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存在着多种鸟类起源的假说:我科学家发现师范孔子鸟
师范孔子鸟复原图。沈阳师范大学供图
本报沈阳12月31日电(记者刘勇 通讯员李青坡)日前,《自然》杂志子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徐星团队在古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在一件距今约1.19亿年前的鸟类化石中,发现了古生物“孔子鸟”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师范孔子鸟”。它的发现改变了此前对古鸟类部分演化机制的认知,对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鸟类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众多古鸟类中,孔子鸟类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类群。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件标本被发现开始,它就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近30年间,辽西及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上千件标本。由于它是迄今所知最早演化出与现生鸟类相似的“角质喙”与“尾综骨”的鸟类,因此对该类群的研究也为认识鸟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师范孔子鸟来自热河生物群较后期的‘九佛堂组’地层,详细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它具有许多进步的飞行特征,有些特征甚至只在较晚演化出来的鸟胸类鸟类中才能看到。”研究人员表示,在该类群漫长的1200万年演化中,其飞行能力和飞行策略已发生了较大改变,师范孔子鸟代表着该类群新的演化方向,即向提高飞行控制力和机动性、适应短距离飞行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在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的尾部逐渐缩短,最末端的多节尾椎会相互愈合成一块“尾综骨”。由于师范孔子鸟的标本处在一个特殊的个体发育状态,它为人们认识鸟类最早的“尾综骨”椎体组成提供了首例令人信服的证据。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也由此意识到,为了满足师范孔子鸟在骨骼生长仍不完全时飞行的需要,一种对于鸟类来说极其特殊的骨化机制——“骨骺次级骨化”,很可能在它的关节骨化中发挥了作用。在此之前,相关研究普遍认为,“骨骺次级骨化”存在于爬行动物的有鳞类和哺乳动物的附肢骨骨化中。在鸟类当中,则仅发生在后肢胫骨近端。团队人员这一研究发现改变了此前学界对古鸟类骨化机制的认知。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
- 1哈士奇跟别的狗狗不一样的地方:哈士奇跟其他狗狗混了之后480
- 2狮子猫的蓝黄异瞳是一种生理缺陷:狮子猫的蓝黄异瞳是一种生理缺陷186
- 3狸花猫黑褐色蓝眼折耳,蓝眼狸猫,猫中锦鲤104
- 4宠物要去世了一般会有哪种动作?宠物去世了竟然还有这么多种怀念方式328
- 5下雨天该怎么带狗上厕所?下雨天该不该带狗外出方便442
- 6如何把自己家的猫培养成网红?怎么拥有一只网红乖巧的猫咪428
- 7为啥一养狗狗就生病:为什么你的狗容易生病407
- 8熊版金渐层小时候和长大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金渐层110
- 9主人突然对狗温柔起来狗狗反应:大狗处处让着小狗主人看不过去291
- 10王大锤vs兰迪三打三,干掉满血大布王大锤见他望风而逃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