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道与张子枫怎么认识的?遇到张子枫有了灵感想拍盛夏未来丨揭秘
《盛夏未来》海报。
7月30日,由陈正道执导的青春电影《盛夏未来》上映,影片豆瓣开分达7.7分,影片讲述两位即将高考的学生陈辰(张子枫 饰)和郑宇星(吴磊 饰)因为一个谎言而意外相识,他们在经历过一个夏天后,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蜕变。有影迷称这部青春片“不故作姿态,拍得足够轻盈讨喜”,“找到了不一样的陈正道,不一样的张子枫”。这也是陈正道自2006年执导《盛夏光年》之后再次拍摄青春片,这15年来,他也从新锐导演逐渐成长为风格鲜明的类型片导演,在接连拍摄了悬疑题材的《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和《秘密访客》后,他为何决定重新执导青春片?新生代张子枫和吴磊带给他哪些新冲击?神秘角色MING究竟代表什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这些疑问被陈正道一一解答。
受张子枫启发创作《盛夏未来》
与吴磊初次见面就认定“这就是郑宇星”
陈正道执导的《盛夏光年》2006年在中国台湾上映时,体现出孤独、不安又纷乱的青春电影气质,对于陈正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个起点,同时他发现“想说的都说了”,对这一类型再也提不起兴趣。2010年,陈正道北上,执导了一系列电影,《101次求婚》、《重返20岁》、两部大师系列以及今年五一档热映的《秘密访客》,让陈正道成为港台北上的导演中,非常高产并备受影迷和资方青睐的导演。《盛夏光年》上映多年后在《秘密访客》的创作片场,他遇到张子枫时,突然有了灵感,想创作《盛夏未来》。“我必须说张子枫是一个能激发导演创作欲望的演员,她在镜头面前是活的,我当时就告诉她妈妈,把子枫的第一部青春电影交给我来拍吧。”基于熟门熟路的老朋友关系,张子枫很爽快就答应了出演女主角陈辰。
张子枫和吴磊分别饰演陈辰和郑宇星。
陈正道与吴磊仅是第一次见面时就认定了“这就是我心中的郑宇星”。见面时吴磊戴着顶帽子,剪了寸头,“我问他为什么是这个发型,他说他跟别人赌气把头发剪了。另外他说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兴奋,那种眼睛里都泛光的青春感,身上的自然感,都令我觉得他一定是最合适的。”
电音是最能代表年轻人的元素
选歌和版权“最操心”
《盛夏未来》中,张子枫和吴磊的表演非常自然,陈正道说,吴磊和张子枫在2019年上映的影片《宠爱》中有过合作,所以他几乎不需要去给他们营造氛围感,在片场他们就很自然地拍摄、正常地聊天、生活。张子枫在《盛夏未来》里的表演,让陈正道都吃了一惊,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快乐的妹妹。在陈辰、郑宇星身上有着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特质,谈到作为片中非常出彩的电音时,陈正道表示他是将电音作为片中故事的线索。“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决定用电音。电音很包容、有很多类型,同时又很私人,每个人都会收藏私密歌单,这些歌代表着人的不同情绪,流行中充满着差异,这跟当代年轻人的表达是一致的。”陈正道介绍,片中的很多歌曲都是经过配音配乐、DJ等多人的反复讨论,既不想太冷门也不能烂大街,并且通过无数努力才购买到音乐版权,哪怕仅仅用了一首歌的11秒,也需要长时间“谈判”,这大概是全片最“操心”的地方。
郑宇星的梦想是成为DJ。
退学协议签字戏份张子枫不妥协
导演编剧笑纳年轻人意见
电影尾声,郑宇星被勒令退学,需要陈辰签字,原本剧本上是陈辰签了字,但因为张子枫的意见改变了这个情节。“她告诉我,我这个字签不了,我们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我和编剧都是80后,我们认为在那种强压的现实情况下最后都会妥协,但子枫觉得她可以更勇敢地不做这个妥协,00后给我们一个思维,就像我不会做违背我内心的事。”陈正道说,后来剧本因为这个意见而改变,他和编剧走出门不禁感叹“我们可能真的老了。这次创作太兴奋了,年轻演员会给我们很多意见,比如导演我这里笑不出来、比如我不会这么说话,我会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进行调整,那真的是很自然的状态,是创作中的宝藏。”
导演谈六个深度幕后
很多影迷都表示,《盛夏未来》有青春无忌的欢笑、有青春成长的阵痛、甚至还有一丝青春励志的隐秘……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非常“新鲜”的导演陈正道。陈正道也一一认同,他认为《盛夏未来》代表了非常不一样的自己,他没有拍过一部带有轻喜剧感、偏向于音乐题材的青春片,而整个拍摄过程舒适而流畅,带着信马由缰的自由感,充斥着代表年轻元素的电音,由两个富有年轻冲击感的演员张子枫、吴磊来展示青春片该有的清新。为了更好的解读影片,陈正道用六个深度幕后为影迷奉上最“新鲜”的解构。
(以下内容皆来自于陈正道口述)
片中的角色MING代表的是渴望?
MING大概是一个人年少时的向往(人物)吧。MING在北京,在大城市做着郑宇星向往的工作,年纪又比他大,其实MING不是代表爱情,而是我们在生活中想成为的大人,想做的工作、想要的爱,但这种渴望永远都有可能拒绝你。例如郑宇星不能回应陈辰的喜欢,因为那一瞬间他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强求的,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好自己。
郑宇星对MING不只是爱,是对美好的向往?
我觉得不是,这不像过往大家揣测的符号性的定义,其实MING从头到尾就是郑宇星想得到却得不到的缩影,只是他心中的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不见得只是爱情。更准确的大概是情窦初开时期,我想要做的事情和现实不如我所愿的不甘心,他是怀疑的,他也是很感动的。就像是一种内心的臆想,他在MING身上投注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愿望,比如做DJ,去大城市,他想过MING的生活,找到更多认同他的人,所以他被拒绝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忘怀的。
郝蕾看到喜剧剧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郝蕾饰演陈辰的妈妈。
郝蕾在我心中就是很有实力、经验的女演员,她创造了很多有层次、有深度的角色,当郝蕾老师第一次看完剧本的时候告诉我,很明白自己要演一个妈妈,是那种对女儿有点控制欲但又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妈妈,我却说“郝蕾老师,我们这是一个喜剧”,她当时非常惊讶,说自己重看一遍,我们都很想知道郝蕾演喜剧是什么样的反应,结果第一场戏就拍了她和祖峰的对话,当时郝蕾很羞涩地说“我给你传讯息你为什么不回”,祖峰老师作为一个正剧演员,看着天说“我在天上呢”,当时的化学反应特别到位,他们真的很可爱,郝蕾也逐渐认同了这种轻喜剧的拍摄感。
陈辰和郑宇星给大人配音来自于即兴?
有一场戏是妈妈郝蕾和王叔叔祖峰见面聊天寒暄,陈辰因为怀疑妈妈有外遇,和郑宇星在楼上旁观,两人就给远方的长辈“配音”,贡献了不少笑料,这场戏是剧本原本就有的,也告诉了两位演员他们的意图,但配什么内容,说什么话,全部都是吴磊、张子枫即兴发挥,就看着妈妈和王叔叔的动作,然后临时蹦出了很多特别好笑的话。
三亚音乐节是最花钱的一场戏?
片中的三亚音乐节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最难拍的一场戏,更是全片花钱最多的戏。之前投资方说“陈正道想拍一个很舒服、很轻松的小青春电影,我们肯定支持”,后来音乐节的报价一下来,投资方的老板都开玩笑反问,“不是说要拍一个很舒服、很轻松的青春片,结果这么大规模的音乐节,还要千人到场、放烟花、热气球”,预算真的特别多,但他们也非常支持我用这样的方法去展现青春里的一场梦。拍摄期间要调度很多事情,而且还遭遇了寒流,我很感谢在场的演员都非常出力完成了表演。
陈辰和郑宇星在三亚音乐节。
电影的结局不太圆满,你要有勇气和信念去面对生活
可能跟我传达的价值观有关,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接受“你喜欢的,不一定喜欢你;你想要的生活,不一定就有”。我想传达的是自己要有面对挫败的勇气,要有去成为理想的自己的努力和信念,不想说爱情是唯一的归宿,这是不需要在青春电影里讲的。
【专访】
拍摄任何类型电影都要厚积薄发
新京报:这是你第二次和张子枫合作,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爱情片,对她这次表演有何评价?
陈正道:子枫是一个很有个性和主见的演员,对戏,她要做就一定做好,不做你也逼不了她,可能她就是想做就没有什么纠结,她平常就是很佛系的女孩,比如在《秘密访客》里面就时刻处于警惕的状态,但这次她在片场的活泼样也刷新了我的认知,没想到她还可以这样!她很能用情绪把自己和他人都带入片中。
《盛夏未来》中,张子枫饰演陈辰。
新京报:这次拍摄在画风色调上比较偏黄、偏蓝,是刻意要表达情绪吗?
陈正道:应该是比我以前的电影用到的技巧更少,更纯粹一点。这次,在镜头运用、打光上都更自然了、放松了,比如角色都是淡妆或几乎不化妆,色调上,黄色代表温暖、夜的感觉,蓝色则代表日光,就以这两种颜色的基调为主。
新京报:现场拍摄的氛围如何?是不是也很轻松随意?
陈正道:可有意思了,现场,我发现和吴磊讨论八卦的时间比讨论剧本还多(笑),他后来跟我说,每次觉得我朝他走过去都是有话要说,他准备认真地听。但他后来发现我每次走过去都是找他聊天。这次拍摄真的很有意思,比如我认为桌上放两三本书会比较美观一点,这些同学全部告诉我,“陈导,我们参加高考前,桌上两三本书真的不够,要很多很多。”
新京报:会有人认为青春片挺简单的,大量文戏,把情感表达到位,没有视效噱头,以青春片“起家”的你认为呢?
陈正道:对于我来说是蛮简单的,前提是我很多年才拍一次,拍这类电影厚积薄发是比较好的。有时间累积,去找到年轻人的状态再拍,现在看来所有类型都是这样,就像从《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到《秘密访客》,对我来说,拍摄任何类型电影都要厚积薄发,不能因为有一阵子你擅长这个类型,随后没有累积好就继续拍。青春片也是这样,累积了好多年再拍,我会发现想讲的东西很多,去挑出真正好的,电影就会很好看。
陈辰和郑宇星在教室复习功课。
新京报:所以说要有足够阅历才能做好青春电影?
陈正道:至少你要发挥想象,去寻找、去感悟到新的体会才能拍,这次我就有重新喜欢上00后的很多小细节,不管是刷抖音、看微博、看B站、看新京报,就是吸收很多东西之后,再拍就会很好的。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片方供图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