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以色列重建圣殿时间表,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二,拿撒勒

人气:410 ℃/2023-12-27 15:15:09

拿撒勒的天使报喜堂

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乐团、乐队、钢琴家以各种形式演奏《出埃及记》,对它的好奇越来越强烈:这部流传度如此之广的音乐作品,究竟出自哪位音乐大家之手?追根溯源,原来,它是完成于1960年的好莱坞电影《出埃及记》的主题音乐。我当然以为这部电影再现的是《圣经》里的故事:摩西率领四十万身陷埃及被当做奴隶的以色列人,反抗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迫害,冲破法老的重重阻碍,越过红海、出走埃及,回到迦南之地。我自以为是了。1960年上映的这部电影,讲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群犹太人搭乘一艘船要去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但被敌军围困在港口无法出港。经过36小时的绝食抗议以及不懈抗争,轮船终于成功离开驶向以色列人想去的方向。

这样一部电影,无法不让我想到早前看过的《苦海余生》:1939年5月13日,900多名犹太人经受了侮辱性的检查,陆续登上了由德国汉堡驶往哈瓦那的客轮“圣路易号”。船徐徐地离开了码头,乘客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望着逐渐远去的祖国,猜想自己下一个家园会在哪里。经过艰难的长途航行,“圣路易号”终于靠岸了,由于古巴官方的禁令,船上的乘客一律不能上岸。这时候,精神奔溃的900多名犹太乘客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在纳粹眼里他们就是人渣,只要他们能够离开德国,他们乘坐的船只能否靠岸、乘客能否登陆,没有人会在乎!就在一船犹太人用自残、自杀等方式表示对这个世界绝望时,转机来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意接收“圣路易斯号”上的犹太人。那么,“圣路易斯号”上的乘客们是否就此脱离苦海了呢?2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铁蹄践踏了欧洲大陆,900多名历经磨难登陆的“圣路易斯号”乘客,战争结束后存活下来的,仅200余人……

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巴黎烧了吗?》的两位法国人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在他们的新作《为你,耶路撒冷》中如此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犹太人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个更为惨烈的悲剧迫使犹太人在1947年向联合国要求成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国家。战争结束后,犹太民族不得不直面一个极其恐怖的现实,其残酷性甚至从未见载于人类相残的史册——纳粹德国的毒气室有系统地屠杀了犹太人600万同胞……联合国对他们权利的认可,在犹太人看来,仅仅是对于全世界带给他们的痛苦的公正补偿”。两位法国作者所言,大概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对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所持态度的原因吧。

想去以色列、想去耶路撒冷,这个念头在心里已经喧闹了许久,所以,真的就要成行了,我得做充分的准备。准备之一,就是通读一遍英国人西蒙·蒙蒂菲奥里的大著《耶路撒冷三千年》。因为字斟句酌地读完了,才会愣怔在《为你,耶路撒冷》的这段文字面前:“(在阿拉伯人眼里),700年的连续居住,相比于犹太人的历史渊源——不管这渊源有多么深远,他们更有资格主张对这片土地的权利”,这种说法,也很在理,不是吗?

离开雅法,我们的车回到特拉维夫,在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特拉维夫市政厅大厦旁的拉宾广场稍作停留后,便驶向拿撒勒。

第一次听说拿撒勒这个地名,是从同事大布熊那里。大布熊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一有时间就遍访天下的大小教堂。从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位于唐镇的露德圣母堂,到山东省偏远乡村的不知名小教堂,再到犹太人口最多的东欧国家波兰等等,当然,还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我当然记得数年前她第一次去过以色列后回来拉住我说了一句话:“拿撒勒的天使报喜堂里,居然有我们中国的圣母像。”彼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座小城叫拿撒勒,而大布熊呢,大概希望我因着外国教堂里的中国圣母像这一元素,记住拿撒勒这个地名。

她做到了。

再遇见拿撒勒,是在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长篇小说《死海之滨》里。我想,日本人远藤周作笔下的宗教话题,是可信的。那部看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电影《沉默》,就是根据他的同名原著改编。电影与小说,还是远藤周作的泣血之作,让我更能感受到两个葡萄牙籍传教士的虔诚以及为虔诚奉献出血肉之躯也不足惜的肌肤之痛和灵魂之痛。相信了《沉默》,也就相信了《死海之滨》,看吧,那就是耶稣生活年代拿撒勒的市井:“拿撒勒镇上汇聚着形形式式的旅行者。夕阳照耀在神殿的屋顶上,牵着骆驼的阿拉伯人和满身是汗、钢铁般黑亮的黑人在狭窄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全副武装的罗马队伍像甲虫一般穿梭其中”。2000年过去了,拿撒勒镇上依旧汇聚着形形式式的旅行者,只是,大大小小的汽车替代了阿拉伯人牵着的骆驼。通往天使报喜堂的道路,是为骆驼通过修建的吧?狭窄得容不得汽车从容而过,我们只好在停车场下车跟着导游往前走。

本以为他会直接带我们去天使报喜堂,却先让我们看了一堵涂鸦墙,他特别指着其中一幅涂鸦愤愤不平地告诉我们:“以色列给了他们许多,他们却还这样。”怎样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用线条勾勒出来的一个男人背对着我们,光头上支楞着几根头发,光着脚,衣衫褴褛。男人的右边,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写着:1948年5月15日,这一天的巴勒斯坦,780000多个巴勒斯坦人被武力赶出了家园……

如果来之前我没有读完《耶路撒冷三千年》,如果来之前我没有读过《为你,耶路撒冷》,我会义无反顾地站到以色列导游这一边。可我读过《耶路撒冷三千年》也读过《为你,耶路撒冷》了,所以,我没有慌忙站队,而是想到天使报喜堂找找答案。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天使报喜堂,是1968年重建的。可是,我们顺着天使报喜堂的外墙由上往下仔细看,就会发现,墙体的形制和砖石的颜色都有差别,毁不尽的石头告诉我们,天使报喜堂于十字军东征时期就在那里,于拜占庭时期就在那里。假如我们再往地基深处看一眼,遗址赫然在目——那是耶稣生活的年代拿撒勒民居的遗址,那里,就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与约瑟订婚时的居处,也是天使加百利向玛利亚报喜她已经怀孕的地方。

现在我们看到的天使报喜堂,分成两层。地下一层,是玛利亚的故居,第一层,则是1968年重建的教堂。进教堂前,先让我们仰头看看正门最高处的雕像,祂是耶稣,祂是上帝之子,祂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是为了拯救世人。往下看,那两尊雕像,分别是天使加百利和圣母玛利亚,她们之间的故事我们就不在此赘言了。把视线从加百利和玛利亚那里再往下移一点,我们会看到四福音书的作者,从左到右分别是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他们的两侧,是拉丁语经文,再现的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旧约预言。四福音书作者的下方,是圣方济各会的标志,两只手分别是耶稣的手和人类的手,交叉在一起表示上帝和人类建立了关系……

祂是耶稣

看过圣方济各会的标志后,我们就可以细细领悟教堂正门上浮雕的深意了。正门上的浮雕,从左上角开始逆时针方向地述说了耶稣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时刻:天使报讯牧羊人、耶稣诞生于马槽、三博士朝见圣婴、献头生祭、希律王屠杀婴孩、约瑟一家逃亡埃及、孩童耶稣在圣殿、耶稣受洗、登山宝训、耶稣被钉十字架、妇女遇见天使报复活喜讯、耶稣升天。我们的眼睛盯着教堂的正门顺着逆时针方向看一遍,也就知道了,耶稣从何而来去往了何处。

我不是信徒。就算这样,一脚跨进天使报喜堂后,我还是被眼前所见震撼:刹那间的极度黑暗,被从彩色玻璃画透进来的光刺破。我身边的信徒轻声告诉我,那是耶稣基督的光,要进入黑暗的世界,照亮世上的人。哦。

从左上角开始逆时针方向地述说了耶稣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时刻

深吸一口气后,我去看教堂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幅都很有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同事大布熊所讲的中国圣母像,它在哪里?它在教堂后的长廊里。除了来自中国的圣母像外,长廊里还有来自南非的、日本的、泰国的、斯洛文尼亚的、危地马拉等等国家的圣母像。信徒们说,那是福音在往普天下传喜讯。

来自中国的圣母像

那幅涂鸦还在我的脑际,所以我想,将世界各地的圣母像放在同一长廊里,有没有天下一家的愿景?

顺着不知道被时光还是被形形式式的旅行者“眷顾”得溜光水滑的砖石地小道慢慢往回走,再买一只特别大的红石榴把玩着——假如,重建天使报喜堂时把天下一家的意愿也考虑了进去,那一定是回顾历史痛定思痛的结果。对了,《圣经》中犹太人出埃及记那一章节,也被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叫《法老与众神》。

搜索更多有关“以色列重建圣殿时间表,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二,拿撒勒”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