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分羹体现出刘邦的为人,荔贡冷知识13则刘邦真逗逼
文/老刺猬
北宋赵佶 紫荔山禽图(传)
01
荔枝不离枝
荔枝味甘香美,但不耐储藏。也正因储藏期短,才惹出如许多有趣有料的历史公案。
史上最早关于荔枝的记录,出自两千多年前西汉私奔达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
离支即荔枝,亦作“离枝”,割去枝丫之意。
由此可见,古人早知此物不能离开枝叶,只有连枝割下才会延长保鲜期。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
“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02
刘邦吃荔枝
荔枝成为朝贡珍品,也是在西汉时期。据刘歆《西京杂记》记载:
“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
在刘邦当皇帝时,南海尉赵佗,就是那个史称南越武帝、活了103岁在位67年的老家伙,给朝廷进献来荔枝。
刘邦没见过此物。
第一颗,是带着癞巴巴的皮吃的:啥破玩意,又苦又涩还扎牙花子!
等吃第二颗,才学会剥皮:哇,真甜。众妃都来尝尝。记着扒皮啊。
等刘邦吩咐完,伸手想吃第三颗时,没了。
路途遥远,一走那么多天,能存住几颗没坏,当算刘邦有口福。
明 朱瞻基 三鼠图册之一
03
皇太后的小心机
刘邦吃荔枝虽为民间逸闻,但真实状况大差不差。想美美地饕餮一顿荔枝,法子只有一个:做个美梦可劲儿造。
绝非扯玄,及至清代,作为贡品的荔枝仍属奢侈品。在清宫档案中,存有一册《哈密瓜蜜荔枝底簿》。其中有载: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交来荔枝二十个。随果品呈进,上览过恭进皇太后荔枝一个,差首领萧云鹏进讫,赐皇后、令贵妃、舒妃、庆妃、颖妃、忻嫔、豫嫔、郭贵人、和贵人、瑞贵人,每位鲜荔枝一个。”
瞧见没,乾隆赏赐后妃荔枝,一家就一个。
皇太后先挑,一把将最大的一个抓进手,心里那叫个美滋滋。等用手帕掩着剥开皮:
我~擦,有虫!
04
风干荔枝祭祖
接着说刘邦。
原本跟赵老头约好,回去想个保鲜法子再进贡一批吃个够,但天不遂人愿,公元前195年,刘邦崩。
嫡长子刘盈即皇帝位,为汉惠帝。
惠帝孝顺,知道老爹稀罕荔枝,于是定下一条规定:别家祭祀,用全鸡猪头牛羊肉;咱祭祀老爹,必须摆一盘荔枝。
此后汉室列位帝王,也都严格执行。但因缺少良马,运送时间太长,有人就想了个高招:
将荔枝风干,能连着用好几年。
这不糊弄祖宗的吗?
南宋 佚名 荔枝图页
05
汉武帝种树
公元前116年,也就是在刘邦“享受”了六七十年干荔枝后,他的曾孙汉武帝刘彻攻破南越(岭南地区),将当地荔枝移植陕西,为此还建了一座“扶荔宫”。
让曾爷爷年年嚼干荔枝,太丢份还费牙口。曾爷爷,我把树挖来了,今后咱只吃鲜果!
事实却悲催,第一年移植,水土不服死光光;
第二年加大株数继续种,仍旧一棵没活;
第N年,总算活了一棵,踏马干长叶不结果…
汉武帝多牛掰,对内颁行推恩令,收拾贵族;对外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但他终没干过一棵荔枝树。
想吃荔枝,只能靠岁贡。
06
唐羌上书罢贡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诏令岭南等七地,岁贡新鲜荔枝,连年不断。
这一贡,便是200余年。
为保证送到京师的龙眼、荔枝新鲜甘甜,地方官严令各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时称役夫),务必日行八百连夜派件,片刻不得延误。
桂阳郡(今湖南郴州)所辖临武县,乃送贡必经之路。临武县长唐羌,亲眼目睹大批快递小哥过劳死,倒毙途中,遂提着脑袋上书汉和帝,请求罢贡。
其中有言:
“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
所幸和帝刘肇也算仁慈,还真就采纳谏言,下诏罢除“荔贡”。数以千计的快递小哥对唐羌感恩戴德,地方官却恨得牙痒:
癞蛤蟆扛鸡毛,就你特么愣充大尾巴鸟,断了劳资的财路和仕途!
北宋赵佶 写生翎毛图
07
悲惨的快递小哥
北宋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荔枝叹》,专门描述了急如星火的运送荔枝之苦: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汉代皇室为能吃上新鲜荔枝,下令差官十里换一次马,五里设一亭,拼命传送。
快马疾驰,尘土飞扬,犹如传递紧急军报。途中有人跌入深坑,有人倒毙山谷,尸体散乱堆叠…
役夫飞马,跨越重山。等送达皇宫时荔枝青枝绿叶,新鲜得就像刚从树上摘下一般。
宫中美人咧开樱桃小嘴一笑:吃荔枝咯!
这就是快递小哥和美女的差距。
对了,不是汉和帝已经罢除荔贡了吗?
这个么,计划没有变化快,汉献帝一继位就又恢复岁贡,还将快递小哥扩编翻倍,以致宫中鲜荔枝多得吃不完要烂掉!
08
荔贡保鲜三法
吃荔枝,必须要新鲜。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
“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那么,岁贡荔枝如何保鲜?
根据史料记载,方法有三:
一是择巨竹开一窍,置荔枝于竹节中密封;
二是以蜡封荔枝蒂,浸于蜜水中;
三是将荔枝放入瓦坛中密封倒沉井中。
为了吃,也真是不惜血本,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与财力。
09
杨贵妃背黑锅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提及荔枝,绕不开唐明皇的心尖宝贝杨玉环。
《唐国史补》载:“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而坊间文人骚客则爆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主要因其具有排毒养颜和丰乳肥臀之功效,且能促进微循环,保持皮肤光滑无比。
请问杨小姐姐,知道啥叫微循环不?
清 顾见龙 贵妃出浴图
不过,“一只荔枝三把火”,吃多会口腔溃疡流鼻血。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拥有两个清热去火的独家秘方:
一个是含玉鱼儿,另外就是吸花露。
但,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则对世人非议杨贵妃嗜吃荔枝、劳民伤财给予了强力反驳:
“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语出《夜航船》)
从岁贡地涪州送到长安,荔枝早过了保鲜期,臭掉烂掉了。
可见,杨玉环于蜀地长大,幼年应该没少吃荔枝,但自入宫做了贵妃,是压根没机会吃到新鲜荔枝滴。
就算能吃到,一个女子能把江山给吃垮了?
所以,啥“一骑红尘妃子笑”,啥“每岁飞驰以进”,啥含玉鱼儿吸花露,纯属文人意淫。目的在于将其红颜祸水化,去背李唐倾覆的那口大黑锅。
我坚决站队张岱,为贵妃洗白白!
这事儿,杜甫的《解闷》诗便是最好证据: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公元766年,在杨贵妃死后10年,荔枝依旧每年被进贡至皇宫大内。
有无杨贵妃,荔枝照样来。
10
吴应逵奇思妙想
清代有位老兄,姓吴名应逵,字鸿来,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举人。
此兄脑回路清奇,在《岭南荔枝谱》中说:
“当如汉武移植扶荔宫故事,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宫,则一日可达耳。”
将即将开花的荔枝树,直接栽于大瓮之中,然后由楚南经襄阳运往京师。
当运到秦岭时,荔枝熟了。摘下来疾马飞奔,一日就能抵达华清宫。
清 华喦 噉荔图局部
11
南地北运的玄机
别说,吴老兄的想法还真就成了现实。
据学者孟晖在《闽中嘉实到秋前——清代的闽贡鲜荔枝》中考证:走水路,从福州向北二百里处,名曰“水口”,此即荔枝的生长界线。
一旦过水口,荔枝树便不能开花结实。
因此,以彼时技术条件,必须等到荔树挂满嫩果之时,方能启动入贡行动。
此行动由总督或巡抚担任总指挥,择定种植于木桶中的根干壮硕、挂果繁密之嘉木,搬运上船,同时装载大量福建本地的清水,以防水土不服,一同启程。
旅途漫漫,果实渐熟。
但其中绝大多数会因气候变化、路途颠簸等因素,纷纷掉落。当最终运抵皇苑时,每棵树上的鲜果仅余二三枚而已。
即便如此,依然年年乐此不疲,照运不误。
怪哉?不怪也;苦哉?不苦也。
等你入了官场,就会明白啥叫其乐无穷。
12
一人一颗不准抢哦
再从上文提到的清宫档案《哈密瓜蜜荔枝底簿》中,摘几条记事: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福建巡抚吴士功进鲜荔枝树五十八桶,共结荔枝二百二十个,本日交吊下荔枝三十六个,拿十个进宫供佛,其余随晚膳后呈进,旨明日早膳送,钦此。”
58棵由福建巡抚进贡的桶栽荔枝树,挂果220个。一早掉落36个,赶紧拿上10颗去供佛…
“六月十九日御茶房将荔枝三十六个…奉旨恭进皇太后鲜荔枝二个(皇太后啊,才分两颗!!)。赐皇后、令贵妃、舒妃、愉妃、庆妃…每位鲜荔枝一个。”
记事中提及的令贵妃,即《延禧攻略》中的大女主魏璎珞,也才分到一颗!
万千荣宠,终不抵一颗荔枝。
宋 赵大亨 荔园小憩图
13
永远停贡
道光元年,闽浙总督颜检上奏,以“采运艰难”为由,请求罢荔枝岁贡。
道光帝下诏,永远停贡。
关于宫廷荔枝的传说,也就此完结。