
大风吹,北斗星吹出了夜幕低垂
吹出了天高,吹出了地厚,吹出了睡眠
一路向北,大风吹响了白杨的排箫
谁把头深埋在窗花里,在北风的
嘶哑声中,谛听到了春天由远及近的鸟鸣
(原载《北方作家》)
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
除了石头和青草,在边塞,长势茂盛的还有魏碑
不知什么时候就窜出一块来,像树林里突然奔出的黑豹
黑黑厚厚直直板板,无论停在哪里,都披一袭
制作精良贴身的盔甲,闪耀出北魏时代惊世的纹理
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矗立在我面前,深深浅浅的书法
像漩涡,像灌溉的渠道,像一个王朝洼陷的眼神
我不由自主循着足迹,闯入这只黑豹粗犷的领地
大刀阔斧成为抹不去的疤痕,我的寻觅才刚刚开始
北风吹开空阔的原野,一只魏碑的黑豹突然回头
青草起伏之处,必定会捺出一条白羊的尾巴
在塞北,我相信游牧的马背上驮着农耕
就像这只闯入书法领域的魏碑黑豹,始终游离在
隶书和楷书的夹道中,让碑碣、墓志铭成为沿途的风景
我的每一次揣摩,都会惊醒一只黑豹悍栗的沉睡
(原载《中国诗人》)
在方山,北魏冯太后永固陵
乌鸦有时比落日来的更及时,一切正在衰老
北魏也正在衰老,远远的望去,永固陵正是乌鸦
落脚的一点黑,黑黑的土堆埋藏了多少灰烬和秘密
一个王朝的辉煌,如同山坡上的野菊花
偶然的雨水让它绽放成历史的藏经阁,随便翻一册
都会打湿几盏好奇的露水,我依稀看到一个
在朝堂行走的女人,大胆而又谨慎的内心
那时农田水利依然是任督二脉,北方的土地在北魏
刚刚经历了一次雨水,从至高点循着帝国的经脉
完成了一次大循环,春天总是喜欢将花环
戴在山坡的头顶,冯太后戴上了北魏最耀眼的一顶
在方山永固陵,我只是个沉默的思想者,看落日
看大地辽阔,乌鸦鸣叫着窜过石碑落下的黑
被命名为魏碑,书写了一个女人最后的刚毅和悲悯
(原载《黄河文学》)
麦秸垛
秋天的田野露出空荡荡的盘底,一场寒雨
让粮食们各回各家,只剩下这些麦秸
莜麦矮小、玉米空虚,还有抱在一起的胡麻柴
这些可怜的孩子,命运的寒冷在等着它们
在院落的犄角、在旮旯,它们挤在一起
依靠相互的体温取暖,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风
令它们拥抱在一起,连刀子都插不进去
这些贫穷而可伶的孩子,在它们的脸上看不到
一点儿泪滴,生活的伤痕有时深不可测
深不可测的嘲笑、冷漠,还有一望无际的绝望
命运的寒冷在等着它们,它们从心里渴望火
渴望燃烧和毁灭,短暂的,那是一次
令人颤抖的回眸和微笑,灰烬中的黑蝴蝶
轮回中最后的飞舞,突然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原载《巫山》,收入《诗刊》年选)
牧羊人:风吹草低
眼里揉进草坡、春暖花开,揉进羊的白
如果用半生的时光沉睡,牧养人在梦中
依然风吹草低,厮守一片繁星的白
手里多了一杆鞭,一声吆喝一声脆
羊儿要吃草,到山坡、到河湾、到沟里
到更远的地方去,一样的风吹草低
可牧羊人终要回到原处,一块孤独的石头
终究要在某个时候滑下山坡
一杆羊鞭的光亮会不会覆盖一生的草坡
埋藏在内心的灯盏,啥时候才能拨亮
用一生的时光来换取一声吆喝
风吹草低追随的是一群灿烂繁殖的羊
牧羊人把头埋得更低
远远望去,像是一挂被岁月风干的羊皮
(原载《诗刊》,收入星星诗刊选编《2013年度诗歌精选》)
大山之阴
大山之阴,青草茫茫苍鹰飞翔
大风在黄花岭露头后,几个纵越就窜到恒山山脉的脖颈
我看见桑干河的玉带裹住一片草原,顺便裹住放牧的牛羊
无论内心有多么苍茫,天空还是把一整块儿蔚蓝的布匹
晾晒出来,我热爱的草场低眉顺目、遍地花黄
大山之阴有我故乡,没有什么能束缚住鹰的翅膀
那就随着一起飞翔吧,能飞多远就飞多远
一块石头当做枕头,我从来没想过要把山坡上的黄花
当做新娘,辽阔的口子能装下风,就能装下暮色和梦想
吆喝一声出来吧,民歌的嗓子清润成崖头的山丹
大山之阴我之故乡,白云仅仅是一个过客
遍地的牛羊追逐水草的陀螺,旋着旋着就靠近了山梁
远远的我看见,桑干河腰身上闪烁出白玉的光芒
而炊烟守住窑洞的福祉,而白杨树挺直了村庄的脊梁
(原载《黄河》《散文诗》)
摩天岭长城:高山巨蟒
骑在阴山的马背上,一条残存的黄土巨蟒盘就了
摩天岭长城,狼烟绝对是长在边塞硕大脸庞上的鼻子
像盘踞在巨蟒身体上的斑纹,它的任何一次警觉
都在空气中弥漫,马蹄和金属碰撞的声响将尘土逼上绝路
摩天岭,上苍为守疆巨蟒披上的一条黄色绶带
从山脚下匍匐的小草开始,蔓延到山顶蒲公英的根部
这个无数次怀孕的母亲,每一次分娩的场面都惊心动魄
连残阳都肿胀充血,瞳仁中布满恐惧和慌张
一条高山巨蟒成就了摩天岭的高度,历史彷佛旋转的经轮
北狄、匈奴、拓跋、契丹、女真,写下这些姓氏后
就获得了浴火的重生,获得了圆满而又坚定的力量
由模糊变得清晰是一个输血的过程,暮色随手苍凉地涂抹
摩天岭巨蟒的斑纹,山峦的衰老超度了祈求轮回的苍生
大地之上的青草,把灯盏的头颅埋藏的越来越低
(原载《时代文学》)
雁门以北
我不愿形容暮色,在雁门打翻了盛满太阳的瓶子
盘山公路上漆黑一片,只有隧道的眼睛明亮
雁门以北,高原的夜晚加速趴在窑洞和窗花之上
这高寒的土地和村庄,牛羊迫不及待走进梦乡
还有什么能够填满雁北,在崇山峻岭之间
莜麦眼圈干涩,土豆穿着臃肿的棉袍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夜行人脚步依然匆忙
我不愿意比喻雁北的朴实,如一棵被去了皮的杨树
干干净净又格外粗壮,里里外外都一个颜色
汗水和干涸相比总是两个容器,大地之上窑洞温暖
雪花填补了雁北的辽阔,厚棉被上的印花是麻雀的脚丫
这些三三两两的劳碌之鸟,守着一张嘴从不远走他乡
在宿命的安排下愈来愈单薄疲惫,却从不喊出怨言
就像孤独的旱烟杆,偶尔的梦想都化作了一缕青烟
(原载《黄河》)
云冈:昙曜五窟
我惊叹一匹白马,它在人群中衔住了昙曜的衣襟
像衔住一段光阴和一把青草,廋骨嶙峋的高僧
昙曜,注定要用一生披一件石窟做就的袈裟
云冈、北魏,时光的马蹄在武周山麓止步
五窟五佛,帝国的五个美男子,坐镇江山的五把铁锤
任何一次敲打都会使他们的轮廓变得清晰
如果说施无畏印是为了达到永恒,那么黄昏照样可以
将沉默写进一部经书的扉页,权力的打坐越久越好
一颗佛心只要光明,足可以被风吹送到要抵达的地方
高悬上空,成为黎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灯盏
我内心中的询问,瞬间抚摸住北魏帝国的阳刚
马背上的厮杀让屠刀回心转意,锋刃上既然开出鲜花
就让它在石头上灿烂下去,仁慈只在一念之间
万佛一个肉身,站立或者跌坐都无法阻挡想象的空阔
(原载《黄河文学》)
在悬空寺乘鸟飞翔
归来和出发其实是在一个起点,我无法让自己
停下脚步,在恒山翠屏峰,悬空寺垂下的一条天梯
让我将佛的心、道的影、儒家的行囊凝合成一条绳索
需要借助的,永远是内心深处隐秘存在的力量
我知道我的每一次攀登都很徒劳,我甚至觉察不到
北魏时代一根碗口粗细、立木的手,一直抓着我的好奇
抓住我的空虚和疲惫,抓住我小心翼翼的步履
悬崖依恋绝壁,一只或者更多只鸟唱和着绝句
顺着峡谷就看不见了,高处有高处的流水
白云偶然会把脸变得铁青,垂下的泪滴拍打着栈道
弯曲的键盘,这个时候,倾听比凝视更接近真实
在恒山,我宁愿悬空寺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且把人世的疲劳和厌倦全部卸下,让轻松骑在鸟的大背
赶在黄昏来临之前,逆流直入峡谷深处的云瀑
(原载《中国诗人》)
雪地里的沙棘林
一场大雪让黄土塬白了头,沟里只剩下这些沙棘树
在最为寒冷的一刻,将金黄的灯笼簇拥过头顶
落难已不可避免,唯有拥抱着才能相互取暖
北方的沙棘林不畏干旱和贫穷,悄悄话只说给北风听
顺着沟沿,快乐和忧伤只是冬天的两个方向
不要小瞧一粒一粒的寂寞,加起来也会填满生活的箩筐
这与生俱来的选择,冰冷或酸甜都已不太重要
雪地里的沙棘林脸庞黄中透红,这是经历岁月沉淀后
健康而又本色的皮肤,它们燃烧的内心和甜蜜窜着沟沿
一路奔跑,连缀起来就是一次被吉祥雕刻的灯展
我对这些豆粒大的果子充满了敬畏,不是没有秘密可言
更多的时候将心脏蜷缩,隐藏在酸甜的汁中
在最寒冷的时候释放出生命火花,它们渴望一根枣木棒
施展短打让它们坠落,像卸下背负已久沉重的行囊
(原载《五台山》《星星》)
许家窑人遗址
在阳高,十万年前奔跑着的普氏原羚、披毛犀、鹅喉羚
现在只剩下了一块块化石,它们被请进了玻璃橱窗
我看到久远年代的许家窑人,从北京一路向西
向西,北方多么空阔,大同湖阻止了他们清澈的步伐
许家窑,黄土的窑洞像是大地吉祥的眼睛,睁眼
就看到了十万年前的祖先,十万年前北京人的后裔
石器时代的歌者,他们把石头玩弄在股掌之间
将黄土高原最原始的纹路黄土一样呈现出来
呈现出来的是大雁北粗犷的经脉,流淌许家窑人之血
在阳高揣摩旧石器时代,一定要让自己成为
许家窑的一分子,想象他们手中的刮削器和尖尖的石刀
十万年前奔跑着的普氏原羚越过最后一道障碍
露出了许家窑人遗址,露出大地之上窑洞的眼睛
宛如历史的伤口,一不小心就袒露出旧石器的血痂
(原载《黄河》)
怀仁
让苍茫掩盖一场大雪,让雪
给山梁上的羊群披上不紧不慢的外套
让外套挂在春天的脸颊
等候一场蓄谋已久的沙尘
让沙尘在白杨树密集的呼吸中停下脚步
像个孩子一样敲打铁皮,敲打北风
让北风慢下来,安静地注视胡麻开花的村庄
桑干河的腰身一下子就臃肿起来
突然间就露出了北方,露出了金沙滩,露出了怀仁
露出了一个小县城辽阔的内心
“怀想仁人”,穿越日渐遥远的古代
尧舜,商周,后辽,后唐,北宋……
我希望这个时候,我抚摸到的历史越多越好
车过乡野,突然间我看到一朵盛开的窗花
弥漫怀仁的气息,弥漫怀仁的味道
我的内心一下子就广阔起来,我不曾怀疑
自己仿佛数百年前,就是怀仁的一个旧亲戚
(原载《中国诗歌》)
浑源凉粉
必须喝下这一碗,喝下这一碗爽口的凉粉
盐水、葱花、莲花豆,面筋、豆干、香菜末
水是桑干河水,粉是高寒地区土豆的粉
辣椒油红,凉粉透嫩,好似扑上了胭脂娃娃的脸
在浑源城,在恒山,在通往悬空寺的各个路口
小媳妇凉粉摊子一扎一堆,凉粉们热闹地守着酷暑
来一碗吧,吸溜吸溜地连粉带汤灌进胃里
我相信体内再蒸腾的热浪,也会服帖地平静下来
必须喝下这一碗,三伏天喝下这碗爽口的凉粉
一十三县的土豆们,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毫无悔意
这高原上的苦寒,没有谁能熬过田野里的土豆
盛在家家户户碗里的凉粉,要数浑源小媳妇最好
这些漂亮的浑源女子,把碗里的凉粉打扮的
和自己脸蛋一样,所有的苦寒不过是一碗凉粉
(原载《黄河》)
八台子石林
比摩天岭土长城更坚硬的,是八台子石林古铜的胸腔
在北方最寒冷的时候,抵御了来自四面八方马蹄的叩击
这些天然的盾牌,我的疑问总是进入不了石质的内心
石头缝里蹦出的野草被唤作荒凉,连鼓声都钻不进去
我随手触摸到的是石柱锋芒的棱角,永远拒绝圆润
像野草不被征服的头颅,青春和缝隙里的渴望
八台子石林,边塞大地上石头竖起的大纛,昂首祭天
一根根石柱冰凉的心脏簇拥在一起,露出青铜一样的胸腔
仿佛不甘被宿命捉弄的勇士,自觉地被时光捆绑在一起
成为山,成为盾牌,弥补了我亏损的阳刚和抱负
被捉弄的是历史,一次次呈现出凶残血腥的本性
如同偶然间经过的狼群,依旧将残阳咽进空空的胃巢
在八台子石林,我的任何一次攀登都力不从心
而我还是一次次地来,一次次用心叩击这苍茫的边塞
(原载《散文诗世界》)
在圆通寺参禅
幸与不幸是两个人的事,五百年前的一片雪花早已成为
瓦檐的润肤膏,五百年前焕然一新的一块瓦檐
如今拥挤在一群俗人之中,衣衫破旧好似雪偷走了颜色
我只是偶然的香火,从你眼前一晃而过,而祷告
是临近黄昏的一通暮鼓,一声比一声急促,像木栅栏上
跳跃的尘土,为一次相拥而放弃了呼吸平稳的修行
我随手抓住的一把,是下午窜进大殿,想要盗窃灵气
阳光马匹的缰绳,有时乘虚而入才能夺得先机
而我恰恰慢了一步,我觉得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宿命
像迟缓的秋色,依然不愿离开菊花残败的额头
在圆通寺参禅,周边的闹市刚好是寺院最好的一道围墙
我期待的闪电还在睡觉,一场雨有意要弥补过错
五百年前的一次清洗,让瓦檐看到了羞愧之心
我只是偶然的香火,在匆忙之中和你打个照面擦身而过
(原载《大同晚报》)
道士窑的羊
和人的待遇一样,道士窑的羊居住在川上的窑洞里
川上之上是五百里采凉,羊们整天踱着的步子游走浪漫
恨不能在森林里玩个痛快,只是天空已拉响了暮色的
警报,在镇川道士窑,自由的蝴蝶追赶着泛滥的羊群
山泉甜的连石头缝里都结了层霜糖,牧草用画笔随手
就浓抹了山梁,道士窑的羊们都是修为高深的老僧
每一次轻微剃度,都让青草平静,露出层次分明的顶
黄芪和黄苓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和铁哥们柴胡一起
守着山坡上一群小姐妹,枸杞、百合、金银花
三三俩俩捉迷藏,一不小心就亲吻了道士窑羊们的嘴唇
五百里采凉羊群浪漫,吉祥甩着尾巴追逐白云奔跑
慢一些,再慢一些,可一场大雪还是风衣一样披在山上
镇川的冬日,羊们放弃了游历,在窑洞里深居简出
这些在青草蒲团上禅定的羊,这些油如白雪道士窑的羊
(原载《五台山》)
应县木塔:一切释迦
越过桑干河头顶上的寂静,被制成精致的点心
供养木塔八面玲珑之心,一切释迦,一切是造化的梵天
埋没已久的风铃来自遥远部落,为了回归到高处
返乡已变得遥遥无期,塔檐成了风铃惟一的精神支撑
我也是人群中的一个朝拜者,为寻求短暂的安宁
在塔前将燃烧已久的心火熄灭,仿佛塔基上日夜兼程的
二十四根木柱,累了困了就需要歇一歇脚
忍辱和负重本来就来自一个暗层,众多协力的斜撑是因
高高在上的铁刹是果,不然不会有灵芝草
莲花一样的环绕,而我正是数不清的麻燕中的一只
嗅着香草的味道在佛牙舍利前忏悔,今生是来世的释迦
在应县木塔,所有供奉都不及白云的供奉
白云并不说话,却把大朵大朵的空白还给蓝天享用
此刻我胸中空空,此刻我也拥有一块寂静的点心
(原载《中国诗人》)
浑源:李峪青铜器
出土的其实是一段时光,随便截取其中的一截
我看到青铜在淬火的草尖上舞蹈,所有的灰烬都幻化成
花纹,它们流着眼泪抚摸着商周的琴柄,然后弹奏
锈迹斑斑的往事、祭祀,以及簇拥在一起的酒歌
在浑源李峪,一次偶然的农事让锄头听到了青铜的喊叫
也许美在黑暗中沉寂的太久了,它们惊艳的出场
在愚昧和疯狂面前,注定要遭受毁容甚至死亡的捶打
需要选择逃离还是甘心毁灭,六十件幸存的青铜器
根本来不及喘息,也许流浪必须经过一条叫龌龊的路
艺术和铜臭,正义和邪恶,只有较量了才给出答案
从公元1923年开始,六十张绝世的青铜面孔颠沛流离
在上海、台北,在巴黎、纽约、柏林,它们的离散让我心痛
我仿佛听到青铜在沉默中喑哑,在淬火的失散中呼号
它们多么期待一次重逢、在故乡的牺尊前牵手唱起酒歌
(原载《黄河文学》)
故乡的黄花菜
没有蜜蜂探望黄花不会黄,没有蝴蝶串门黄花不会黄
像小谣曲打着灯笼寻找风的河流,我热爱的田野一片金黄
一片金黄的唢呐,齐声合奏出故乡,合奏出夏日的谣曲
如果欣喜可以把手帕不小心弄丢的话,那最好丢在
黄花菜茂盛的田头,擦去露水,露出一尘不染黄花的脸
像反复擦拭后的蜜蜡饰品,渗出了没被雕刻的纹理
一群叫不出名字的大鸟,突然的鲁莽就让黄花闪了腰
像是唢呐柄底吹出的一个音符,因为太用力而走了腔调
正午赶着马车来凑热闹,卸下了阳光最猛烈的嘲笑
故乡的村庄、遍地的黄花菜,就在一片热浪中保持沉默
不问愿不愿意,必须赶在盛开之前,把黄花晒在窑顶
仿佛一桩买卖的婚姻,总是伴随着屈辱的泪水
黄花知道,无论走南闯北,她有了新的名字,故乡的黄花
不!是金针,把心事藏在风干的躯体里,久久不愿打开
(原载《星星》)
走西口的莜麦
在你走之前,最后放开肚量吃上一顿莜面吧
悲伤已经成为一只系不住口的口袋,索性就让它朝天
在这荒凉的北方,只有一片蓝可以填充空空的行囊
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仿佛刚拔上井口又倒回去的山泉
就怕泪水成为揪心的牵挂,就怕泼出去哭声无法收拾
苦涩在黄土塬围成一个沟沿,乌鸦叫得一声比一声凄
走西口的莜麦背影模糊,只剩下盐碱的味道还留在胡须
在你走之前,最后温习一遍亲人们的叮嘱吧
命运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解答的方程式,明知道没有答案
却还要把它写在大地上,哪怕错了,哪怕一错再错
向西,向西,过了杀虎口就是蒙古草原
迈出的左脚是异乡的生字,右脚踏着的是故乡的田字格
甚至不忍心回头一望,回头就是对故土潦草的涂鸦
甚至下不了决心往前迈出一步,迈出去就是辽阔的乡愁
(原载《山东文学》)
附录:王占斌大雁北(北方)题材诗歌作品发表情况统计
以下以诗歌的形式发表:
□《诗歌月刊》2003年5期,刊发《北方,倾诉的十四行(组诗选二)》,发表《闪电的幸福辽阔》、《月亮升起来》两首;
□《绿风诗刊》2003年5期,刊发《北风》(外一首),发表《北风》、《青草在上》两首;
□《岁月》文学月刊2007年11期,刊发《一朵朵白云天上飘》,发表《一朵朵白云天上飘》、《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两首;
□《延河》文学月刊2008年5期,刊发《北方,乡间事物》(组诗),发表《歌谣马莲》《马莲开花》《越冬的白菜吹着口哨》《整个风雪都被拒之门外》四首;
□《绿风诗刊》2009年1期,刊发诗歌《鹰》一首;
□《骏马》文学双月刊2009年1期,刊发《呼伦贝尔草原》(组诗),发表《呼伦贝尔草原》三首,同题1、2、3;
□《诗刊》2009年7月上半月,刊发《在边塞》(组诗),发表《那盏灯》《鹰》《一朵朵白云天上飘》《整个风雪都被拒之门外》《越冬的白菜吹着口哨》;
□《诗选刊》2010年1期,刊发《像民歌一样行走》(组诗),发表十四行《黑夜里想你吹不熄灯》《在锡林郭勒》;
□《黄河》文学双月刊2011年4期,刊发《莜麦和荞麦》(组诗),发表《荞麦开花顶顶上白》、《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莜麦青青》(2首)、《在城市看见莜麦》、《摊在掌心里的莜麦》6首;
□《中国诗歌》2011年12期,刊发诗歌《怀仁》一首;
□《诗歌月刊》2012年4期,刊发诗歌《怀仁》一首;
□《青海湖》2012年6期,刊发《北方,乡间事物》(组诗),发表《走在田间路上的陶罐》《大风吹》《北方河》《绣满牡丹的鞋垫》《蜜蜂低语中胡麻喊出蓝》;
□《北方作家》2012年4期,刊发《王占斌诗二首》,发表《大风吹响了白杨的排箫》《绣满牡丹的鞋垫》两首;
□《诗刊》2012年8月上半月,刊发《走在田间路上的陶罐(外三首)》,发表《走在田间路上的陶罐》《油菜开花一枝枝黄》《灯碗碗开花在山坡》等四首;
□《五台山》文学月刊2013年1期,刊发《王占斌的诗》,发表《故乡的黄花菜》《李峪青铜器》《崖头上的斋斋苗》《道士窑的羊》;
□《黄河》2013年2期,刊发《北方,乡间事物》(组诗),发表《云冈:一个王朝的背影》《晋剧》《那个背倚土板墙晒太阳的人》等8首;
□《诗刊》2013年1月下半月,刊发《黄昏后的故乡》(5首),发表《黄昏后的故乡》《那个背倚土板墙晒太阳的人》《河》《牧羊人:风吹草低》等5首
□《诗歌月刊》2013年4期,刊发诗歌《大风吹响了白杨的排箫》一首;
□《时代文学》2013年4月下半月,刊发《暮色苍茫的边塞》(组诗),发表《八台子石林》《走西口的莜麦》《摩天岭长城:高山巨蟒》等5首;
□《黄河文学》2013年5期,刊发《边地:文物书》,发表《云冈:昙曜五窟》《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在悬空寺乘鸟飞翔》《在方山北魏冯太后永固陵》《辽代彩塑:合掌露齿菩萨》《应县木塔:一切释迦》;
□《新诗》2013年3期,刊发《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在方山北魏冯太后永固陵》两首
□《青年作家》2013年10期,刊发《北方,乡间事物》(组诗),发表《摩天岭长城:高山巨蟒》《故乡的黄花菜》《在方山北魏冯太后永固陵》等7首;
□《延河》2013年11月下半月,刊发《走西口的莜麦》(外一首),发表《走西口的莜麦》《浑源李峪青铜器》两首
□《中国诗歌》2013年12期,刊发诗歌《荞麦开花顶顶上白》一首;
□《诗刊》2013年12月下半月,刊发诗歌《麦秸垛》一首;
□《黄河》2014年1期,刊发《北方,倾诉的十四行》(组诗),发表《麦秸垛》等7首;
□《四川文学》2014年4期,刊发《北方,乡间事物》(组诗),发表《大山之阴》《威风锣鼓》《圐圙》《回乡偶书》;
□《星星(上旬刊)》2015年1期,刊发《故乡的黄花菜》(外一首);
□《椰城》2015年6期,刊发《苍茫的边塞》(组诗);
以下以散文诗的形式发表:
□《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刊》2013年4月19日,发表《梦想的马蹄》《右玉:森林场景》等三章
□《大沽河》2013年3期散文诗专刊发表《大风歌》(组章)
□《山东文学》2013年9期“散文诗大展专号”发表《许家窑人遗址》(5章)
□《中国诗人》2013年4期,刊发《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6章),发表《北岳恒山:江山的册页》等六章;
□《散文诗》2013年3期,刊发《来自北方的倾诉》(组章),发表《大雪盈门》《落日多么辉煌》等;
□《散文诗世界》2013年7期,刊发《北方:瘦俏印刷的孤独》(5章);
□《散文诗》2014年21期,刊发《在边塞》(组章)
□《南太湖散文诗》2014年11期,发表《北方,乡间事物》(选章);
□《星星散文诗》2014年11月,发表《雁门:江山的册页》(组章);
□《散文诗》2016年4期,发表《暮色涂抹的边塞》(组章)
王占斌大雁北(北方)题材诗歌作品评论精选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诗坛在经历了所谓“梨花体”和裸体诗人苏菲舒的闹剧以及叶匡政宣布“中国文学死了”的绝望哀鸣之后,浮躁的尘埃逐渐散去,诗正以动物的自疗方式救赎着自己,一批“以梦为马”的诗人们开始探求诗的新方向:坚诗多种流派,举起诗要说真话的旗幡,向平民化、人性化领地做深入骨髓的远征。你像朱良德的《一位老人的忧伤》、王占斌的《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梅边吹笛的《在医院》、鸽子杨军的《大风刮过山坡》、云抱的《阳光下的邂逅》这些诗直面现实,视线向下,有诗的“纪录片”特点,情感做埋针,很有震撼力。
(左岸,《岁月》2007年十一期“诗歌专号”综述)
◎《绣满牡丹的鞋垫》则选取了另一个更加新颖的角度,母亲用丝绒线绣牡丹、纳鞋垫,一针一线的富贵、祝福和爱,表达出天下儿女朴素的愿望及感恩。母亲看着绿叶发呆的细节真切动人。
(首届牡丹诗歌奖一等奖颁奖词)
◎有的人写景,一下子抓住景物的核心,没有渲染,没有铺排,一个景物的立体形象就在你的眼前展现。像山西的王占斌就有这种本领,他写白草口的暮色,一下子就写出白草口暮色的特征,一下子就抓住人心,司空见惯的比喻手法来自于作者深入骨髓的体会,这就是字字珠玑的功夫。
(蔡芳本,《2014—2015年度庄逢时海内外微文学奖简述》)
◎《一只奔跑的魏碑黑豹》驾驭临空飞翔的语言,其纵横高远的气态对流,使人感知到一种涌动或渗透,或可以说我们已经莅临某种文字磁场。
(《中国诗人》“散文诗档案”栏目主持人 语伞)
◎《大风吹》里勾勒的冬天北方农村的图景显得粗犷且生命力强健,……无论大风多么英勇,无处躲藏的冬天多么冷寒,在村庄的内心都有对美好的向往和企盼。
(苏沙丽《诗意与乡愁》)
◎《大雁北之歌》,以写意笔法和纵横架构全场景描述北方的历史、风物以及当下的现实。完整的叙事和问诘,以斧凿般的笔墨读解地域和历史在“当下”的意义,即便放在俗世和日常的语境中,仍有着黄金大吕般的厚重感。
(石囡 《诗人,在诗歌中无限地活着》)
◎但是“乡土情结”以及粘滞于其上的个体经历和家族命运是难以挣脱的,比如王占斌的《麦秸垛》、牛红旗的《补丁石》、白连春的《我出生的地方》等。“异乡感”正在成为诗人们集体性的体验和宿命。
(霍俊明《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读2013年<诗刊>年度诗选》)
2支部
王占斌,1972年生,山西大同人。
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专职委员、大同分会主任,大同市作协副主席、诗歌研究会会长,在《诗刊》《北京文学》《天津文学》等百余家刊物上发表过诗歌作品,著有诗集《倾诉北方》《像民歌一样行走》《我爱的仨女人》《闪电的幸福辽阔》、长诗《二重奏》、散文诗集《江山寂静》等,入选诗歌、散文诗年选等选本,曾获得《人民文学》《诗刊》《延安文学》举办的征文奖,诗歌曾两度入围“赵树理文学奖”。
少年时投师著名武术家、梅花拳师、陈式太极拳宗师武世俊,学习了拳械套路、擒拿、技击等。中国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近年来主要研习梅花拳、八法拳和陈式太极拳,在阴阳匕首以及铁头功、九转还阳功、铁布衫、一指金刚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梅花拳、形意拳、通臂、陈式太极拳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法拳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1993年以来,多次参加了省市运动会、传统和青少年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曾被市体委授予“优秀裁判员”称号。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大同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大同市武协八法拳研究会会长、武世俊武学研究会会长、贾氏梅花拳协会秘书长。著有武术研究手稿《大同武术史》《八法拳精要》《八法拳功法修炼》《王占斌论太极拳》《精编弹腿及弹腿对练》《陈式太极拳十要》《飞龙武术健身拳操》等数百万余字。在《少林与太极》《搏击》《武魂》《精武》《拳击与格斗》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多篇稿件。《李德懋年谱》《飞龙武术健身拳操》《八法拳研究》被大同市档案馆、图书馆永久收藏。《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大同广播电视报》整版篇幅介绍过其个人事迹,《大同市志》《大同年鉴》《大同文化名人录》收录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