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苗的培育方法和培育时间 红薯幼苗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红薯是人们比较喜爱的蔬菜,一般需要育苗移栽种植,育苗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决定了是否能够培育出健壮幼苗。那么,红薯幼苗需要什么样的育苗环境,怎样培育红薯幼苗呢?
一、红薯幼苗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1、红薯苗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与薯苗生长关系最大。在16~3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薯块生命活动越强,出芽就越多。16℃以下不能萌芽,35~37℃时萌芽速度显著降低,38℃以上时薯块容易腐烂。
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薯块萌芽出土的有效积温为110℃左右(16℃以上的温度为有效温度),从而可根据苗床温度预测萌芽出土天数。温度对萌芽数也有明显影响,低于29℃和高于37℃时,萌芽数显著减少,以29~35℃时萌芽最多。在35~37℃的条件下,萌芽速度和数量虽然降低,但高温下控制了病害的发展,并能促进薯块愈伤组织形成,可提高薯块的抗病能力。出苗后,气温在19~28℃之间,随温度升高薯苗生长速度也相应增加。甘薯光合作用较适温度为25℃,35℃以上光合作用下降,45℃光合作用基本停止,长时间高温还会灼伤幼芽。
2、红薯苗生长对水分的要求
薯块本身虽含有较多的水分,但土壤水分不足,则显著抑制芽原基的分化,萌芽少而生长慢,组织易老化,发根困难。水分过大也会使薯苗长得过于细嫩。薯苗生长以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短期降低水分能锻炼薯苗。苗床内空气湿度过大,茎上易生气生根,常导致苗质下降,应予避免。
3、红薯苗生长对光照的要求
薯苗出土之前不需要光照,但光照是盖膜育苗增温的条件。刚出土的幼芽,含水量多,没有叶绿素,易受烈日灼伤,宜在弱光下,使叶色转绿。生长中的薯苗,在适当的光照下,能促使其由吸收母薯养分转向本身制造积累养分,使薯苗粗壮。如光照太弱,薯苗幼嫩,茎节细长,易感病害,成活率低;光照太强反而抑制生长,苗茎节短,细胞木质化,形成老苗,栽后生根慢。
4、红薯苗生长对空气的要求
红薯薯块发芽要有充足的空气,通气不良影响薯块正常呼吸,使萌芽慢或不能萌芽,长期缺氧还会引起烂种。
二、红薯育苗期的管理
1、育苗前期高温催芽
从种薯下床到幼芽出土约7~8天时间。在种薯发芽出土阶段,要求高温多湿,要主攻萌芽数量,促使薯苗迅速生长。在排种后10天内,薯芽顶土,前4天床温要在32~35℃,最高不超过37℃;其后3~4天床温32℃左右,最后几天床温不能低于28℃。由于排种时浇透了水,此期一般不必浇水,如床土过干,可在晴天中午适当浇水。在含水量低于16%时可用45℃温水喷洒催芽。
2、育苗中期平温长苗
从出苗到齐苗约用8天时间,在红薯幼苗出齐以后至采苗前2~3天是长苗阶段,为了培育壮苗,要采取夜催日炼的措施。床温掌握在25~30℃,薄膜内气温不宜超过35℃,以免灼苗。如膜内气温过高时,可打开气眼,通风降温,不可大揭大敞,以防芽苗枯尖干叶。以后视天气冷暖、床土含水量及幼苗生长状况灵活掌握。浇水要浇透,采用"顿水"方法,使苗床有一个干湿交替的过程,有利于床土通气,使幼苗生长健壮。幼苗刚出土时,应适当遮阳,苗发绿后再适当增加光照晒苗。此期气温较低,夜间仍要严密封盖保温,促苗生长。
在第一次采苗前3天到栽完春薯约16天是炼苗采苗期,注意促控结合。具体的作法是:在苗高24厘米时,选择睛天无风的傍晚,打开通风口通风,促苗健长。经过24小时后,再揭开棚膜炼苗48小时,即可剪头茬苗。剪苗后,追肥浇水,以后管理同上,直到栽完春薯。
从春薯栽完到夏薯栽完约45天时间。由于气温已升高,不再盖膜。为使夏薯苗茁壮,栽完春薯后加盖一层营养土,这段时间内需追2次速效化肥,浇4次水。
3、育苗后期低温炼苗
在接近大田栽苗前3~4天要进行炼苗,提高薯苗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此期应停止浇水,揭去覆盖物,日晒夜晾,在不低于16℃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床温,同时让薯苗充分见光,以使薯苗生长健壮,适应大田生长环境。使用露地育苗和采苗圃的地方,只要搞好肥、水管理,不使生长过旺就能育成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