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国宝大熊猫最开始是吃肉的吗?国宝大熊猫原来也是食肉的

人气:138 ℃/2024-05-01 11:52:59

国宝大熊猫原来也食肉的,在上古还是猛兽呢!

大概在很多人印象中大熊猫一副憨态毛茸茸的胖墩墩的样子,只喜欢吃竹子,是个名副其实的素食者吧。其实,你要这么认为,就错了。至少小朋友也会如此问呀,猫与熊都是食肉的,何以熊猫就只食素呢?大熊猫到底是熊科还是猫科还是二者都不是?

真相是,大熊猫是熊科,长了熊身,一副圆圆的猫脸,熊的一种,实际应该是与浣熊、竹熊、黑熊、大狗熊一样模式的称呼的,应该叫作大猫熊,而之所以叫做了大熊猫,原来据说是有这样一段轶事的: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在1869年3月,

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采集到白熊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大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但为何猫熊在我国成了大熊猫呢,说是,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的中文名称,在中国国内也通行的,意思是它圆脸似猫,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把它隶属于熊科。而后来,在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说明时,标题用横书,名曰,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是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还是直书,是自右到左认读,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

于是,就这样,也是自此,熊猫、大熊猫的名称,首先在它的主产故乡四川传开了,且长此以往以讹传讹,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弄成了熊猫。之后,中文名,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了,渐渐通用了。其实,吾感觉这么一误传,感觉还挺更符合大熊猫的形态呢。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

但名称不能掩盖大熊猫的身家血统,既然是熊科,大熊猫也就是杂食的动物,就无需大惊小怪。但大熊猫为何总是躲在深密的竹林里啃竹子而不四处捕猎其它小动物呢?据有研究称说密密的竹林对大熊猫比较隐蔽较安全,天敌少,但是竹林深处也少了食物多样性。于是熊猫就适应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吃竹子来补充能量营养,而变得懒懒的萌萌的习性了;

但是,竹鼠是竹林里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大熊猫若捉到了是剥皮食其肉的,而且据说是捕捉竹鼠的高手,然而,毕竟小小一块肉还不够塞眼缝的,况且靠捕捉竹鼠来维持身体能量营养,补充的能量没有捕捉时耗费的能量大,鉴于此因,大熊猫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便以竹子为主了,另还兼食一些别的杂食。

可是,大熊猫属于杂食性动物,也喜吃肉,却为什么那么懒散的混在竹林子里整天啃干巴巴的缺少营养的竹子呢?它的祖先到底咋样的呢?

喔,原来是这样,据有些考古及生物学家研究称,因为,在遥远的古时,原来四川那气候适宜,物种很丰富的,可以供大熊猫食用的小动物也多。后来环境破坏了,小动物迁徙的迁徙,灭绝的灭绝,因此大熊猫也就丧失了肉食性食物来源,大熊猫也是环境之子呀,为了适应环境,就只能穷日子穷过的吃素了。而四川那最多的植物就是竹子了,那就天天啃竹子吧!

另据考古及生物学家研究称,

大熊猫的祖先那是威武勇猛的始熊猫,主支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演化。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猫熊。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形态特征。

古人眼中的大熊猫:

大熊猫在我们古人眼中又是何副模样何状态,咋称呼?据古文献载,大熊猫的在古代的称呼居然不下十几种,如,“貘、白豹、貔貅、白罴、食铁兽、文罴、皮裘、角端、貊、干将(指雄兽名)、貅(指雌兽名)、猛豹等。当然有些赋予神话色彩,比如据说,黄帝时代就曾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从这些称呼中隐约感觉到大熊猫的形态变化,从上古神话“貔貅、食铁兽、干将、猛豹、白豹”还有黄帝“驯养猛兽大熊猫”等可见一般,大熊猫在上古时当还是猛兽的形象,这还是与生物学家的研究的说法的挺相符合的。

到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在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人们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

从汉代到晋朝,大熊猫似乎已经渐渐没有了的凶猛之性的习性了,尤其,西晋时就已被称为义兽,和平的象征了。

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从唐朝的有关记载来看,大熊猫已经成了珍品珍惜的物种了,上升到了国礼贡品。可见历代定是有不少捕杀的,比着汉武帝时“上林苑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唐时,量该已经稀少了,毕竟物依稀为怪嘛!

到了明朝时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看来大熊猫的皮定是做过不少膏药的吧,本草纲目的记载说是能防治肿瘤,肿瘤现在还是世界难治之症呢,看来是今人没用对药材吧,药材稀缺,呵呵,但是,不知其肉如何?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也就一千多只,特产于我国,不但是我国国宝,而且素有“活化石”之称。

搜索更多有关“国宝大熊猫最开始是吃肉的吗?国宝大熊猫原来也是食肉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