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为了几两碎银砍儿子头:奶奶给孙子割,螳螂嘴险些送了孩子的命
人气:301 ℃/2023-11-13 23:02:28
小编是颤抖着写下这个标题的,因为已经预见到很多人又要说小编跟奶奶有仇,将来不会老,诋毁老人家了。但这条信息是刊登在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报道,绝对真实可信。为了让新妈妈更全面的了解宝宝,小编决定顶着骂声写出来,求轻拍。。。
欢欢(化名)刚刚满月,家住苏北的农村,这几天来孩子一直不怎么吃奶,家里人都很着急。欢欢的奶奶说肯定是“螳螂嘴”影响孩子吃奶。小宝宝啼哭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他们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长有两块坚厚的“肉团”,俗称“螳螂嘴”。欢欢奶奶为了让宝贝孙子多吃点奶,于是把欢欢口腔内双侧脸颊黏膜割破了。然而,刚割破黏膜,欢欢就开始哭闹,两颊的伤口血流不止。这下,欢欢的奶奶慌了神,赶紧把儿子儿媳叫回来,把孩子紧急送往医院。当地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简单处理后,让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医院口腔科李静主任接诊后,发现欢欢面色黄灰,生命体征微弱,已经进入休克状态,立即通知急诊抢救室准备抢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和后续的输血治疗,欢欢的命总算保住了。吓得不轻的欢欢父母和奶奶总算松了一口气。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的李静主任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一些传统的陋习害人不浅,像割“螳螂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如果黏膜发生损伤很可能导致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口腔黏膜炎症或颌骨骨髓炎,严重者细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生命;此外婴儿黏膜下血管丰富,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短时间内即可能导致婴儿缺血性休克。专家指出,其实所谓的“螳螂嘴”就是颊黏膜下的脂肪垫,新生儿吸奶时需借助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脂肪垫不仅不会妨碍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正常的生理结构。因此割“螳螂嘴”有助于吃奶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希望今后不再有宝宝因为一些老旧的错误观念受到伤害。文章内容来自《扬子晚报》、图片来自网络更多精彩分享、专家指导,尽在嘟嘟医生微信公众号(FamilyDoctor_PC)
推荐
- 1文明养犬共创文明城:文明播报,文明养犬路还有多远186
- 2几个能致富的特种养殖项目:适合农村人低成本投资427
- 3猫咪睡觉的姿势 知道它爱不爱你:主人到家发现猫咪在睡觉356
- 4薛定谔的猫是不是违背了客观规律 薛定谔的猫是个什么效应477
- 5夜猫子是什么原因引起?夜猫子,更易抑郁生物钟紊乱带来5大伤害412
- 6一只有学问的小狗一个有内涵的小包 一只有学问的小狗一个有内涵的小包321
- 7猫咪死婴怎么处理?儿媳将腹中3月大胎儿流掉323
- 8为什么橘猫不适合当宠物猫?胖胖的橘猫虽然很可爱257
- 9养兔技术兔的免疫接种分类及方法:常见兔疫苗接种失败的5个原因及改进措施263
- 10狗狗拉黄色稀便带血 狗狗拉红色血便主人已花超5万元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