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2025年04月28日 22:28 星期一

凯恩摘掉面具后比赛 李宝群评论辑,萨拉凯恩

人气:110 ℃/2025-04-09 17:43:23

本文获得“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评论奖 · 一等奖。原载于《编剧学刊》。

作者介绍:李宝群

一级编剧,创作过话剧《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万世根本》《长夜》《兵者,国之大事》《从湘江到遵义》《此心光明》,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两个底层人的夜生活》《两只蚂蚁在路上》,独角戏《乡村往事》《花心小丑》等多部舞台剧剧本,多次获各类国家级大奖。

用带血的刀子割开自己,割开世界

—— 读 萨拉·凯恩

文:李宝群

读凯恩,只感到刀光闪闪,刀锋凛冽,继之是大片大片的黑冷之气弥漫,闻得到死亡的气息,这气息裹卷着我,淹没了我……

我在其中又分明看到了凯恩对光明的渴求,听到了她对生命的呼号和细语。

Sarah Kane,1971-1999

英国当代著名戏剧家,是西方“直面戏剧浪潮”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继莎士比亚与品特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她出生于1971年,1999年用鞋带勒死了自己。在28岁的生命中只留下了五部剧作、一部短片、以及两篇刊于《卫报》(The Guardian)的文章。五部剧作,《摧毁》(Blasted)、《菲德拉的爱》(Phaedra's Love)、《清洗》(Cleansed)、《渴求》(Crave)、《4.48精神分裂》(4.48 Psychosis),每部作品皆呈现出极具爆炸性的戏剧张力,以极度残酷和血腥的意象,直接展示人类文明的真实一面,令人坐立难安。

(一)

她如此年轻,一个七零后的女子,1995-1999年,短短五年时间里完成了五部剧本:《摧毁》《罗尔德的爱》《清洗》《渴求》和“绝命书”般的《4·48精神崩溃》,随后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撒手而去。

但她用生命写戏,以短暂的生命闪电般划破了戏剧史的天穹。

首先是对英国戏剧史的再丰富。

她的写作极大地丰富了英国戏剧史,这个国家的戏剧史家现在和未来都不得不面对她。——英国戏剧史拥有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也拥有肖伯纳,奥斯本,品特,谢弗等等,而后又拥有了萨拉 凯恩。英国戏剧出现达莎士比亚这样的巨人和高峰,但高峰并不经常出现,大量的时光是通俗喜剧当家,如毛姆这样的喜剧高手,经常以喜剧满足人们的戏剧需求,也时不时便会出现一些反叛的“家伙”,奥斯本就曾以《愤怒的回顾》打破平庸沉闷的英国剧坛。萨拉·凯恩以血淋淋的戏剧文本带头打开了九十年代英国戏剧的新生面,她和他的同行者激活了当代英国戏剧。

其次是对世界戏剧史。

相对许多世界戏剧史上众多的剧作家,萨拉凯恩是一个异数,是一个另类。不只是她生命短暂,“爆发”式地五年写出五部很棒的剧本,还在于她象一个闯入戏剧世界的“疯女孩”,极为个人化地体验着这个世界,建立起她极个人化的戏剧世界,以此书写了无比漫长的世界戏剧史新的一章。

凯恩从《摧毁》开始,便以自已的眼睛,自已的心灵看这世界,看身边的生活,看自己的内心,她是极体验极感性的,她不按章出牌,不完全按规矩按套路写作,“我写我心”般地做着她的戏剧。

《摧毁》(Blasted)剧照

导演 | 詹姆斯·麦克唐纳

凯恩的创作在极为绅士的英伦之国里书写的是血腥,强奸,乱伦,战乱,暴政,暴力,邪恶,残缺,杀伐,死亡和黑暗,她为人们揭开了生活的大幕,让人们看到另一面的生活。近乎无情,近乎残酷,近乎冷血。更让人敬畏的是,她也更加无情地、异常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病中的各样生理的、情感的体验——烦乱,绝望,怀疑,不再相信,与疾病缠斗,与死亡直面,拷问着生命,生存的意义,反省,反思着世界的价值,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静侯着那最后的人生结局。

她的剧作中经常出现病人,濒死者,自杀和被杀,出现精神的迷离,崩溃。

她忠实于这些感受与体验,如实地写出这一切。

戏剧史上以个人生命体验来书写戏剧的剧作家不少,但她是最强劲的一个。

她像是持着一柄锋利的刀,撕割开自已的生命和内心,也撕割开她眼中的世界,逼着我们看,逼着我们体验和反省我们的世界,我们自身的本性。

她就这样活在了戏剧史上,会活得很长久。

(二)

她的五部剧作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处女作《摧毁》和《渴求》《4·48精神崩溃》,其次是《清洗》和《罗尔德的爱》

《摧毁》写了一连串的“摧毁”,先是伊安以强奸摧毁了凯特,后是士兵闯入,强奸凯恩,残忍地吸吃了伊安的眼珠——摧毁了伊安,然后士兵自杀毁灭了自已,再后来是伤创之中奄奄一息,等待死亡的伊安吃了婴儿,而凯特绝望归来,二人都在死亡的阴影中,结束全剧。

这一连串的“摧毁”却让我们思考和追问,是谁摧毁了伊安?他出场时已经是一个精神和身体上的残缺者,一个被生活磨损的男人,他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又是谁摧毁了士兵?士兵讲述了他在战争中的经历,他女友的死亡,女友哥哥们的死亡——舞台上的“摧毁”只是前台故事,其后边有着更大的力量,这力量摧毁着现场的“摧毁者”。

戏的表层结构是一个摧毁接着一个摧毁,越来越残忍,而深层结构是那更为强悍无法逃避无法躲开的摧毁力,这逼得我们反观人类,反观世界。

这就是戏的力量所在,也是凯恩的力道所在。

《罗尔德的爱》、《清洗》,一个假托古时宫殿里的故事,一个假托设在某大学集中营里的故事,讲述的还是异常残酷的生命现实。

《罗尔德的爱》一剧中,宫殿里的王后,王子和公主,老王都是分裂人格,王后过着无爱无情无性的生活,爱上了王子,想与王子做爱,而王子冷漠异常,他已经需要靠不断的性爱来延续生命,但又不爱王后拒绝王后,母子俩终于有了一次口交,而王后却得知她与女儿共用着一个王子,上吊自尽并留下遗书,告知她被王子强奸,王子在公主的追问下却对此事不置可否……这是一幅怎样的深宫景象?

《清洗》中,集中营里的暴君般的医生,受尽殴打和凌辱成了死魂灵的格氏兄妹,相好的罗德和卡尔,终于学会算术却绝望上吊的青年罗宾……组成了又一幅集中营的可怖画图。

《清洗》(Cleansed)剧照

导演 | Katie Mitchell

凯恩继续书写她眼中心中的世界——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一个只见生命在苦海中挣扎却看不见希望之舟、希望之岸的世界。

《渴求》和《4·48精神崩溃》两部剧作,在形式样态上不同于前三部戏,近乎于诗和散文,近乎于各样的独白在交响,——之前的三部戏仍在组织人物关系,展开戏剧行动,展开生命情境和命运故事,并不断发展,激化,而在后两部戏里,这些并不重要了。

凯恩需要新的形式表达她的内心,需要新的戏剧体裁,她不在乎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更在乎的是她要表达她感受到,体验到的人生和世界。

《渴求》中有四个人物,他们和她们在舞台基本上是不行动的,是语言在行走,是心在诉说,近乎四样乐器在演奏。但内容仍是“凯恩式”的,四个人物都在生命的历程中有欲求而不能达成,都经历过痛苦不堪的人生。特别是两个女性,她们用语言的碎片让我们知道了她们曾经的过去——那是让人心死的过去,而当下,他们的当下是混乱的,思绪凌乱,语言错乱,他们时而回忆,时而思虑,时而向对方发出信息,时而拒绝这信息,时而他们追问生活,时而他们绝望无感于生活,时而在细语,时而在呼喊……

《渴求》更是一个内心的戏,是一个内心告白的戏,四个人也可以看做一个人,这四个人也可以看做我们的世界,我们共同体验过的人生的某种真实情形。

《渴求》(Crave)剧照

导演 | Jen Zeyl

《4 ·48精神崩溃》更为极端,全剧其实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那个女病人。

有不少学者都认为剧中有几个人,是他们间或出现,以医生的名义,或旁观者的名义与主人公——女病人对话,其实这并不重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所看到的,全剧只是一个女人的内心的、思维的河流,这个女人在全剧中据有绝对地位,而且那些以其他人物名义出现的人声或人形所担负的任务在舞台演出中完全可以由女人自已完成——对,这出戏就是“一个人的独语”,是她在重病之中,在死亡之前的各样的思绪,病魔摧毁了她,并且还在继续摧毁她,她在4.48之前的一大段内心活动——这内心活动化成各种语言的碎片飞满全剧。全剧从对个人的病,对医生的感受,对医院的感受,对治疗的感受,细细地拓展开来,猛烈地蔓延开去,而且“核爆炸”般地不断裂变,不断辐射,其中有大量对爱,对世界,对各样的生命景象与本质的发问,拷问,追问——碎片般的语言拼合起来,展现的是作者的万千体验和种种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以一个英国病人,一个精神大崩溃大清醒之间的女人的视角完成的。

这部剧作的台词是有力的,动人的,它们回旋,它们往复,意象叠生,意绪弥动,不断递进,不断撞击人心。

《4.48精神崩溃》剧照 | 波兰华沙多样剧场

导演 | 格热戈日·亚日那

这样的戏剧实在罕见,这样的“生之绝唱”“死亡之体验”成就了一个别样的戏剧文本。

这个文本不仅适合演出,演出还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会依着演出者对凯恩所述生命的体验做出各不相同的舞台表达,这个剧本也适合阅读,可以当作一首长诗和一部“遗书”来读。

《4 ·48精神崩溃》成为萨拉凯恩的“绝笔”,这也是她最后的“绝唱”。

她以《4· 48精神崩溃》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凯恩,

她的最后一部戏更加狂野,更加不羁,更为极端,为戏剧史上所仅见。

凯恩留给我们一出不寻常的戏剧,也留给我们一个个戏剧的谜题,生命和死亡的呓语里边有她的生命密码。

(三)

凯恩的最后两部戏,挑战了传统的戏剧定义和我们常见的戏剧规则和写作套路。它对于常规戏剧也是一种“摧毁”!

凯恩留给我的几个想弄清的问题是——

一.凯恩何以会形成这样的生命态度和艺术态度?她心中的世界何以成了这付模样的?英国乃至西方观众何以接受这样的戏剧?

凯恩所处的英国社会,所处的当下世界无疑有着极大的丰富性。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的生活日趋多元化,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也日趋平稳,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发达而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但凯恩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的却是如此混乱,无理性,反人性的生命景象,她充满了批判性,充满了危机感,苦难感,痛苦,失望,何以如此?

这便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他们永远对这个世界的“疾病”与“缺失”保持着批判的态度和立场。世界虽然相对安静,但战争,暴力,血腥,扭曲的人性,残缺的人生始终存在着,而且它们更深层地“蛰伏”在西方人,特别是西方知识分子的心中,让艺术家们灵魂无法安静。他们总是能看到,能感到。他们对艺术的本性的认识就是要以艺术表达这种内心感受。——这一传统一直保持着。这不只是戏剧家如此感受和表达的主题,也是整个西方艺术界,乃至西方思想界的共同保持着的传统。这是一种较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态度,他们总是秉持着人文关怀,悲悯情怀,批判着拷问着世界及生命本身。

而凯恩是最为敏感,最为纤细,最为个人化的一个女性艺术家,她比其他人更强烈地感受着这一切,她内心有丰富,强烈的感受,便要以最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凯恩。

越来越严重的抑郁症等心理和生理的疾病,对凯恩的折磨与煎熬也是不可忽视的,这让她更内在地体验着这个看似平静的世界,也体验着脆弱的生命本身。病人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年轻而多病的个人生活,独特的人生经历,都在铸成她的眼光,形成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她比常人还要敏锐百倍,比常人还要强烈百倍。而且她的性格中有一种少有的勇气和无畏,她要忠实地在舞台上努力呈现她看到的感到的一切。

Under the skin: Sarah Kane in May 1998

二. 凯恩的《渴求》《4 ·48精神崩溃》对戏剧本体做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挑战近乎于挑衅。近乎于对戏剧底线的摧毁式、革命式、乃至是“暴动式”、“叛乱式”的行动。

这种写作对于戏剧有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启示?

戏剧历来以舞台上的人物行动,冲突,情境,具体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进等乃是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在凯恩的后两部剧剧作里,特别是最后一部戏作里,这些都被凯恩视为无物,她构建了一个奇异的戏剧世界,无情节,无动作,无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物关系,有的是语言,是诉说,是心理层面的意识流动乃至下意识潜流的涌动……这还是戏剧吗?它们又是怎样构成了戏剧观众的观赏兴趣点,并让戏剧观众看下去,被感召,被震撼,被征服的?传统的戏剧理论、学说是否需要突破,需要重新考量?

凯恩是勇敢和大胆的。她不仅用刀子割开了自已,割开了世界,也割碎了戏剧。

戏剧的剧场既然是公众在剧场空间里集体体验生命,思考和感受生命的艺术,那么它可以象传统戏剧那样凭借情节,冲突及情境中人物的行动生成出戏剧性,也可以凭借语言陈说,凭借心理流动引发和带领观众的观看欲。

她的戏里仍然有冲突,但剧中人无须和某个具体的人物去冲突,而是与命运,与世界,与生活的强力冲突。

她的戏里仍然有戏剧情境,仍有人物关系,仍有时间、地点和事件等要素,但却有很多“凯恩式”的变异,一个女人要死了,在长夜里于病中挣扎着,呐喊着,细语着,等待着死的到来,这本身就是有戏剧性的,也是有悬念、有动作性的,凯恩在《4·48精神崩溃》中无须展开传统戏剧故事中的人物与人物间的动作,而是转化为人物语言和人物心理层面的动作,剧中人的内心不断被打开,精神世界不断被展露,灵魂的一一次颤抖与悸动不断被显现。这需要写作者拥有一种更大的能力,更强大的戏剧功力。

凯恩是有才华的,她有强大的内心和强大的能量,让她这样建构她自己的“凯恩戏剧”。

细想一下,这并非完全是她个人独有的。汉德克的《汉姆莱特机器》等不少戏已经这样做过了,更早些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家,表现主义戏剧家也有过实验和探索,贝克特,法奈斯库,品特等人都进行过语言的实验,碎片化的实验,情境与风格怪诞化的实验,他们大多不满足传统戏剧,经常抽去线型叙事,表面冲突和充满理性逻辑叙说故事的丝线,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陌生化,非写实化,将客观再现的戏剧主观化,表现化。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戏剧家将传统的写实戏剧或现实主义打碎(但不是放弃),形成了新的“戏剧场”乃至新的戏剧传统。

凯恩生长在西方戏剧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河流之中,她对非传统戏剧及其后形成的新的戏剧传统早已熟悉,她只是选择了属于她、适合她充分表达自已生命体验的方式和样式,并将其最充分化地内化为自已的艺术创造,她把当代戏剧的成果和经验内化了——“凯恩化”了。

(四)

凯恩的人生很短暂,但她的戏剧充满了对生命的体验,真切而强劲。

她的戏剧世界烙上了她的生命印记,打上了她的生命刻度。她完成了从意义到形式的全面探索和有力量的表达,她是一位个性异常鲜明的剧作家、独立自在的“这一个”,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戏剧存在。

凯恩离去了,优秀的剧作家是不会死去的,他们将一次次复活于演出之中。

凯恩凭借着仅有的几部剧作走进了戏剧史,也给戏剧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思索,留下了许多昭示。

— 感谢阅读 —

搜索更多有关“凯恩摘掉面具后比赛 李宝群评论辑,萨拉凯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