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豆瓣影评:催泪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在1923年的日本,有一只名为八公的秋田犬每天都会在涩谷火车站等待它的主人下班,主人是东京大学的上野教授,后来教授于1925年因急病逝世,但八公依然每天按时到火车站继续等候它的主人,这一等就是9年,风雨无阻直到1934年自己死去。
这是真实发生故事,这只秋田犬感动了很多人,因此在日本涩谷火车站铸有八公的铜像,八公的故事后来也被改编成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并于1987年在日本上演,曾在日本引起轰动,2009年美国版本的重新上演,由导演莱赛·霍尔斯道姆执导,查理·基尔主演,讲的就是在车站不幸迷路的一只小秋田犬,偶遇了大学教授帕克,帕克不顾妻子的反对,收养了这只秋田犬,并给他取名叫“八公”,从此开始上演了一段人犬不了情。
寒冬车站的邂逅与相遇,开启了一段温情的故事
影片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英雄,帕克教授的外孙在讲台上写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镜头回到了故事发生的那个夜晚。
初冬的夜晚,寒风瑟瑟,一只小狗意外的被遗落在小镇火车站附近,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没有人关心有一只狗跑来跑去,下班回家的帕克教授意外发现了这只小狗,他怕是谁家走丢的小狗,于是教授想到火车站管理处把小狗安顿好。
但是火车站管理员拒绝了他的请求,带回家,无奈教授的妻子不喜欢小狗,教授一遍寻找小狗的主人,一遍寻找小狗收容站,后来妻子出于对丈夫的爱,答应愿意和小狗一起生活,因为小狗脖子上的项圈有个“八”,于是起名叫hachi(八公)。
从开头这部分到八公成功落脚,可以看出,在别人看来小狗是个累赘,但是教授眼里,这只小狗如此可爱乖巧,不忍心他在寒冷的冬天没有容身之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脚步匆匆,忙忙碌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脆弱,但是教授的温情让我们看到有种爱无关于名利、无关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长达十年的等待,等一个注定回不来的人
八公跟教授的故事很简单,后来的日子里,教授对八公宠爱有加,把它带到屋子里取暖、抱着它一起看球赛、教它捡球,陪着它玩耍,陪它一起赶走臭鼬,然后一起洗澡除臭,在时间的堆积中,八公和帕克教授的感情也开始密不可分了。
他开始学会在清早摇头晃脑地送教授离开家去上班,也学会了在傍晚下班时间蹲在车站门口的花坛接主人回家,每当汽笛声响起,八公就会飞快的跑出家门,长久下来,站口附近的人们都被他们之间的感情给打动了。
又是冬天的某一天,八公像往常一样送教授去上班,但是到了下午,汽笛声响了很久,旅客都从车站出来了,八公却没有看到教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站的人越来越少,八公四处找寻,却不知道教授因为意外已经去世了,谁都没有想到,那个早上的离别,竟是八公与教授的最后一面。
教授的妻子伤心欲绝,离开了这个物是人非的地方,老房子卖给了别人,八公跟着教授的女儿一家生活,但是每当汽笛声响起,八公都会长途跋涉,回到接教授下班的那个车站,它蹲在广场中间,无望的等待,等一个注定等不来的人。
影片中间单调无聊,用了很多长镜头去表现日常生活,但是足够真实和温馨,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大量的镜头描述了八公卧在铁轨落脚处的场景,他安静的趴在厚厚的落叶上,远处是皑皑白雪和万家灯火,而它始终想要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
它用一生来诠释爱
影片还使用了很独特的摄影视觉来加强表现力,主观视觉也就是第一视觉,从八公的角度拍摄了很多黑白灰的镜头。
比如第一次被教授带回家被关在门外,比如躺着可怜兮兮地看着教授的妻子,又比如教授去世后,她的女儿去车站看八公,这几个画面都由八公视觉来呈现,因为狗是色盲,因此从八公视角里看到的世界是一片灰白的,电影本身最催泪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等待,而黑白色的世界则进一步的加强了这种无力的感觉。
整部影片用了平淡的叙述手法,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刻意煽情的片段,八公接送教授的场景,在影片中大量的重复,主题鲜明,直击人心的描写了八公对主人的执着和忠诚。
特别是影片最后的二十分钟,年迈的八公知道自己不久于世时,它坚持来到深夜的车站前,生命的最后一刻,雪花缓缓落在它的头上,它仿佛看到主人从昏黄的路灯下走过来,就像初次相遇时那样,呼唤它,他热切地扑在主人怀里,跟往常一样回家。了却了心愿的八公,终于合上眼睛,安详离去的场景更是将爱与忠诚的主题表达到了极致。
十年的等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四十个春夏秋冬,意味着帕克教授的孙子已经上小学,意味着八公的一生。
为什么我们都会被忠犬八公的事情而感动呢?可能是因为人尽管情感丰富、爱意绵绵,但却没有动物的感情来得更纯粹吧,你对它好,它便铭记你一辈子,它不知道你的世界有多大,你有多少朋友、家人,但它的生命里只有你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也遇到“八公”请记得善待它。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