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看海底世界 白鲸:世界地球日丨逃离海洋馆的驯鲸师
↑萧然和白鲸苏菲 受访者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语琤 王涵 实习生丨胡玲玲
编辑丨郭庄 责任编辑丨魏孔明
前驯鲸师伊柯(化名)至今相信,他曾任职的海洋馆已经为动物们提供了力所能及最好的条件:精心挑选的饵料,模仿极地海洋的水温和盐度,专业的兽医,定期的体检。3头白鲸长得白白胖胖。
可是,当他目送着自己亲手带大的小白和小灰在冰岛海滨的保护区里越游越远时,他感到,对于白鲸们来说,比起海洋馆的水池,这里是更好的归宿。
10年前,这座海洋馆里的白鲸从1头增加到了3头,8米深的驯养池是场馆里最大的“聚宝盆”,表演一场接着一场,游客络绎不绝。2019年,公司被一家大型娱乐集团收购后,为推广动物保护的理念,要求叫停所有动物表演——除了白鲸小白和小灰被带到冰岛海湾的保护区外,其他“退休”的表演动物也陆续运回出生地或放归自然。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表示,国际上不少重视动物福利的动物园、海洋馆和水族馆正在放弃动物表演,有些甚至决定不再圈养鲸豚,主要原因就是鲸豚表演展示的不是动物的自然行为。
这家海洋馆的投资选择,也许代表着水族馆行业的一种发展方向。
——①——
一位“老同事”
“在地球的极寒地带,生活着一群可爱的白色水中精灵——白鲸。这种体型长3.5米,体重达1.5吨的庞然大物,其实是极其温柔的。”
在海洋馆,一场鲸豚表演即将开始。水池旁的舞台上,椰子树和礁石模型搭建出“海滩的景观”,大屏幕上播放的画面来自卡梅隆导演的纪录片《鲸鱼的秘密》,重新配上了一段关于白鲸科普知识的解说词。影片结束,观众的目光回到水池里,两名驯鲸师站在白鲸头上,钻出水面。轰鸣的音乐声中,驯鲸师们带着白鲸在水中做出“花样游泳”的动作,站在白鲸背上绕着水池游一周,潜入水中,片刻后白鲸再次顶着她们跃出水面,观众情不自禁拍手惊呼。
14年前,原本打算应聘水族师的伊柯,在工作人员的邀请下看了一场白鲸表演,心情也是这样激动。
↑海洋馆里,白鲸和游客们互相观望
他走到水箱边,白鲸君君望着他,表情像是在冲他微笑。“白鲸太可爱了。”他想。工作人员建议他入职表演部,成为一名驯养师,伊柯答应了。那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入职后,先从“打杂”和培训做起,每天清理水池,挑选饵料,观看教学视频和教材,跟着前辈师傅学习。饵料是鲱鱼和多春鱼,只能挑大的、完整的,小的、损坏的全都扔掉。
一头白鲸由多名驯养员共同驯化。伊柯觉得,师傅给自己上课的方式和驯化白鲸有点像。“先让你尝一点甜头,让你知道自己更努力一点,能得到什么东西。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收一收,什么时候该催一催,把控得很好。”对伊柯来说,“甜头”就是下水和白鲸君君一起玩耍的机会。他学习得格外积极。
白鲸君君已经是馆里的“老员工”,面对伊柯这位“后辈”,有点不服管,常常对伊柯的指令不理不睬,或者“翻脸”游开。有一次,主驯养员生病了,伊柯临时顶替他上场表演。没想到,场上的君君十分配合伊柯,像是在带着他演出。那是伊柯的第一场正式表演,在君君的带领下,所有环节都十分完美。表演结束,伊柯抱着君君大哭了一场。
君君成了伊柯每天上班的动力。君君的“微笑”总能驱散坏心情。有心事找不到人诉说时,伊柯就坐在水池边和君君聊天,或者跳下水和她一起玩。渐渐地,君君也越来越信任他。例如,只有在伊柯的安抚下,君君才愿意配合兽医做胃镜和X光检查。
海洋馆的公众号推文这样形容君君和伙伴们的表演:“随着音乐的变化,三名驯养员纵身入水,与三条白鲸在水池中曼妙起舞,他们时而手拉手转圈圈,时而在水中欢快畅游,顽皮的小白鲸还不时向驯养师喷水逗趣。在唯美动听的舞曲的伴奏下,他们‘手牵手’共同转圈舞动,竟然在水中跳起了浪漫的华尔兹!伴随着音乐高潮的到来,只见人鲸首尾共连围成了一个优美的圆环……”
君君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伊柯都能很快察觉到。2017年6月,伊柯发现君君的行动变得迟缓,不再像过去那样活泼。海洋馆暂停了白鲸演出,伊柯和同事们24小时守着君君。他看到君君安静地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不动,就像睡着了一样。兽医过来检查后,宣布了君君的死亡。
据当年《参考消息》报道,君君于2017年6月死于脑出血,享年17岁。而白鲸的寿命通常为40至60岁。君君并不是唯一一头在海洋馆中去世的白鲸。据华商晨报报道,2010年末,辽宁某海洋馆的“镇馆之宝”,大白鲸“巴尔多”因患肺炎死亡。报道中称,该海洋馆在2009年一次活动中,对外宣称“巴尔多10岁”。
——②——
吃阿胶的白鲸
在前驯鲸师萧然(化名)看来,观看动物表演的人们难以意识到这种残酷。
萧然从小喜欢鲸鱼和海豚,2011年,偶然得知成为驯鲸师不需要专业对口的她,兴冲冲地前往位于深圳的一家海洋馆应聘。面试官问萧然会不会游泳?萧然回答“会”。面试官还问她,这份工作比较辛苦,你能不能承受?
面试官说的“苦”,是指工资低,耗体力,每天都要在17℃左右的水里表演、训练。萧然认为,只要能和可爱的动物们一起工作,这些都不成问题。但如今,在海洋馆工作的经历对她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
萧然负责驯化的白鲸叫苏菲。她始终没法说清苏菲的故事:她不确定苏菲来自哪里,年龄有多大,怎样学会了一身表演本领,在她接手驯养之前经历过什么。和伊柯不同,萧然上岗前没有接受关于动物科学知识的培训,她所就职的公司似乎认为这并不重要。
她第一次隔着透明的墙壁看苏菲,苏菲很白,很漂亮,个头比海豚大得多,令人震撼。
白鲸生活的水箱有过滤系统,但白鲸的粪便会沉在池底,无法自动飘走。萧然潜到池底,用抹布把它们打散,以便让这些排泄的碎片飘起来,被水流带走。她想,在广袤的海洋中,动物们不必和自己的排泄物待在一起。在大自然里,它们可以捕食新鲜的食物,但在海洋馆中只能吃冰冻的死鱼。
萧然打扫水池的时候,苏菲会游过来咬她。与其他白鲸相比,苏菲身上好像天生带着一种“反骨”,在深7米,直径10米的水池里表现得躁动不安。她听说苏菲以前是不咬人的,但有驯鲸师会用脚踹她,她就咬驯鲸师的脚,攻击行为愈演愈烈。
有时苏菲的愤怒没有征兆,会突然爆发,一口咬向萧然。最危险的情况发生在一次演出开场时:苏菲“罢演”了,咬住萧然的脚,把她往水下拖。拖一会儿,松开嘴,萧然浮到水面喘口气,苏菲又咬住她往下拖,重复了好几次。萧然觉得苏菲在愤怒和善良之间挣扎——也许苏菲想杀了她。
但苏菲最终没有这样做。她松开了萧然,但萧然不敢动。苏菲顶着萧然的脚,把她送回岸边。苏菲的眼睛从愤怒变成了虚弱。她垂下头,接着顺从地完成了所有表演动作。表演结束,看台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萧然却忍不住在水中哭了起来。她看到苏菲的眼睛里流出了一些分泌物,她觉得苏菲也在哭。
↑工作人员将白鲸小白和小灰放归海洋
萧然把苏菲放过她的原因归结为白鲸骨子里的善良,无法真的对朝夕相伴的人类痛下杀手。
萧然能感受到苏菲的辛苦。有个动作叫“芙蓉出水”,白鲸用嘴顶着人的脚,把人顶出水面。这个动作需要爆发力,人的脚有时也会踩到它的头上。当白鲸的身体状况不佳时,就算受到惩罚也没法做出这种高难度的动作,人和动物都累。站在白鲸背上冲浪,萧然也担心会踩伤它们的脊椎。
“惩罚”也许不是打骂,而是一种压抑的氛围。做错了动作,就会没有食物奖励,会被冷落。虽然到了“饭点”还是能得到勉强充饥的食物,但是它明白自己受了惩罚,这种时候人与白鲸之间的气氛就会发生改变。
兽医认为苏菲咬人是因为生了病。他给苏菲开了各种各样的药,有中药,有抗抑郁的药物,还有阿胶。有一阵子,萧然每天早晨都要把阿胶干熬化,混在鱼里喂给苏菲。苏菲总是“啪”地把阿胶鱼吐在水池里。
还有一只叫花花的海豚因为水池改造来到了苏菲的池子里。在萧然眼里,花花是这样一只海豚:“你对它笑,它就会很开心地和你玩,你对它一凶,它就躲开了。”
不过这位新住客受到了其他白鲸的排斥。有一天,萧然在投喂白鲸时,花花向她靠过来,好像在撒娇。萧然把它推开,但花花又靠了上来。萧然不明白花花为何突然这样做。她对花花发了脾气,“你走开,等一下你的驯练师就来了,你不要打扰我工作。”两头白鲸看到萧然对花花生气,也冲花花发脾气。
第二天上班,萧然看到花花沉在池底,不再呼吸。解剖室里,花花3米多长的身体被兽医切开,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萧然坐在那里边哭边等。那天,兽医没有检查出可能导致花花死亡的疾病。多年来,萧然一直在想,如果那天她没有把花花推开,听懂它求助的信号,也许花花会有机会得救。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海洋馆中,海豚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新京报援引的世界动物保护协会2020年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00只海豚被圈养用于营利性娱乐表演,海豚娱乐产业价值数十亿美元。但存在严重动物福利问题,狭小的圈养环境可能导致海豚自残、产生自杀倾向、异常攻击行为等。海豚馆内最大水池的平均尺寸仅仅只有444平方米。而在野外,宽吻海豚的活动范围通常都超过了100平方公里!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据他了解,海洋馆或水族馆里的鲸豚大部分来自野外捕获的个体,少数为圈养繁殖个体的后代。在被捕获前,鲸豚一般都和家族成员生活在一起,它们互相协助、相互照料,共同觅食和应对威胁。而在海洋馆和水族馆里,它们往往被限定在相互隔离的区域里,无法跟同类及时交流和互动。
孙全辉博士表示,海洋馆和水族馆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它们对深潜和长距离运动的需求;海洋馆和水族馆使用的含氯消毒剂也会损伤鲸豚的眼睛和皮肤。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圈养鲸豚的免疫系统会不断受到抑制,导致它们出现心脏病、胃溃疡等健康问题。
——③——
让它们回大海
著名纪录片《海豚湾》中,动物保护人士理查德·贝瑞曾是一名海豚驯化师。影片中,他驯化海豚根据人的指令完成特定动作,协助拍摄了电影《海豚的故事》,海豚表演随之火遍全球。有一天,他驯化的海豚凯西游进他的怀里,深吸最后一口气,选择不再呼吸,沉入水底。第二天,理查德为解救列那海洋实验室的海豚被捕入狱。出狱后,他用尽毕生精力释放被圈养的海豚。“这是我对凯西之死的反应。”理查德说。
《海豚湾》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太地町。捕捉海豚的人通过噪声把海豚驱赶到浅水区关起来。来自全世界的海豚驯兽师聚集到这个海湾里,为海洋馆挑选用于表演的年轻海豚。剩下的海豚被杀死,制成肉类产品,流入市场。
↑小白和小灰在冰岛的保护区里
2016年,萧然离开海洋馆,没有再找工作。8年来,她放弃了许多爱好,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对她从事了5年的事业。她想为苏菲做一点事。她一家一家地给书店、教育机构打电话,去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申请开办宣讲会,向人们讲述她在海洋馆看到的事情。
2022年9月,萧然来到荆州,把一辆印有“拒绝动物表演”的车停在苏菲所在的场馆门前。但她始终不敢进去看望苏菲。“很想我的老同事,也很想苏菲,但就先到这吧。这一年我做得太少了。”萧然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告诉记者,无法面对苏菲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苏菲的处境,心里难受。
“虎鲸提里库姆杀人事件”是萧然常在分享会上讲述的故事。提里库姆是2013年上映的纪录片《黑鲸》的主角。
《黑鲸》讲述了一头被野捕后用作表演的虎鲸的故事。1991年,提里库姆在加拿大太平洋海洋乐园咬死了一名失足落水的兼职驯化员,随后被卖到美国“海洋世界”主题公园。1999年,一名趁夜色潜入公园的男子被人发现在提里库姆的水池里丧命。2010年,提里库姆在表演中途溺死了它的驯养员道恩·布朗舍奥。道恩的去世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许多驯鲸师离开海洋馆,加入反对圈养虎鲸、反对鲸豚表演的行列。
2022年,伊柯也离开了海洋馆行业。“虽然我曾经待过的海洋馆已尽最大的努力给动物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广阔的海洋始终比空间有限的水池更好。”伊柯说。
伊柯向记者回忆,2012年,海洋馆的负责人去了一趟俄罗斯,回来时带了一张照片给大家看:结冰的海湾里,开凿出一个巨大的冰窟窿。被捕获的白鲸们通过窟窿浮出水面透气。照片的主角是两只雌性小白鲸,大约3岁,年幼的他们皮肤还是灰色的。海洋馆买下了这两只小白鲸带回国内,给她们取名为小白和小灰。
伊柯看着小白和小灰一点一点地长大。2018年,小白和小灰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海洋馆所有动物表演取消,她们将被送去冰岛海湾的保护区里生活。一家财力雄厚的大型娱乐集团收购了这家海洋馆,停止了海洋馆内的所有动物表演。
海洋馆官方网站和公众号记录了小白和小灰回归大海的过程。2019年2月28日,小白和小灰出演了他们的谢幕表演,每一个驯养员都在台上和它们进行了互动。500余位观众前往送别。谢幕演出中,没有“芙蓉出水”等高难度动作,取而代之的是展示为白鲸检查牙齿等医疗行为。
小白和小灰接受的训练,从表演变成了为回归海洋做准备。它们的食物更加丰富、有营养,以增厚脂肪,为迎接冰岛的低温做准备。驯养员指导它们做憋气练习,以让它们重新找回和野外种群一起生活,下潜搜寻食物的能力。
2019年6月19日,小白和小灰搭乘着涂有它们照片的包机,经过3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在深夜抵达冰岛。它们先在一个室内水池里隔离检疫,接受适应性训练,等待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之后船搭载着白鲸们,来到海湾边的开放医疗池。
伊柯站在水里,看着小白和小灰在水中试探着,缓缓调整重心。终于,它们浮出水面,喷出高高的水柱。这意味着它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水池边的工作人员们鼓掌欢呼起来。小白和小灰越游越自在,向伊柯游过来,朝着他喷水。
——④——
海洋馆路在何方?
“至少在我们的海洋馆,驯养员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动物。”有海洋馆从业人员如是说。
“动物表演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取消表演,靠什么营利?曾经的表演动物如何安置?安置它们的资源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取消动物表演才有平稳落地的可能性。长期圈养的动物,也不可能往野外一丢就完事。他们已经丧失了野外生存的技能,贸然放生无异于送死。”伊柯说。
他认为,集团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它可以不靠动物表演赚钱。另一方面,是他们的资金足以在冰岛买下一个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海湾,打造成半封闭式的保护区,迎接小白和小灰重返海洋。海湾里没有白鲸的天敌,但有鱼类等海洋生物,可供小白和小灰捕食,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投喂,保证它们的营养。这片海湾也可以为其他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提供临时的庇护所,希望以这次行动做出表率,为表演动物的放归探索经验。
↑2021年,央视新闻微博呼吁拒绝动物表演
实际早在2010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公园“停止所有动物表演项目”。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要求“杜绝各类动物表演”。近年来,许多志愿者通过各种渠道发声,表达取消动物表演、提升动物福利的观念。
一些曾以动物表演闻名的动物园也发生了改变: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曾因声势浩大的动物表演和马戏表演而受到外界的批评,但近年来,长隆在动物表演方面做出了明显的调整,用更贴合野生动物自然行为的展示,代替那些通过特殊训练才能做出的表演动作。
据广州日报报道,2017年,在场馆租赁期结束后,广州动物园按计划停止马戏等系列表演。报道中称,曾经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无数欢乐的猴子走钢丝、黑猩猩打鼓、鹦鹉骑车等动物表演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让动物们在适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中展现它们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广州动物园此举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和市民游客的广泛支持。园方还将升级改造一批旧的动物笼舍,开展一系列动物自然行为研究,从传统动物园向现代动物园转型发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席科普专家黄乘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所谓的动物表演,是指人为强迫动物去做原本不属于它们的行为,比如老虎钻火圈,小猴骑车等。这样的表演不是善待动物的做法,自然也会受到大家的唾弃和指责,这可以认为是一种虐待动物现象。这里的“动物”,除了陆生动物,也包括水生动物。
黄乘明表示,让包括鲸豚在内的动物生活在自由的空间和环境中是最理想保护方式。他认为,以水族馆的形式不是保护动物的好方法,但也是人们认识动物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所以,无论是动物园还是水族馆,都应该善待动物,给它们创造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尽量让它们快乐生活的同时,让人类认识这些物种,教育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像“芙蓉出水”、踩在白鲸背上“冲浪”这样的鲸豚表演动作,违反了动物的自然行为,不应该提倡,而是应该禁止的。动物就是应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和成长。
那么,如果不去海洋馆参观被圈养的鲸豚,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它们?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孙全辉博士告诉记者,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喜爱动物也要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比如他们倡导的“野生动物友好型旅行”,就鼓励游客前往动物受到良好保护的场所,到大自然去体验野生动物的自然魅力。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